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技巧分析
2015-07-06戴广跃
戴广跃
【摘要】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具有积极作用.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萌芽时期,对学科没有认识,面对数学这门抽象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未免较为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 本文就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提问技巧;有效性
引言: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推理演算为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小学生学习起来存在难度. 提问教学作为当下数学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提问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技巧的研究,对于提高数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教师提问要把握好度
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问的时候,要把握好难度.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和认知范围,就会挫伤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在学生的认识范围内.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情况正确的了解,做好课程指标的设计,坚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来提问题. 只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学生才有解答的欲望,有思考的欲望,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那么无论学生怎么思考都是回答不上来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认为数学是很难的,不愿意去学习数学,教师的提问不仅无效,还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教师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课题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5 ÷ 3的被除数加上30以后,除数要加上几,才能使商保持不变呢”,如果教师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大多的学生往往都不能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把问题转化为:“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商不变的性质吗?”然后由同学回答什么叫做商不变的性质,再向学生提出问题:“被除数15加上30以后,扩大了原来的几倍?要使商不变,除数3应该怎么办才能使原来的商保持不变呢”?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了问题的难度,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结合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萌芽时期,他们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还不能很快的适应.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所有知识,只有对教材充分地了解之后,才能找到教材知识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实施生活化的提问. 其次,教师还要找出教材中存在不足的地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加入数学教学,和数学教材进行有机的整合,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小学数学中最简单的加减教学,如果教师只是给出具体的数据,向学生提出问题:“15 + 2 = ?、5.5 + 4.5 = ?”通过这样生硬的提问方式,就会给学生以空洞之感,问题的设计不够开放新颖,无法与现实生活紧密切合. 对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过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的经历吗?”小学生一定回答有,那教师就继续提出问题:“假如你和妈妈周末去买菜,手中有50元钱,买牛肉花费20元,买番茄花了4元,买大葱花了1.5元,给你买零食花了5块,在回去的路上遇到小丽的妈妈,又还了小丽妈妈10块钱,请问妈妈手里一共剩下多少钱?”通过这种生活场景的再现使问题设计得更加开放灵活,这样的例子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教师的提问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的概念也是比较有逻辑的,每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都是在原有的数学概念上的发展和深化.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明白好这一点,掌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在数学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和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衔接,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讲解新的知识,拓展和深化基础知识的内容. 如果教师不注重知识点之間的衔接,就不能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学生还没有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很有难度,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圆锥体公式的时候,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采取试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就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因此,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把以前学生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衔接.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之前我们学习过的正方体、长方体、圆的体积计算公式吗?”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在板书以后,教师再向学生提出:“既然大家都掌握了以前的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圆锥体的体积,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各个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相同之处”,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就会发现,体积计算公式的相同之处就是底面积乘以高. 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廖英.小学语文新手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3]王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武友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