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蓝印花布艺术鉴赏公选课中的应用
2015-07-04任伟卞小燕
任伟 卞小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层层深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热点。笔者以高职蓝印花布艺术鉴赏公共课中的“蓝印花布制作程序”为例,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本文对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应用翻转课堂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翻转课堂;蓝印花布艺术鉴赏;公选课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笔者开始思考将蓝印花布引入高校课程。2012年,笔者在校内开设了蓝印花布艺术鉴赏公选课,与此同时,也一直在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近期尝试了翻转课堂,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一、相关概念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主张学生在家看视频代替教师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和与教师同学交流上,所以被称为“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国内也有其他学者译为“颠倒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该校教师首次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课件的操作过程以及教师授课的声音,并将录制好的视频资料发布到网络上,以此来帮助不能按时来上课的学生。2011年,可汗学院发起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也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领军人物,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2.微课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同时,微课程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微课程的全称为“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是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它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的一种情境化的课程视频资源,主要用于课前学生自学。由于微课本身的特性:时间短、目标明确、知识碎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易于理解,但是教师在授课时,不可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了微课的支撑,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课前完成,而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帮助和学生之间协助完成知识内化,替代传统的课后巩固,完美实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个性,重视资源共享和交流研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突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1.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会把焦点放在经常举手、积极互动的学生身上,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动听课,甚至一知半解、跟不上教学节奏。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而且可以反复播放视频,自主控制播放速度,随时暂停,倒退。使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成为可能,而且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提出问题,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有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出并解决学习问题等自我管理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3.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个性
传统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新知识,还要注意课堂氛围,管理课堂秩序,不可能做到关注学生个体。而翻转课堂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多个角度识别和判断学生的困难点,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个性化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翻转课堂提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交流,共享彼此的见解和思路。学生前期自主学习越深入,准备越充分,就越自信,越有课堂参与欲望,课堂内容也就越丰富,教学效果越好。
三、翻转课堂在《蓝印花布艺术鉴赏》课程中的意义
1.课程特征需要教学模式改革
蓝印花布艺术鉴赏为公选课,课程本身有其特点,一是上课的学生涉及各个专业,知识起点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二是上课人数通常比正常授课班级人数多,而且来自全校不同班级,时有学生请假。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翻转课堂,可以弥补非艺术专业学生的不足,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个体,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2.解决了传统课堂诸多问题
蓝印花布艺术鉴赏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亲手做一块蓝印花布,这部分教学需要特定的工作环境,学生无法做到课前的有效预习,教师需要将主体操作部分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需要反复示范,非常耗费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别,还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节奏无法掌控等问题。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对蓝印花布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了解,并且掌握其中的原理和细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蓝印花布艺术鉴赏课程中的“藍印花布制作程序”教学单元,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制作蓝印花布需要挑选坯布、脱浆、裱纸等12个步骤,整个流程需要注意很多细节,其中哪一环出错都会影响最终的成品效果。因此,选择该教学单元进行翻转课堂试验,具备该课程的代表性。
1.教学设计思路
“蓝印花布制作程序”教学环境通常为学校内蓝印花布工作室,学生认识了蓝印花布之后,亲自动手做一块,感受其中的技艺和奥妙。学生在动手之前,单靠教材上的文字和图片是无法深层次掌握其中要领的,而操作细节会直接影响结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按照以下思路设计了主要教学环节。
2.教学实施过程
(1)准备并分享学习资源
优质的学习资源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前教师通过分析“蓝印花布制作程序”的教学重、难点,将如何挑选布匹、脱浆、裱纸、画样、替版、刻花版、上油、刮浆、染色、晾晒、固色、刮灰、清洗、晾晒等过程制作成系列微课,提前一周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对制作蓝印花布的过程有充分的认识。
(2)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学生在学习微课的同时,会有不少疑问,可借助微信、QQ等方式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在探讨中解开学生的疑虑。
(3)课堂实践,交流研讨
通过一周的熟悉,学生能对蓝印花布制作过程形成感性认识。课堂上主要由学生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制作活动,进行个别化交流与辅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由于前期的有效铺垫,学生的条理性明显改善,基本能做到有条不紊,心中有数。
(4)课外拓展,总结提升
每次课堂操作完成以后,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总结报告,详细总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并进一步查阅资料,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5)实践效果调查
本教学单元结束后,笔者针对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做了学生反馈调查,主要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二是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切实感受到是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一件事情,增强了对课程的兴趣,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从学生的作品情况也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1.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从教师收集资料、准备教学视频到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化在线辅导,都需要网络支持,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那么翻转课堂将无法实施。
2.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教师,制作一个成功的教学视频并不容易,除了要做好教学设计,还要保证视频的质量,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都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对于学生,要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找出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系列活动。这必然是建立在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的。
3.教師教学能力的考验
从课前的资料准备、在线答疑到课堂上的组织活动、交流探索,再到课后的拓展提高、总结评价,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注重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考验。
六、结语
笔者的实践结果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蓝印花布艺术鉴赏课程中的部分环节是适用和有效的,不仅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教师课堂上个性化辅导平衡进度的问题,更使得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毋庸置疑,翻转课堂中教师的备课量较普通教学方式增加较多,同时,对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喜人成果。
参考文献:
[1]金照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蹲姿礼仪”课堂教学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4):96-98.
[2]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3]李志河,刘志华.高职学院3D Max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33-38.
注:本文为以下课题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将蓝印花布艺术引入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D/2013/03/138;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地方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研究——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项目编号:2013SJD840014。
作者简介:任伟(1981— ),男,山西岢岚人,徐州师范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楼宇智能化;卞小燕(1979— )女,江苏淮安人,扬州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