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5-07-05谢厚清
谢厚清
【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高中历史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已经走了五、六个年头,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那么结合本人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的几个问题有:1.掌握初中教学特点,衔接好初高中的经济史;2.加强高中历史横向联系的必要性,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层背景联系;3.紧密结合高中历史与当代实际,从身边的事和物说起;4.加强纵向对比的必要性,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来阐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或减少教学中出现的失误和不当的言语打基础。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联系实际 社会主义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3.51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掌握初中教学特点,衔接好初高中的经济史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因此,一定程度上注意衔接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但实际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争议。在知识方面,初中比较注重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而高中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能力方面,初中、高中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都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但初中主要是识记、理解层面的要求,而高中則主要是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应用层面的要求。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线索。而高中课程为了避免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在初中通史的基础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这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中教师应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加强初高中衔接的教学呢?首先,要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和特点。关注学生初中阶段经济史知识的学习状况,如初中课标涉及了“苏联经济建设”等。高中世界经济史的知识与要求中,“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等内容,能力要求明显比初中高。了解了初中的学习状况,可使我们的高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并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教学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可以说,高中阶段历史学习是初中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其次,要进行适度的拓展和深化。教师应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初中相应的经济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高中新知识。再次,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经济史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变乏味为生动,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经济史内容。
二、加强高中历史横向联系的必要性,揭示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层背景联系
高中阶段历史尤其是必修课三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但不是相互孤立的,否则,就人为地割裂了必修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割裂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决定着文化传统的特征和走向。反过来经济的发展或停滞,大多数时候受到政治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制约。老师们应学习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从本质上把握社会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高中历史必修课三个模块安排也是一个由易到难不断深化认识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个新的体系改变了以往忽视经济史教学的不合理结构,建立起协调互补的结构,有利于学生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领域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必修二的教学基础是学生已学了必修一积累起的经验和认识,要在教学中善于应用必修一,适当提及必修三(知识点初中已学过),这样既深化了必修一内容又学到了新内容,也为必修三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从而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例如:第三单元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探讨“1840年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列强侵略中国的阶段性特点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再引导学生认识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阶段特征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紧密结合高中历史与当代实际,从身边的事和物说起
学习高中历史是为了现实社会服务。“新课标”明确地将社会生活史纳入经济史领域,指出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实现教学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提供了便利,也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第五单元的内容已伸入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伸向未来的经济发展之中。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一目。再如:第八单元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更适合培养学生认识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时代感。如教师能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经济现象,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索马里海盗等来分析认识经济全球化,势必激起学生的学史兴趣,将为历史教学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四、加强纵向对比的必要性,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加强纵向对比的必要性,在评估两种可能性的优势和劣势时,该方法尤为有效。历史必修二的重要任务是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对比便成为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必修二首先讲述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经济,激发学生对我国辉煌过去的自豪感;其次讲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再次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曲折和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远大理想。如果教学中为了比较的方便和突出主题,可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如将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中国现阶段的福利政策与西方福利政策比较等。总之,在对比、比较中更能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由此可见,以上是作者在多年教学中,亲身体验到的几点经验,对指导高中历史以及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兴趣与爱好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