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腾讯的“闭关锁国”
2015-07-05不二
文/不二
图/唐大锤
封杀,腾讯的“闭关锁国”
文/不二
图/唐大锤
前不久,Uber“哀伤”的表示:进得了全世界,进不了朋友圈。意指《微信》对其封杀。无独有偶,7月末《神州专车》大力推广的“金色星期天,免费接送机”活动,也被《微信》屏蔽。种种迹象,让人不禁联想,腾讯又在搞什么名堂?
专注“系统抖动”三十年
“系统抖动”这个词火了!缘于腾讯回复《微信》屏蔽Uber一事—“从产品这边了解到是因为我们系统抖动,导致误拦,现在已经在逐步恢复中了。”
然而谁都知道以腾讯的技术和实力,要真是系统抖动,修复也就分分钟的事儿。而从Uber口中我们可以得知,系统抖动已持续3个月之久,仍没修复,想必腾讯之心,你我也皆知了—就是要封杀你,怎么着吧!
让Uber能聊以自慰的是,被腾讯封杀的不止Uber一家公司。“这已经是一个月内的第三次了。”《神州专车》负责人对遭《微信》屏蔽而无奈地说道。回顾腾讯的历史,也不难发现封杀是腾讯的惯用伎俩。从2012年腾讯让用户从QQ和《360安全卫士》中“二选一”(即用户要使用QQ,就必须卸载《360安全卫士》)开始,腾讯就没停止过封杀的步伐,一步两步陆续封杀了百度、阿里巴巴、微软和网易等公司,涉及支付、音乐、社交和出行等领域的产品。
至于封杀原因也无外乎竞争关系。《微信》封杀Uber和《神州专车》,便是因为这两家公司与腾讯旗下《滴滴打车》存在竞争关系。
封杀,腾讯的乌托邦
在马化腾和腾讯看来,自己拥有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只要对其他公司进行封杀,对手就只能无路可走。看似符合逻辑,但在开放和共享的互联网上,腾讯的算盘并不能如意。
今年3月开始,因为封杀,Uber在《微信》上没有得到任何有利的宣传,然而据速途研究院的数据表明,2015年上半年移动出行市场《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和Uber分别位列前三强,相比去年,Uber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而在今年春节期间,《封信》全面封杀支付宝红包,虽一度让支付宝红包活动陷入停滞,但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Q4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中,支付宝占比78.4%,财付通占比13.2%。而到了被《微信》封杀的2015年Q1,这个数据变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比77.2%,财付通占比13.5%,尚属正常波动范围。
同样,那些被腾讯封杀的相对“小众”的软件—《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和《陌陌》等也活得尚可,并没有因封杀而驾鹤西去。
《微信》封杀无果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虽然《微信》对竞争对手进行了关键字、分享链接和公众号的屏蔽,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图片广告等方式形式在《微信》中传播。二是在互联网稳定向前发展的现状下,腾讯固步自封的封杀并不能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互联网公司还能通过互联网本身这个更宽广的渠道造势宣传。
以《微信》为兵,腾讯不该如此任性
腾讯的封杀,目前看起来就像是 “闭关锁国”之举,长久实施下去,只会给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让用户的体验受到更大的影响。
据知情人士曝料,奇虎360给全体员工发了内部邮件,为了防止重要商业信息泄露,要求员工禁止通过《微信》讨论工作。内部邮件中提到,群组交流只能使用《蓝信》或WhatsApp。除了奇虎360,阿里巴巴也在公司内部封杀了《微信》。对于想进军企业市场的《微信》而言,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除了企业内部的封杀,外部封杀也不少,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新浪微博对《微信》的封杀。新浪微博禁止用户利用微博推广《微信》公众账号,包括背景图、粉丝服务后台和微博正文引导等,否则将封号。在这样一种内外夹击下,《微信》的处境并不乐观,一味的封杀对手,只会招来更多的“杀身之祸”!
需注意的是,在这样一种恶性的封杀环境下,无辜的“受害者”是用户。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两个互联网用户承载体,他们有很大的用户重叠性。但随着封杀的兴起,会出现双方大量用户无法融合的情况,如果用户不能将淘宝上的购物链接分享到《微信》中,久而久之用户是否会适应这种不能分享的现状呢?对于更加注重平台内容建设的腾讯而言,不让用户分享,平台内容和互动性会就随之减少,这不就等同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而在封杀的过程中,《陌陌》和《易信》等平台性质的软件,也会抓住机会,以开放的姿态反攻腾讯的“封闭”。所以腾讯还敢一副鼻孔撩天的姿态,想封杀谁就封杀谁吗?
互联网不是金庸笔下的江湖,腾讯也不是独孤求败,不要妄想着一己之力“封”遍天下无敌手,那样只会成为东方不败,不伦不类不说,还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我们希望基于《微信》搭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微信》希望建造一个森林,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要建造自己的宫殿。”—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