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举办的高等教育对接社会“有效需求”的就业策略思考

2015-07-05白林杨万春

2015年31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白林 杨万春

摘 要:本文以企业举办高校的实证研究探讨了高校“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内涵特点,分析了企业办学对接“就业有效需求”的条件,提出了企业办学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需求;就业有效需求;就业策略

一、企业举办高等学校要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

(一)对社会“就业需求”与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思辩

1.社会“就业需求”

企业举办的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上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就业工作一定要跟踪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社会就业需求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求而引起的对人才宏观需要的整体状态。宏观性的人才预测在大学生就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用人单位实际用人需求与大学生个体专业能力形成了“信息不对称”。

2.社会“就业有效需求”

企业办学应该对接和跟踪“社会就业的有效需求”。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基本特点是:①它是多个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集合。要求考察到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状态。②它考察企业用人要求是具详细的和真实的,用人需求可以用绝对数表达。③有效需求的形成和对接是多方联动才能实现的。只有在多方(政府、高校、就业者)联动的状态下,“就业有效需求”才能实现高就业率和好的就业效果。④“就业有效需求”信息的获取是复杂的。社会就业有效需求信息的获取,不仅要参考有关社会就业需求的宏观信息,而且更要深入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详细调研。

(二)实证分析——“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实践意义

我们研究“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需求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现实性,加速提升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和就业效果。下面以山东华宇工学院2012和2013年就业率的变化为例说明“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实践意义。

山东华宇工学院2012年-2013年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对口就业率均在为94%和93%左右,平均上升了2个百分点。这说明:①对口就业率不断上升。②对口就业率的上升和学院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存在正相关。如汽车工程系向有关企业输送1000名毕业生。这和学院与企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采取多种就业策略存在正相关。对接和跟踪“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基础条件是校企合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对口就业的“高效率”。

二、企业办学对接“就业有效需求”的条件分析

(一)实现高校與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是对接“有效需求”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就业服务方面,要下决心和用人单位实行真诚的深度合作,这是追踪“就业有效需求”的基本条件。如课题组2012年10月通过对26个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①在被调查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中,多数企业表示出愿意合作的意向。数据显示,除了“企业在院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和“为院校提供实训设备实施”两项内容外,多数合作形式都得到企业的基本认可。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委托院校进行员工培训”、“为院校提供兼职教师”、“与院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合作形式,多数企业表现积极。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共25家,占企业总数的96%;“与院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23家,占企业总数的88%。而恰恰这两种合作形式正是追踪“就业有效需求”的理想的合作形式,它必然成为实施对接“就业有效需求”的有利条件。

但是调研所反映出来的数据只是意向性的和可能性的数据。我们认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和企业追求利益目标相吻合,如果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或者高校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人才,那么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前景看好,并能促进“就业有效需求”的真正形成。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两大“瓶颈”是对接“有效需求”的必要条件

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前提下,对接或者追踪“社会就业有效需求”,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高校的专业学科设置合理程度;二是大学生就业要求标准的高低,这两方面成为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另一重要条件。

1.专业课程设置和企业需求对口性差。山东华宇工学院课题组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的结果显示:“职业院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

2.应聘者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思想意识严重。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公司在“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很重视。学院毕业生在企业表现出的优势有“勤奋学习、适应能力强,团队协作能力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而企业对学院毕业生所表现出的不足也作出了反馈:“志大才疏、对待遇要求过高”等。

3.问题分析:课题组通过分析认为,对接或者追踪“社会就业有效需求”,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如何推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深度合作。二是正确解决“专业对口”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高期望值与相对低能力之间的矛盾。只有在这两个条件都得以实现的状态下,才能实现社会“就业有效需求”。

三、企业办学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基本策略

(一)提升专业对接度,打好“就业有效需求”专业基础

1.职业院校在专业对口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必然形成学校培养人才的时效性,出现了部分专业就业难和供给不足问题,这就形成了就业的非有效需求。从就业市场看,就业“有效需求”所要求的专业对口有三个含义:①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②专业设置中特别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培育;③专业要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微调。这样的专业对口才能对接社会“就业的有效需求”。

通过调研,在专业设置上,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优势特色专业群:第一、对接新能源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亚太集团的要求,开设了“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与皇明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第二、对接装备制造专业。建立了包括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业与装配技术等专业在内的机电专业群。

2.用人需求调研是高职院校常态的基础性核心工作。高校对社会用人需求的调研是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基本手段,因为它不仅是就业“有效需求”的形成机制根基,更是高校跟踪或者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基础条件。

(二)实施深度就业合作,煅造“就业有效需求”不同形式

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就业“有效需求”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实施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从理论上看,深度合作可以使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找到一个楔入点而达到吻合。吻合度与就业的“有效”性成正相关。从实践上看,山东华宇工学院就是以亚太集团为投资主体的高等院校。亚太集团本身就是用人单位。所以企业用人基本要求、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的高吻合度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基础。

2.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两种基本形式。企业举办的高校与企业合作要有一定的合作形式,而合作形式是合作内容的反映。合作的内容无非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合作、教学与培训的合作、实训实习的合作、技术支持的合作和就业的合作。根据华宇工学院和有关高校的就业指导实践,我们探讨体现有效需求的就业合作形式:

①建设企业就业基地。就业基地的形成是以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为前提。在企业的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劳动就业等方面相互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合作协议,在就业方面,以企业接收符合实际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和以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撑为双重目标,实现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良性互动共赢。

②实施企业订单培养。定单培养是“用人单位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负责监控‘订单培养的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指导思想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企业举办的高校应该创造性地、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去培育“就业基地”和实施“定单培养”等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因为这样的合作形式可以生成社会“就业有效需求”,可以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就满意”的就业效果。

(三)加强就业观教育和社会支持,适应“就业有效需求”的内在需要

加强就业观的教育是摆在政府、高校,大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就业大环境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改变传统就业观念,至少树立两大就业理念:第一、树立适应就业需求的理念。第二、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就业“有效需求”是多方联动的结果。“就业的有效需求”形成,不仅需要用人单位和高校的深度互动合作,同时也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配合,在高校建立某种专业人才培训和鉴定基地。如山东华宇工学院与德州市有关职能部门合作,在学院建立了专业培训和鉴定基地。

(四)跟蹤就业服务,保障“就业有效需求”的实现

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已经成为高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必然在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规划、总体就业策略、就业指导上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就业有效需求”的实现。

山东华宇工学院实施了就业工作“123工程”,即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追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个满意,抓好就业指导教育、就业网络建设、就业跟踪服务三项工作。就业工作的“123工程”在实践上促进了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形成和对接,保障了“就业有效需求”的实现。

分析的结论是:

第一,就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的“有效需求”的根本不同点,在于需求是否被具体化了。只有使需求具体化,实施与企业的深度互动合作,才可以形成和对接社会就业的“有效需求”。

第二,社会就业的“有效需求”形成机制,就是建立在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机制。没有校企合作就失去了“就业有效需求”形成的根基,校企的深度互动就业合作程度决定着“就业需求的有效程度”。

第三,对接社会“就业有效需求”的根本要求,就是实施人才培养方、人才需求方、求职者本身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多方联动”。“就业有效需求”的形成和对接“就业有效需求”是一个工作过程的两个方面,“有效需求”在对接过程形成。(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实证研究——以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2722。

参考文献:

[1]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1月第18卷第6期 米锐

[2] 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2006,176-177

[3] 周君丽.高职教育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探析[J].考试周刊.2009(18)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浅析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