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015-07-05余璐

大观 2015年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课外德育

余璐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为全面践行这一新时代的战略主题,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借助课上、课下及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育教育,促进青少年学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大学音乐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音乐课是非常适合渗透德育教育的课程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音乐课程富含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教育元素,教学中涉及的几乎每首曲目、每个词曲作家都能从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形成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看法,陶冶他们的情感和心灵,帮助他们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恰当的行为方式,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思想动力、指明人生方向。

比起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往往更为学生喜闻乐见,可以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实现德育目标。那么,我们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该采取何种方式、把握何样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1.全面而深刻地挖掘音乐教材的情感、品质因素,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大学音乐教材所选作品都堪称优秀之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所以音乐教师在授课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而深刻地挖掘音乐教材的情感、品质因素,指导学生通过审美和思考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用心灵去欣赏坚定、乐观、博爱、自由、敬业、乐群等品格;也可通过分析某部具体作品,激励学生渐渐形成遵守规则、尊老爱幼、绿色环保等现代理念。比如,在讲授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结合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爱国、坚持、团结、独立、自由、和平、大局为重等理念。再比如,在讲授描绘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为主线的音乐作品时,可自然而然地向学生引发出“低碳环保”“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等话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讲授以刻画人物为主的音乐作品时,则可结合具体人物形象,或赞誉其高尚品质或鞭挞其丑恶灵魂,并分析人物背后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以使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让艺术的阳光照亮年轻的心灵。

2.灵活而多样地建构新型音乐课堂,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传统模式下的音乐教学通常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不仅形式单一、呆板,内容单调、枯燥,同时也不便于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不便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今,随着多媒體教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构建丰富的、互动的、多维的音乐课堂生态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所以音乐教师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全面改进和优化课堂结构,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同学们开展合作型、研究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结果通常会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在多媒体环境下,德育元素很容易和音乐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也很便于借助音乐教学而寓教于乐,前提是音乐教师必须有这种自觉意识,必须下工夫进行课前规划和课后反思。

3.广泛而持久地开展课外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很多学校现在都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但开展这些活动的出发点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等,很少有学校和老师真正意识到这些活动不仅具有狭义的“音乐教学价值”,更具有广泛的德育教育价值,是难得的德育渗透契机。比如课外学习,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词曲作家传达着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来说“音乐学习无禁区”,但前提是“教师指导无盲区”,因为对认知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聆听、接触某些音乐作品时确实需要教师在技术上指导、在思想上点拨、在道德上引导。这种指导、点拨、引导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复杂的过程,有时候几句因势利导的话语就足矣,但教师必须有对此的自觉与敏感,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善于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如此才能保证学生通过广泛而持久的课外学习,既能丰富知识结构、开拓审美视野,又能提高思想境界、升华精神世界。再比如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这其中的很多环节不仅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其实也是对其开展德育教育的时机: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去接触、感受复杂而真实的社会生活,其观感有美好,也有平常、一般,当然也少不了失望等负面情绪,此时怎能缺少老师的适时指引?恰当的指引就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是集体行动,需要用团队合作精神、大局意识和规则意识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可以说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大局意识、规则意识、团队意识等教育的大好时机,结合着生动、直观的例子更能打动和影响学生的心灵。

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是时代赋予各位音乐教师的历史使命之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毕竟不是政治品德教育课,所以德育内容的添加和强调不可过于生硬,更不能偏离、脱节于音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背离了原本良好的出发点。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形式上应积极探索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内容上应以培养学生热爱和追求真善美情感为主,终极目的在于用文学艺术唤醒青少年对正义、真理、自由、和平等美好情愫的信仰与坚守。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课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