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视角下的大学生跨专业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2015-07-04金一清
金一清
摘要:现在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跨专业就业,笔者通过调查,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及早树立职业规划;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天道酬勤;学会蛰伏等等。
关键词:大学生;跨专业就业;对策
现在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早已经是比比皆是,而成为一种常态。所谓大学生跨专业就业,就是说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职业与他们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情况,笔者利用在学院任教的有利条件,在2014年的5月份,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随机调查了三百多名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四学生。被调查的大学生有超过53.5%的人表示求职时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第一次选择工作时候是盲目的。正是因为大学毕业生求职时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所以大学生工作一年内的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离职率约占70%,这也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敢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1】。
为什么今天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就业的人比比皆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高校设置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对称,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扩招之后,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结果只能是跨专业就业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在专业之外的领域,而且市场经济也给予了他这种跨专业就业的可能,所以可能性加必要性造就了这个必然性了。但是,大学生跨专业就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跨专业就业,从大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此提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一、大学生要及早树立职业规划
生命是宝贵的,因为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而且人生是一张单程的车票。要使人生之路走得更高更远,一方面需要我们马不停蹄的赶路;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可能的少走弯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喜欢走捷径,其实,走捷径就是尽可能的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就是捷径。实际上大学生跨专业就业就是他们人生的一段弯路。为了让人生尽可能的少走弯路,那我们就必须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且矢志不渝的朝着这个目标进发。所以,树立人生规划便成了每一个大学生入学后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了。
据2013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做的一番调查统计也显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席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最大影响因素【2】。
既然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如此重要,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笔者以为,借用金朝末年学者王若虚的一个观点“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运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很合适的。“定体则无” 就是说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必要做得过于详细与具体,因为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其中充满了变数,所以“定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同时,大学生做职业规划时,一定要注意考虑以下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我到底喜歡做什么”;二是“我到底适合做什么”;三是“我喜欢与适合做的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也就是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前景三个方面。一个大学生只有全面评估自己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兴趣,再结合职业发展前景做一个通盘的考量,那么他所做的选择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了。一个大学生一旦明确了他的人生理想,职业兴趣,那么他就会全力以赴,持之以恒,从而唤起他的全部潜能,他的人生也就会实实在在的发生着改变,他也就收获了自信的一生。
二、加强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大学生要实现跨专业顺利就业,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必须要引起每一个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并努力发展它,这就是一种系统分析与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笔者以为,能否具备这样一种思维能力,是一个合格大学生区别于非大学生的根本所在。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的冷热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专业学习中是否已经充分的掌握了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能力。所以冷门专业的大学生也就没必要埋怨自己的专业不好,还是把这些抱怨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多看些书本,多思考些问题才会更有价值。
作为一个大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因为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维品质。笔者希望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必须要求自己独立思考与独立提出见解,不人云亦云,同时应该要求自己尽可能多角度的,有高度的看待它,而不要做一个附和别人的应声虫。培养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做人方面。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造就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主思维品质,大幅度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都知道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核心竞争力”,现在笔者把这个概念借用一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怎样把自己顺利的推销给用人单位,从而谋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是每一个大学生要考虑的头等大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学毕业生就必须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简单地的说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的专长。大学生的有效专长既可以是自己的专业,也可以是能够胜任工作的非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大学毕业生跨专业其实就是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过这样的大学生需要注意一点,他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比那些“根正苗红”专业的毕业生更专业才行。
四、天道酬勤
虽然说“隔行如隔山”,但是既然大学生跨专业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也说明各个专业领域之间绝对没有越不过的沟坎。其实大学生跨专业就业的例子笔者也见过不少,专业不好的大学生,千万不要因此悲观失望,从而自暴自弃。而要解放思想,加强自信,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完全也有可能在自己专业之外感兴趣的领域有所作为,取得成就。
当然,笔者在这里也不是鼓吹“专业虚无主义”,也不是建议大学生们不要考虑专业之间的差别,在考研的时候或跨专业就业时随意挑选专业与行业。其实,大学生跨专业就业与发展是需要下很大勇气的,同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甚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机遇条件。等到这支庞大的毕业生队伍源源不断的毕业了,而市场上的供给已经超过了需求,你说这个原本热门的专业还会继续热门吗?
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即使你的专业很好,而且它是你感兴趣的专业,在今天大学生就业难得背景下,你也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与紧迫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把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天道酬勤。虽然勤奋不一定有好结果,就好像有些人的努力可能就像那拉磨的驴一样,做的是一种原地打转的无用功。但是我们都知道只有勤奋才能够有好结果,不经过努力妄想有好结果的,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即使你的专业非常好,你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五、大学毕业生要学会蛰伏
大学毕业生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面临的环境已经与象牙塔是大相径庭了。大学时期大学生可以快意恩仇,锋芒毕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需那么多的顾忌。但是走上社会之后,大学生就必须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学会隐忍与蛰伏。但是我们的一些大學毕业生不懂得这个道理,还没有完成校内校外两个角色之间的变形,不懂得隐忍与蛰伏,容易意气用事,稍不顺心就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工作挑三拣四,跳槽频频,稍不如意就“炒老板鱿鱼”。但是如此匆匆数年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却还在原地踯躅不前,甚至在失业边缘徘徊。而另外有些大学生就理性得多,低调的多,成熟老道的多,他们懂得隐忍与蛰伏,忍人之所不能忍,为人之所不敢为,卧薪尝胆,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像一枚螺丝钉一样死死的钉在那里,又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的吸收新知识与新技能,兢兢业业的工作。数年之后,他终于笑到了最后,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翘楚。这两种人,原来的起点都是差不多,但是为什么短短数年之后,却有如此的天壤之别的强烈反差。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后者懂得蛰伏,具有蛰伏的勇气,而前者却没有。不懂得蛰伏,没有蛰伏勇气的那些大学生,他们不能忍受挨上司或老板的责备,不能够忍受出差补贴的减少,不能够能忍受升迁机会之花落入别人家,不能够好好珍惜与利用单位的平台积累自己的资源,频繁跳槽,想跳蚤一样乐此不疲。对于这样的大学生,我希望他们与其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倒不如用一定的耐心去赢取成功的到来。
而那些懂得蛰伏,没有蛰伏勇气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则理性得多,深刻得多,成熟的多。他们懂得这个社会,懂得这个世道的复杂,艰难与不公。他们知道这个世道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不是善就有善报,恶就有恶报,不是……他们知道不能改变世道,于是他们就千方百计地适应这个世道,适应这个环境。他们知道自己不聪明,但是他们懂得自己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誓不罢休。他们耐得住寂寞,能够坚持坐到板凳十年冷。他们知道欲速则不达,越想成功却是离成功越远,所以他们懂得坚持与等待,坚持到最后所以笑到最后。看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谁不经历过寂寞与等待。我们许多人都知道,汪涵出进湖南卫视时是个打杂工,周星驰出道时也是个跑龙套的,……但是他们毫无怨言,坚持了下来,所以才有以后的成功与辉煌。
参考文献:
[1] 赵小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3(3)第25页
[2] 覃彪喜.求职,从大一开始[M ]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