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
2015-07-04肖俊宇陈永国
肖俊宇 陈永国
摘要: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大数据的来源,也是大数据的应用主体。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加快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通过分析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社区的建设引擎和运行模式。
关键字:智慧社区;大数据;感知层;运行模式
一、引言
智慧城市是近年来为解决人口、环境和交通等各类“城市病”而提出的全新概念,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整合和分析城市运行系统中的各项数据,消灭“信息孤岛”,对城市服务、安全、民生等需求做出只能响应,从而实现城市的智慧化运行和管理,使城市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之一。智慧社区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将社区内各楼宇、道路、安全设施进行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将社区内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带动社区事务管理、独立业务管理等实现智慧化。智慧社区涵盖了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了居民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能够促进矛盾在社区内的自我化解,能够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最终实现居民在社区内的智慧化生活。总的来说,不管智慧社区将来发展到何种程度,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二、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问题
国家住建部和科技部从2013~2015年起连续评出了三批次共3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后,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了。可以说,智慧城市试点有力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智慧社区的建设进程。然而,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入,智慧社区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孤岛导致智慧社区无法全面推广。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智慧城市试点都是在不同时期分散实施各行业的信息化,不同标准的信息编码规则、业务流程定义等问题使得各行业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此外,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参次不齐,也导致信息孤岛的出现。随着智慧社区的全面融合,信息孤岛的阻力将越来越大,最终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应用主体信息素养不高导致智慧社区无法真正应用。智慧社区建设离不开应用主体的培养和建设,应用主体是决定智慧社区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由于历史原因,各城市社區的工作人员基本都存在信息素养不高的问题,难以使用智慧社区中的各平台。而社区居民则对智慧平台的需求不高,这也降低了智慧平台的利用率。
(三)、信息安全严重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普及应用。智慧社区中的各类信息数据大都涉及社区居民的财产和隐私,信息价值较高。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信息泄露使得智慧社区的用户对自身信息的安全充满忧虑,这也严重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推广应用。
三、大数据在智慧社区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不仅仅是智慧社区的建设进程中的重要角色,在消除信息孤岛并最终建成智慧城市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是指巨量数据的集合,其数据量大到难以通过常规的数据处理方式来管理。简单地说,大数据具有4V特点,分别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和Value(价值)。具体来说,大数据不仅仅代表数据量庞大,还表示数据种类多样,如文本、图片、音视频等。此外,大数据必须具有极快的处理速度,从庞大数据中迅速获取高价值信息。
(二)、大数据是智慧社区的信息引擎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行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许多领域都建有数字化平台,并逐渐演化为行业信息化系统,社区信息化也是如此。然而,智慧社区与传统社区信息化的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智慧社区运用了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更加智能地处理各项社区业务。智慧社区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以达到业务智能的目的。由于智慧社区所涉及信息庞大,数据类型繁多,这就需要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来实现。
2、智慧社区融合物联网、传感网和互联网于一体,是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与传统的社区信息化仅适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不同的,智慧社区还融合了物联网和传感网,将住宅楼宇、医疗、民生等都进行智能化。
3、智慧社区的建设理念区别于传统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智慧社区以现代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为对象,实现社区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是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在智慧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下,由物联网、传感网技术采集或感知数据,由大数据处理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说,由简单的社区信息化转向智慧社区,关键是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能化处理,这就需要使用到大数据处理技术。
(三)、智慧社区的结构
智慧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社区内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工作信息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将其联系起来。可以说,大数据是沟通居民在智慧社区中各方各面的桥梁,智慧社区所需的数据都是通过大数据处理后产生的。其中,智慧社区通过感知层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感知、采集和识别,这是大数据的海量数据来源。感知层面对的数据包括社区内的生活信息、社会信息、居民信息等,所使用的感知是被包括社区监控、传感器、电脑等设备。通过这些感知设备采集社区中的各类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就构成了智慧社区所依赖的基础数据。由于感知层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也夹杂了许多重复和无用的数据,因此需要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深层处理和价值挖掘。
互联层是指采用宽带、移动通信等技术将智慧社区内的各楼宇和建筑连接起来,使居民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进行互联互访。与现在的社区宽带网络不同的是,智慧社区对各类网络的规模和连接质量的要求更高,要求把感知层的数据安全快捷的传送到数据中心,供应用层使用。
应用层是智慧社区的最高层,智慧管理、智慧政务等应用平台都运行在该层上。应用层提供的主要是人机界面、中间件或者智能终端,而其数据来源还是离不开感知层和互联层的支持。只有将基础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了处理和融合,才能保障应用层的正常运行。
(四)、大数据下智慧社区运行模式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基础上提出的模式,也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合单元,也有观点认为智慧城市就是由一个个的智慧社区组成的。这是因为智慧社区的建设同样涉及智慧城市的多个层面,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管理等方面。在大数据环境下,智慧社区能够更好地感知社区居民需求,其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在智慧社区的政务管理、综合管理、商务服务和民生服务等环节中,大数据都是实现其功能的核心要素。在智慧管理方面,大数据使各城市各部门的所有数据能够互访和共享,能够极大的提高各部门的协同办公能力,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在智慧服务方面,大数据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数据、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够挖掘出个人的生活喜好,从而进行个性化的生活定制服务;通过对智能交通、楼宇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并快速响应突发情况。
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智慧社区中的数据将越来越具有价值。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过的二次数据能够产生许多创新性的用途,这是传统的社区信息化所不能比拟的。
四、结论
大数据是当前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的重要技术,智慧社区的建设必须在大数据环境的支持下才能发挥出其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的作用。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努力建设智慧社区的大数据环境,是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跃生.从智慧社区到智慧民生[J].中国物业管理,20138):31
[2] 吴胜武.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三江论坛,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