浅议小学数学有效性练习的策略
2015-07-06陈镇生
陈镇生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小学数学课程中,往往会涉及练习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练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将练习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环节,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提升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针对小学数学有效性练习进行几点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提高练习有效性是实现数学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于事物具有好奇心,数学练习如果过于古板,缺乏新意,那么学生往往无法提起兴趣,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练习的设计,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从大量的实践中发现,有三成以上的学生因为数学练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心生畏惧,还有四成左右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练习,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去做数学练习题以及完成数学作业,所以要提高数学成绩,首先应该从学生兴趣培养开始,提升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要让学生一看到练习题,就有想要做下去的想法。
如,进行数学练习的时候,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班级里一共有28个男生,30个女生,现在有145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大家,应该怎么分呢?生:2个(大部分学生回答)师:如果一个人分2个,那么还会剩下多少呢?生:还有29个(学生齐声回答)。师:那么如果是要一个都不剩,应该怎么分呢?生:2.5个。
这种练习,与以往死板的课上练习完全不同,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思考,从而主动进行思索和分析,从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其自学能力的提升。
二、练习设计要有探究性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合理的练习是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关键,同样也是数学知识得以运用的有效手段,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能力,就应该从其探究能力开始,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选择具有探究性的题目进行练习,设计练习要具有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以及探究的精神。
如,在进行“确定位置”练习的时候,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练习的时候应该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对号入座。活动可以设置为课前预习思考、课堂讨论练习以及课后探究三个部分。
首先,课前预习思考。教师可以在前一天放学之前,将预先准备好的排号贴在学生的座位上面。教师可以将前面几排贴上《小天鹅剧场》的标签,后面几排则是贴上《小白鸽剧场》的标签。并要求学生回去查看相关的节目,将《确定位置》的内容预先复习一遍。
其次,课堂讨论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预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曾经在剧场看过演出吧,那么如果是在晚上,灯光又不够明亮的情况下,同学们要怎么确定自己的位置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与学生相互研究和讨论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座位号以及观看的节目,就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坐在哪一排,然后很快就可以知道自己坐在什么位置。
最后,提出:根据在教室里安排的座位,我们只能找到大体的位置,在实际找位置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具体座位还可能坐错,如单号中的3号和5号,双号中的4号和6号等,那我们如何才能更精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就能根据剧场座位安排的顺序知道:单号从1开始,按照奇数的顺序排列;双号从2号开始,按照偶数的顺序排列。每个学生在知道自己座位的排数后,还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是奇数还是偶数,再根据自己的座位号,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数学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
小学数学练习题一般具有确定性特点,所以在以往的数学习题设计中,都没有去考虑特殊情况下结果的不确定性。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不仅要求习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对于练习答案也要具有开放性。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具有开放性。
文章针对小学数学中的练习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列举了实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得出提高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起来,从而通过有效的练习提高数学课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吴红川.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