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情景创设

2015-07-05张志娟

关键词:情景概念创设

张志娟

摘要:当前,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概念的本质提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透彻地理解掌握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只会死记硬背、照搬照抄,不会灵活应用。因此,我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情景创设有效性的研究,以此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有效、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教学四维目标之一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其中重要的一块内容是概念的学习,它们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数学概念具有概括化和的抽象化的特点,它们是数学学习或数学界维的细胞,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根本。当前,在概念的教学中存在僵化教条地讲授概念、概念的本质提示不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发展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透彻地理解掌握几何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只会死记硬背、照搬照抄,不会灵活应用。因此,我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以自己执教过的课例为素材,进行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情景创设有效性的研究,以此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通过现实生活,创设应用的情境,激发学习概念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问题,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生活情境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例如,低年级教学“秤和它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秤一秤自己学习用品的重量。又如,中高年级可让学生设计班级春游活动,如怎样包车,如何购买门票,到公园游玩哪些项目;五年级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教室的粉刷面积,让学生做花费预算,制订合理方案……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学生怎能不感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广告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课例1:《时分秒》

师:短短的1秒针,我们可以1哒(拍手),可以1哒(拍桌子),还可以1哒(跺脚)来表示。时间就是这样一秒一秒堆积起来的,慢慢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你能说说你在哪里见到了秒吗?

生:(学生畅所欲言)

师:老师也发现了秒的踪迹,你看,这是厨房里的微波炉,你发现秒了吗?读出来。

生:1分14秒

师:你们看新闻联播吗?

生:看

师:表扬你们,真是关心时事!你发现秒了吗?把时间完整读出来

生:18时12分24秒

师:读得真准!……

小明说他在上学路上就遇到过秒,你知道他在哪儿遇到的吗?

生:红绿灯

师:小明正要过马路,还要等多久?让我们跟着红绿灯一起倒数

生:5、4、3、2、1

师:他等了几秒?

生:五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倒数了5个数,每个数代表一秒,所以经过了5秒

师:那秒针是怎样在这个钟面上走过5秒的呢?可以从12走到几?(指钟面)

生:1

师:走到1,是走过了几小格?……

[课例点评]:生活中的秒,如新闻联播、过马路等素材的挖掘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学中,随着红绿灯的倒数声自然过渡到对5秒的认识,可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得出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的新知,并学以致用,观察秒针走过的轨迹,认出秒针经过的时间。在听5秒的声音基础上,学生合着秒针的节奏,用动作表示出5秒。大量的体验活动,着力强调“经历”,通过配音、配动作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这种感受随着看时钟拍节奏、不看时钟拍节奏的递进而内化。教师把新闻联播、过马路等素材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红绿灯倒數5秒的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秒。

二、通过知识联系,创设探究的情境,促进概念的形成。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探究的环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课例2:《分米和毫米》

师:课前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吸管,它和我手中的小箍棒(比对)怎么样?(生:一样长。)请你们拿出学生尺量一量,看看到底有多长?

师:谁来把你量的结果告诉大家——10厘米。刚才哪些同学估计准确了?请起立,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师:有谁知道10厘米又叫什么呢?10厘米又叫1分米(板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10厘米是不是1分米呢?(课件演示)

师:现在你知道了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呢?它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板书:1分米=10厘米)读一读。

[课例点评]:这节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有谁知道10厘米又叫什么呢?10厘米又叫1分米(板书)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10厘米是不是1分米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知识联系,创设探究情境”可以广泛应用于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几何图形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三、通过实践操作,创设体验的情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实践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运用学具或实物通过拼、摆、量、画等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对某一些结论或假想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亲手实践操作来认识事物,摄取知识,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实践操作,以动促思,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课例3:《克与千克》

师: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北京有个很有名的的售货员,叫张秉贵,人称“一抓准”。为什么呢?只要你说出个数据来,这个卖糖果的叔叔随手一抓,一定能抓出准确的重量来,分毫不差,因此得了“一抓准”美名。想知道为什么吗?

众生:想。

师:原来,经过长期的抓、掂、估、比,他练就了随手抓出准确重量的本领。

厉害吧?同学们,你们也想拥有这样一只神奇的手吗?下面,让我们进入活动——我的小手变成称。

活动要求:

①小组成员轮流掂1千克的包装面条。

②以1千克为单位,从小组的水果篮里取出一些水果装进塑料袋,看哪组的同学抓准1千克。

③从塑料袋中拿出一个物水果,估计有几克重,看哪个小组最准确。

用实物投影,比赛看哪个小组抓得最准。注意引导学生用1千克的面条作为标准,通过左手拿面条,右手拿物品进行掂、估、比,加深对“千克”与“克”的理解与感受。

[课例点评]:本环节以“一抓准”的技能激发起学生估量重量的兴趣,通过分组实践操作、进行比赛,让学生以1千克的面为标准,在估一估、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的活动中,从水果篮里抓出1千克的水果,再估计其中一个水果的重量。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对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发展了初步的估量能力,进而形成了一定的技能。

四、通过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概念教学的实效。

认知冲突既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思维意识,又会催生出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把学生带入“愤悱”的学习境地,为进一步学习积蓄了良好的准备态势,认知冲突源于相宜的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矛盾因素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创设問题情境。

课例4:《面积与周长》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铁丝,看看可以做什么?

生: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

师:这根铁丝长24厘米,如果给你,打算怎么围?可以围出几个形状的长方形?

生:先围一半。

师:(将铁丝对折),举着问:这是什么?

生:一条长加一条宽。

师:继续折,折好长方形的两条长与一条宽,再怎么折?(生示意他再将长的一条边折过去,正好是一个长方形。

(师继续演示,又得到了一个长方形)师问:这些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面积会怎样?

生1:它们的周长一样,面积不一样大。

生2:不管怎么围,周长一样,面积也相等。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哪种观点正确,必须想办法验证才行,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在小组里说说。

生:我们列举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可能性,分别计算面积,就可以验证了。

师:请同学们开始列举吧.,将结果填入表格。

学生列举后,交流汇报。(略)

生:通过列举,我们知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相等。

[课例点评]:教师通过用铁丝围长方形,思考围长方形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引发学生猜想“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会怎样?”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列举,知道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同时也为继续探究“怎样围,面积最大”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设矛盾,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增强了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五、通过“情境串”的应用,创设动态的情境,加强概念间的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情境串”的创设比单个情境创设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情境串”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教学,一节课中,自始至终发挥情境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将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课例5:《分米和毫米》

1 、情境(一)引入

今天老师把孙悟空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和小朋友一起学习,高兴吗?仔细听他在说什么。(画外音:俺老孙保护唐僧取经,一路降妖除魔,靠的都是我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它可以随意伸长,随意变短!真是一件好宝贝呀!)

师:从孙悟空的话中,你能想到哪些学过的知识?

2、情境(二)探究新知

⑴认识分米

现在老师要变出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变、变、变短了!请你估计一下,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学生猜)要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底有多长,你要怎么办?(用尺子量一量)课前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小吸管,它和我手中的小箍棒(比对)怎么样?一样长,请你们拿出学生尺量一量,看看到底有多长?

谁来把你量的结果告诉大家——10厘米。刚才哪些同学估计准确了?请起立,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⑵认识毫米

(课件演示)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到手心里了,现在有多长呀?请你估计一下?用老师手中的尺子量一量,你能看出是“几厘米”吗?

⑶情境(三)延伸

金箍棒很神奇,它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假如有一根金箍棒从地面伸向天空,这时候用米来表示还合适吗?又应该用什么单位呢?这是我们以后将会学到的知识。

[课例点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思考,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变变作为整节课情境,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和连贯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教与学轻松自如。学生既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上概念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概念的具体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将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情景概念创设
情景交际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幾樣概念店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