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2015-07-04靳硬功
靳硬功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师生心中都要有目标,特别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教学目标,还要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意识。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形成合力,调控教和学的行为向预设的目标努力。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标教学法,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大部分老师都会遇到这类情况:在课堂上教师一个问题抛出来,全班鸦雀无声无人,或者仅有几只。平常比较积极发言的手。这样冷场、尴尬的课堂让上课教师头痛不已,常此下去不光令学生觉得上课无趣,也会打击到教师的积极性。当然究其缘由是多方面,语文学科本身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问题设计上的因素,还有学生方面的因素等。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处在重要的位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交流的重要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提问却一直彰显其独有的魅力,活跃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所以,课堂提问有必要“老调重弹”。
一、相关概念界定
有效提问这一概念是针对无效提问与低效提问提出来的,为了更好的界定有效提问,需要明确何谓无效提问与低效提问,还有其各自的基本特点。
(一)无效提问
无效提问指的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无效的,这类提问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类型:答非所问的问题;非常复杂的问题;教师能回答的问题;令人难堪的问题。
(二)低效提问
低效提问的问题一般是模糊问题、琐碎问题与抽象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看上去貌似很简单,但是假如教师无休止的问下去的话,肯定会让学生感到反感,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答案越来越模糊,这种模糊性的答案实际上并不是教师所看到的。
(三)有效提问
通过对无效提问与低效提问的考察,有效提问实际上指教师有目的、简洁明了的提出简短并且是发人深省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的回应与回答。
二、有效提问的基本特点
有效提问指教师有目的、简洁明了的提出简短并且是发人深省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的回应与回答。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课堂提问常常遇到冷场、尴尬的情况。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要理清教材,解读文本;控制好“度”,化难为易;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上面对有效提问的含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有效提问的基本特点:一是清楚,主要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清晰,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回答;二是有目的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明确提出问题的真正目的何在,提问的真正目的是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是有组织,教师在提出具体的问题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组织,根据学生认知发展层面与材料自身的发展顺序,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能形成清晰事件逻辑顺序,并和原有的知识构建新的联系;四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到简洁,冗长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混乱;一次只能提问一个问题,不要将多个问题罗列在一起,与此同时两个或者是多个问题很容易引发学生思维方面的混乱,很难把握好准确的答案。
三、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科重点都已发生了变化,那么,课堂教学手段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而作为常规教学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以下几个方面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一)理清教材,解读文本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利用教材,教材是阅读的文本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把握、解读是设计有效课堂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教师对文本、教材的有效的理解、把握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之转换成一个个有效的问题,串联起整个课堂,那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前提了。
(二)控制好“度”,化难为易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剖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文本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課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方位兼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要让优等生“吃得好”,又让后进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如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我就因人而异,为差一点的学生提问:“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则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
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活跃,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