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5-07-04马勤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初中思品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初中思品教学的基本现状,阐述了教学的培养原则,探讨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初中思品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意识已经成为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如何在初中思品教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思品教师着重探讨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当前对初中思品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思品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思品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及理论性,加之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课堂了无生趣,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教学中也没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内容。所以,初中思品教师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起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原则
1.尊重个性。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中学生对待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也是中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求同存异,给予尊重,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整齐划一。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有的学生的见解过于偏激,教师不能立马否认,而是耐心地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对于好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认可的同时,应鼓励学生继续拓展。
2.投其所需。随着中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其需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多了解初中生的喜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时事热点提出相关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
三、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初中生对语文、数学比较感兴趣,其次是音乐、体育等,而思想品德总是比例最低的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初中思品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学习方法也是以传统的死记硬背为主。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失去对思品的兴趣。另外,死板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初中思品教学在中,讲授的很多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思品名人和相关实例将思品知识通俗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要转变学生的被动状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下堂课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课下分组搜集资料、分析讨论,并轮流当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应对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想法及时纠正、正确引导。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现代设备辅助教学。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众多先进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初中思品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带来的便利,辅助思品教学。初中思品教材多文字少图表,教师如一味地依靠课本讲述知识,课堂将变得沉闷无趣,而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比如:讲授“做意志坚强的人”时,教师可以播放体现坚强意志的视频或励志的歌曲,展示相关的图文故事,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使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3.实践性教学。创新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活动,证实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将抽象的书本知识通过实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思品理论知识,并深入探讨,实现思维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实践性教学制造机会,如组织课外拓展活动、辩论赛等,将思品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拓宽学生的视野,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发挥创新精神,初中思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放思想。
参考文献:
[1]高谏赟.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1(32):68.
[2]马树坤.浅谈初中思品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4(12):117.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印记思品”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批准号:B-b/2013/02/24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勤(1974— ),女,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思品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