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努力培养创新能力
2015-07-04张兴
张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创造性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减少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努力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不失时机地选一些素材,钻研教材,进行知识重组,创设问题情境,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建立研究性学习,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习动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习情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好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兴趣是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是跨入科学之门的钥匙。激发兴趣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必由之路。知識一旦被赋予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便会产生活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广泛收集信息,尽量多地占有生物素材,精选充满情趣的材料给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1.引发式问题: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互相不直接牵连,而分别与大问题相扣合。如在学习动物蛋白质代谢过程的知识时,先设计以下系列问题:
问题1: 动物体细胞内氨基酸有几方面来源?
问题2: 新的氨基酸在组织细胞中大部分转变成什么?
问题3: 一部分氨基酸通过什么作用转变成新的氨基酸?
问题4: 少部分氨基酸是如何转化成尿素的?还有没有其他变化?
从以上4个问题的解答,可让学生深刻理解蛋白质代谢过程。
2.台阶式问题:就是将几个连续性问题按由易到难的次序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复习“水分代谢“渗透吸水原理时,设计一组问题:
问题1:渗透装置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成熟的植物细胞哪些地方具有渗透装置的条件?
问题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若把洋葱表皮细胞先用盐酸处理,再做实验,能否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问题3:在做上述实验时,若用KNO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则镜检时,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这是为什么?
以上问题组成了层次分明的台阶模式,每一个问题的解决,等于爬上了新的一级台阶,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达到高潮,教学任务便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圆满完成。
3.辐射式问题
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教“伴性遗传”一节时,首先指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机理是致病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设计了下列问题:
问题1: 人类色觉正常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有几种?
问题2: 自然人群中应有几种随机婚配方式?后代表现如何?
问题3: 色盲遗传有哪些特点?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的思维以红绿色盲的实质为中心,层层发散,不仅达到了学习目标,而且接受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通过以上问题形式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生物学知识,达到了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把这种问题情境称为“问题解决情境”。但是要想使学生学会学习,需要我们创设另外一种问题情境——“问题发现情境”。“问题发现情境”是这样的一种氛围:它既能使学生产生民主的、安全的、自由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希望发现问题的心理倾向,又具有有利于生物学问题产生的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或背景材料,能对学生提出生物学问题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二、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策略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生物学问题总是源于某种生物学情境。离开了生物学情境,生物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创设生物学“问题发现情境”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生物学情境,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实践中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1.摆正师生角色,使学生想提出问题、敢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年级增高,问题却越来越少了,他们越来越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自己回答,而懒于自己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该由原来的精心设问转变为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如以认知为目标,制造认知冲突,创造矛盾式的问题发现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发现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创设应用性的问题发现情境;以激励学生探索为目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发现情境。
2.提供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创设“问题发现情境”的实质是为学生架设攀登知识高峰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个自己做的生态瓶,这个生态瓶是密封的,里面生活着绿藻、小鱼,还有水、捞的池泥,小鱼还在水里快活地游着。教师告诉学生这个生态瓶制作的材料、用具、制作的日期,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探索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讨论生态瓶是密封的,可瓶中的小鱼为什么能够生活着?这个生态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才能使这个生态瓶长期保存下来?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也做一个生态瓶,提供——些可供选择的材料,探索选择什么材料做的生态瓶保留的时间比较长?由于教师所提供的素材含有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提出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的情境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研究和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再发现”。
总之,问题的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精心创设每一个问题,要不断提高对教材处理的技术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显示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