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野寻乐纪
2015-07-04Grace二元
Grace 二元
美妙的春日里,植物爱好者沉迷于与植物建立一种奇妙的驯养关系,观鸟人被灰扑扑的小鸟不经意间绽放的细节之美打动……当你愿意花时间去荒野看蝴蝶,那当然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春日里,請暂时远离科技提供的便利,抛开功利心,尝试在郊野与大自然各种奇妙生物的相处中,也找寻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共处的新乐趣。与此呼应的是,郊野成为城市人的新兴社交场。我们也尝试探寻郊野实现更多趣味与创意的可能性。
以春天之名,开启我们的郊野寻乐纪!和这些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一起,跟着他们的步伐,走出家门,我们发现“郊野”乐趣自无穷。
3月,郊野,春光明媚正好。
PART1郊野、博物
李沅:植物狂热爱好者的植物驯养记
植物友人圈的花草日常
“2014.4.19,北京,周六,天晴。天气好似乎预示了我的好运气!今天在门头沟一带,居然在一片崖壁上看到了闻名已久的“崖花”(岩花),太美了!查如下:槭叶铁线莲,毛茛科,铁线莲属。别名崖花,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早春花开于崖壁之上,此花为北京市珍稀保护植物,为北京市独有野花品种。”
这是李沅2014年植物友人帐上的一则笔记。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只要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李沅一般都不会待在家里,她在北京的郊区泡着呢,她说这是她和她的植物友人的一期一会。她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植物友人帐”,每当看到一个新的花种,她都会为它建档,拿相机拍下至少一张特写,一张环境照,再用笔记下自己与这些小野花的相遇时间、地点和各种故事情节,后面再慢慢补上这些小野花的资料信息。
“知道小王子和狐狸的故事吧?植物的名字真的很奇妙。当它对你产生意义,而且你知道它的名字以后,它就不再是不知名的小野花,而是一位有名有姓有故事的朋友。这时你与它之间的感觉就已完全不同了,有点像狐狸说的‘驯服了。”李沅笑着说。
她一边翻着手上的植物友人帐,一边如数家珍地讲她与这些花花草草的相识故事。大花杓兰是2014年她印象深刻的花友之一。去年6月中的时候,李沅跟几位博物爱好者结伴跑去大海坨地区(延庆县与河北赤城县交界处),在那里她拍到了心目中的野花界“女神”——大花杓兰。“真的好美,趴在地上拍了好久都不舍得走呢。”至今说起那天的“相遇”,李沅依然难掩兴奋,“目前,北京能够观察到的兰花大概有22种左右,大花杓兰是其中一种,它一般在海拔一千八百米以上的林地与高山草甸或亚高山草甸的交接处生长,并不常见,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TIPS :李沅教你打造植物友人帐
最方便 我们可以选择留下影像,建个文件夹或者相册,把它照片扔进去,还可以用地点、季节或者颜色,再分个类。
最随心 如果没有卡片机又想留下影像,那么可以试试速写画。当然,画得像与不像,只是观察与手法两方面的问题,带个速写本和一支铅笔出去吧。不论是否相似,只是简单的几笔几划,就给你的友人帐填上了独特的一页,也是你独特的记忆佐证。
最走心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就把它们记在心里吧。收集标本这些事,是科学家的特权,连根拔起、烤干水分、逼花草说出自己的名字,普通的爱花之人,大多不愿意这样做的吧。只要温和地试图结识它们,细细观察、了解它们,早晚有一天,它会告诉你它的名字,和自己的故事。
郊野花梦
李沅说自己就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这个爱好大概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就待在郊区爷爷奶奶家,走在小路上木门角边总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花,那时候的我可以蹲在那里,看上半天,那是我童年最大的乐趣。”对她来说,那些花花草草就是她童年最好的小伙伴,“我一直觉得植物是有灵性的。我曾经给爷爷养的君子兰放小提琴协奏曲来着,花期竟然变长了呢。”后来,她回到了北京城里读书,工作,生活,而当年的郊区土地也变成了商品房,童年旧梦已经无从寻觅。
直到大学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学校摄影协会组织的“博物之旅”活动,李沅从此找回了这段关于郊野、关于野花的旧梦,也迷上了这个寻找、认识植物的过程。
李沅大学读的是广告设计专业,对植物学基本一无所知。开始她只是抱着相机在野外跑,看到植物就拍下来,然后整理进相册,标注好时间地点。但她渐渐发现,随着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即使自己并没有很刻意去区分他们的科属种,研究它们的形态特征,但不知不觉中竟也大致能确定一种并未见过的科属了。
“实践其实比看书重要”。李沅表示,鉴别植物就像认识人一样,见得多了自然就熟了,慢慢地就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鉴别技能。“认识一种植物,和平时生活中,认识一个人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当你反复遇见它,自然就认识了。”
这些安于一角的植物们,它们会让你的心灵特别平静,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它们会告诉你它的名字,还有自己的故事,李沅说自己仿佛又回到了与自然无比亲近的童年时光。
艾米:小鸟绽放出生命最美的细节
生命最美的细节
“它振翅翘尾,欢快地叫着,在侧逆阳光的投射下,珊瑚红色的嘴和双脚格外醒目,还有那长长的尾巴,在树梢间一晃,就消失在上空。”艾米至今记得她第一次观鸟看到的第一只鸟,那是一只“红嘴蓝雀”,它是一种很美且不难看到的鸟,大概是三年前,她跟着热爱观鸟的同事一起参加菜鸟网(广州知名的观鸟论坛)组织的“华南植物园”观鸟活动,同行的前辈跟她说,观鸟就是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自此,艾米的观鸟生涯有了个“幸运的开始”,她迷上了观鸟。
相比一些烧钱的户外活动,观鸟可以说是丝毫没有门槛,入门只需要一个望远镜就可以了。艾米说初入门时,认鸟是件比较难的事,她花了几个月才能认上十来种鸟。这时候可以多上网看资料,听鸟声音频,或与其他观鸟人一起讨论研究,或者多参加观鸟的集体活动,让资深老鸟教你认鸟。一旦找到high点,就很容易发烧起来。
“听到鸟的叫声,看到鸟影一闪,就知道是哪种鸟”是资深观鸟人的境界了。我国约有一千四百多种鸟类,许多观鸟人便把收集这一千多种鸟类当成挑战,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记录。而艾米说自己不是技术流的也并不追求破纪录的快感,而“享受的是观鸟本身的乐趣,是能够看到灰扑扑的小鸟绽放出生动的细节之美”。她引用了英国皇家出版社鸟类杂志的专栏作家Simon Barne的话,“我是一个蹩脚的观鸟者。我不刻意地搜寻鸟类,但是我總是观察它们。作为这样一名观鸟者,首先追求的就是全然平常的喜悦和预料之外的惊喜。”
观鸟者的喜与乐
刚开始观鸟的时候,艾米的最大乐趣在于能拍到清楚无遮挡的鸟类照片,能否拍到就全靠际遇了。她津津乐道有一次她在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门口小池塘拍到的一只全球濒危鸟种“黑脸琵鹭”,当时这只“黑脸琵鹭”正停在那儿乖乖地吃东西,所以她顺势拍了个不亦乐乎。还有一次,她和其他鸟友一起在华南植物园里蹲点,最后创造了广州新的观鸟记录——她首次在广州发现了乌雕。
艾米说:“我并没有拍到过很多稀罕的鸟种,但我喜欢在很安静的近背景下,能跟鸟儿有眼神的交流,它会看你,判断你对它是不是有威胁。”在艾米看来,观鸟时需要全感官调动,要看,要听,要捕捉,要察觉,这就是观鸟的乐趣。“通过观鸟,人的所有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对于周围也敏感了许多。你会比常人看到和听到更多的东西,世界也丰富了许多。”
从鸟的行为变化上,观鸟人可以察觉到季节的变化,什么鸟儿来了,就表示春天到了。广东的四季不太分明,但看鸟可以让人非常清楚地明白春天和秋天的到来,在《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里面反复讴歌的“季节感”,它曾是我们丰盈四溢的感受中的一项,但远离自然的都市人,早已失去了这一项能力,借由观鸟,人们得以重新寻回这种能力且倍加珍惜。
TIPS :观鸟入门指南
菜鸟网(www.niao365.com) 广州鸟人大本营,有观鸟图片、文字、视频和声音,常组织一些精彩的观鸟活动,去往各地观鸟,欢迎任何单位鸟友报名参加。
中国观鸟中心(www.Birdtalker.net) 业余观鸟者记录中心,任何鸟人都可以提交自己的记录和图片资料,在里面自动分类归档。如今它已收录了17564篇观鸟记录,观鸟者目击到1181个鸟种,约占全国鸟种总数的80%。观鸟者称:没有这个中心,外出观鸟真的跟聋子瞎子一般。
鸟网(www.birdnet.cn) 野生鸟类摄影网,图片很精美,口号是“用影像的力量唤起公众对野生鸟类的关注”。
《观鸟大年》(The Big Year)所有观鸟人都强烈推荐的入门影片,三位主演Owen Wilson、Jack Black和Steve Martin都是喜剧熟脸儿,谢耳朵也来串场一把。影片以三个不同阶层的人争取观鸟冠军的故事来解释观鸟众生的百态,有笑有泪,看了以后你就能了解观鸟人和拍鸟人了。
丁一一:蝴蝶记录者的理性与感性
理性记录与感性生活
我们关于蝴蝶的话题是从一个听起来很动人的电影故事和一本很正经的书开始的。
电影的名字叫“蝴蝶先生”(A Very Private Gentleman),片中长睫毛不爱说话不爱笑的男主角蝴蝶先生住在古朴小镇偏远湖滨燃着壁炉的小木屋里,他懂得怎么享受一瓶红酒,他愿意花时间看一本关于蝴蝶的书,欣赏大自然的单纯美好,他喜欢到处捕捉非常稀有的蝴蝶品种,并将之绘画成像。而其实他是一位武器专家,专门为顶尖一流的杀手製造稀有的暗杀工具。整个影片寂寞、安静而美丽。多年后,丁一一在一次野外拍摄蝴蝶的时候,忽然想起这部电影,“那一刻,时空仿佛有一种混乱感。”丁一一说。
最初,丁一一只是喜欢在工作之余去郊外拍拍野花和野鸟,全当是一种放松。一次偶然机会,朋友推荐了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的《博物人生》给她看,书中说“博物学提倡一种通识教育,让人们能建立一个关于大自然的常识体系,与大自然更加亲近”,这让她受到很大的启发,她开始成为一名狂热的“蝴蝶记录者”。
无用但美好的事物
丁一一认为博物爱好者当然首先是理性的记录者,“在记录时,我们不会摆拍和诱拍,我们要的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姿态。为了捕捉到蝴蝶最美的一瞬,我会花很长时间等待。我会跪着、蹲着甚至趴在地上,就为了和蝴蝶保持一个水平的视角。”但大概每个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有那么一点浪漫情怀,丁一一认为两者并不相悖。博物爱好对于她来说更多是一种生活情趣。
她原来喜欢的只是随意地拍野花,因为拍花的时候常常看见有蝴蝶停在上面,她也就顺便观察了一下这个美丽的生物,慢慢地,她的镜头下越来越多地锁住那各种各样美貌的蝴蝶。
迷上了拍蝴蝶后,为了拍到更多的蝴蝶品种,她常往外面跑,她享受的除了看到期待中的物种,还有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在台湾垦丁的社顶自然公园,她遇到了刚刚完成羽化、尚没来得及起飞的大白斑蝶,还有只有在早春才会看到的每年一生的“黄星凤蝶”。
每次拍到新的蝴蝶品种,丁一一都会很雀跃,但慢慢地,走的地方多了,丁一一发现,拍蝴蝶的意义不只是最后呈现在画面上的色彩斑斓,跟随蝴蝶飞过的世界,她的每一次“博物之旅”,都是一次心灵净化和回归的过程。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跟几个摄影爱好者组团一起去了广州仙娘溪村拍蝶,这是个深藏在山中的小村落,虽然与广州近在咫尺,但并不为外人所知。这里的居民保留着最原始的农耕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就像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一切都是简单而原始的。窄窄的石头小巷,斑驳的土墙小屋,饱经沧桑的祠堂和葱茏的花草树木就是这里最独特的景致。因为人不多,这里有着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观星、赏蝶近距离观看萤火虫都是绝佳之地。这里时间过得很慢很慢,这里的人们脸上的笑容自足而坦然。
“博物,教我学会欣赏无用但美好的事物,愿意花时间去荒野看蝴蝶,愿意花时间好好看一本书,看一场电影……这样让我感觉生活一直很美好。”丁一一说。
TIPS:蝴蝶拍摄技巧
全球有记录的蝴蝶总数大约有20000种,中国约有2153种。蝴蝶的数量以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出产最多,其次是东南亚一带。世界上最美丽、最有观赏价值的蝴蝶,也多出产于南美巴西、秘鲁等国。中国的云南、海南和台湾蝴蝶以品种繁多著名。
·先了解蝴蝶特性;蝴蝶种类繁多,每种蝴蝶的生命周期、成虫时间以及出没地点不一,因此要捕捉心仪的蝴蝶须先了解它们的习性。
·蝴蝶一般在20℃—28℃温度范围之间最为活跃。若温度高于30℃,大部分蝴蝶将会隐藏在树林或草丛间,难以察觉。
·进食时是最佳拍摄时机。蝴蝶在进食的时候是分外专注的,不轻易察觉外来物的存在,因此摄影人可静待蝴蝶进食一刻再上前举机拍摄,成功率将大增。
·最重要的一点: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安静地等待。
PART2郊野、社交
毅行者——郊野吹起了社交集结号
每年11月,香港都会有一群人两天两夜几乎不眠不休,一步一步在香港的郊野走遍100公里路。自1986年以来,这项名为“乐施毅行者”的活动已有81000多名参加者,每一年毅行者都超额报名,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毅行者是一项远足筹款活动,始于1981年,本来是考验英军耐力的一项筹款活动。1986年香港慈善团体乐施会应邀合办,并公开让市民参加。自1986年以来,先后有81000多名参加者为这项活动共筹得超过4.22亿港币善款。
郊野集结号
上海的Joanne每年10月都会跑去国内某知名户外运动论坛上去寻找“组织”。一切缘起于2006年该论坛上的一个帖子“毅行蹭毅计划”,它由深圳网友“夜色”发起集结贴,跟随香港乐施会每年11月举行的毅行者活动而来,每年限定大概15—20位名额,老熟人优先。他们从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变成朋友,至今已有8年。活动变成了他们这帮朋友的例行聚会,“夜色”笑着说“我们有着十年蹭队的约定,说不定到时队伍更加壮大,大家都会带着自己的小孩来参加了。”
连续5年参加毅行的Samantha表示在山上的感觉真的很好,“每次在山上走一天,都如同一次旅行。”她笑着说。她喜欢超越自己的感觉,她享受那份团队精神。“你不能因为个人影响团队,不能中途放弃,有时队友总会有步伐不一致的时候,你必须鼓励他,一起走到最后。要一队人冲线才算是完成赛事。”互助,原是毅行者最初的本意。
广州囍囍0603队2014年以16小时55分的成绩,成为内地速度最快的一支超级毅行者队,参赛当然不是野餐那么轻松。比赛时,体能好的队员必须放慢自己的步伐迁就其他队友,并不停给大家加油打气,而中途发生了抽筋状况的队友仍然坚持跟着同伴走完全程。毅行者的秘诀就是“鼓励落后的队友走快一点,而不是最快的队友再快一点。”“个人主义不英勇,反而累事。”队员们笑着说,“这还是一个有趣的为人处世试验场。”
“每一段的毅行旅程都非常美妙。你完成今年,又会开始期待明年。”乐施毅行者每年6月开始接受报名,11月准时举办。
乐施毅行者www.oxfamtrailwalker.org.hk
每到周末,Leteng的朋友圈總会有人发问:“L先生,周末约局吗?”Leteng的朋友都知道他在郊区建了一所房子,“葱茏的青山周边环绕,空气清新得像水洗过”。“大家拣柴火来煮食,坐在饭厅里,抬眼处就是湖水”,这样的场景实在很诱人,去那里度个小假变成每个周末大家的期盼。
让梦想照进现实里
Leteng总是很自豪地说:“跑遍广州周边郊野,也不可能再有比自家房子更美的风景了”。1996年,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广州郊外“美得让他想拥有的”这一片山地,盖房子前后花了16年的时间,艺术专业的Leteng把它当成他的作品,不紧不慢地创作着,建成后的房子可以接待三户人家来开周末派对。
这座房子背山面湖,湖有1000公顷,中间错落漂着绿岛。这里有起居室,透明阳光房和工作室,有木亭、壁炉,甚至设了一张“忏悔椅”,洗澡用太阳能,照明用微型水力发电机发电,但只能连续用八小时,生活已经具备雏形。沿着麻石阶梯拾级而下,Leteng在湖里放了一条小船,供朋友抓大头鱼。
Leteng说自己已经成了半个山里人了,“这所房子为我展开了一段跟郊野息息相关的生活。”在造房子之前,Leteng的爱好是踢足球和骑马,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看父亲烧甘蔗叶把洞里的眼镜蛇熏出来,爬在草垛上看牛打架……这些是他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因为这些美好回忆,Leteng才会在郊野买块地建造房子。对他来说,郊野生活其实从来没有中断过。
Leteng:郊区造所房子开派对
PART3郊野、狂欢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看见土地的微笑
越后妻有地区,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笔下《雪国》故事的原址。妻有原本不叫妻有,而是谐音的“死角”,意指地处深山老林,进出不便。这里从绳文时期就有人居住,农业和土地紧紧相连的历史文化,以及随四季变换的奇景,被称为保留有日本原始风光的“里山”。.
乡村的艺术可能性
因为气候严苛,半年以上被雪覆盖,大量农村人口外流造成妻有地区的衰颓。直到15年前那个残雪未融的春天,俄罗斯艺术家伊利亚·卡巴乔夫(Ilya Kabakov)随日本艺术家北川富朗第一次来到越后妻有地区,卡巴乔夫站在冷清的松代车站,呆呆望着不远处被涩海川包围的城山,一个念头涌上心头:眼前这块还保留着原生态农村风貌的梯田,能否以犁田、播种、插秧、除草、割稻等一连串农耕过程为范本,制作若干人像雕刻放置其中,打造出一幅立体绘本?2000年,卡巴乔夫的《梯田》完成,作为长期装置在妻有展出。
卡巴乔夫的故事是参加第一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大多数艺术家的遭遇,他们在最初的严峻批评中,不断考察和调研,与当地人建立起信赖关系。2015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将举办第六届。这个从前连一个美术馆都没有的偏僻乡村,如今紧紧和草间弥生、川俣正、阿柏拉莫维基、原广司等国际艺术大师联系在一起,当地村民因此重新发掘了自己依托于土地的价值和乐趣,重新找回了对这片土地的自豪感。越后妻有的成功说明,加入艺术的手段,乡村文化将有更多的可能性得以展示。
上海简单生活节——名叫简单,其实不简单
简单生活节源自台湾,自2006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文艺青年和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简单生活节尝试为当代青年寻找他们自己生活的定义,在更贴近自然、关切环境,以及创作的快乐中,结合音乐、创意商品与生活形态,呈现更美好的当代生活面貌。2014年10月4—6日简单生活节第一次“登陆”,來到上海世博园。
除了音乐是最大的噱头外,简单生活节还有两个必看点。一是“分享书房”,邀请不同领域里的艺术家、作家、知名人士进行座谈。几乎每一届的分享书房单元都是座无虚席。二是“创意集市”,几乎囊括了都会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纯净市场、果实小巷、私房生活、梦想工坊、草原市集,融合了有机食品、手工达人、T-shirt、家居设计等等各种摊位,就算不听歌,赶个集也值了,何况还有李宗盛会在现场做吉他。
澳洲图文巴花卉节——人人都是爱花之人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民常年醉心于园艺生活,全城人民都是爱花之人,家家都会种花,每家每户精心设计的花都有足够让人惊艳的资本,城市住宅与花园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如何融洽相处,图文巴市民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每年9月,澳大利亚的早春时节,图文巴市内繁花正盛开,人们迎来一年一度的花卉节,这个传统已经维持了65年。这是一场鲜花的狂欢盛宴,持续10天,其间会有包括花车大游行、园艺大赛、美酒佳肴节等项目,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当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一年一度的“家庭园艺大奖赏”,图文巴政府每年都会评出私家花园的前三名,获奖的花园将会免费向公众开放,供来客欣赏。各家各户的私家花园各花入各眼,花园之城”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