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2015-07-04丁高岭
丁高岭
现在,生物学科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学生也越来越重视,但生物是“副科”的思想在人们的大脑中早已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甚至把生物课看成是一种负担。在此情况下,生物学教学要想真正“突出重围”,就必须从生物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初中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搞活教学,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内化为学习动力。
一、巧妙设疑,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节内容中,先介绍一些动植物的亲子代的相似特点和不同特点后,提出“为什么它们会相似呢?”,从而引出遗传的原理;提出“为什么它们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呢?”,从而引出变异的原理。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給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教学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有一定的悬念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成语诗词,兴趣盎然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我们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不仅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大家的热情。
另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生动有趣,简明易懂。
三、奇闻趣事,增强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利用2~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和“行为”等,通过教师形象而生动的讲述,学生听来乐此不疲,在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乐趣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音乐熏陶,提高兴趣
有人曾经说过: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在课堂上使用音乐,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的、开放的学习状态。例如:在讲《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由于是在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刚吃完饭,还处于比较困的状态,但是,当他们听到非常美妙的“茉莉花”乐曲的时候都变的非常的兴奋,精神也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上,只有引起学生产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起积极的思维活动,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研究新知识。只有学生对生物学有了兴趣,入了迷,就会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去努力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