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关于输入方式与听力词汇习得的一项实验研究

2015-07-04张彦生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验研究效度

张彦生

【摘要】本文选择《输入方式与听力词汇习得——一项听力词汇习得实验的报告》为评价对象,作者是王燕(南京农业大学)。该研究者通过一项实验研究到达了研究目的,即听觉渠道比视觉渠道更有利于听力词汇的获得以及阅读词汇通过听力练习可以转化为听力词汇。本文根据文秋芳关于实验研究的相关理论对上述实验报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发现,虽然该实验研究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却不显著。

【关键词】实验研究 听力词汇习得 词汇输入方式 效度

一、引文

Sliger & Shohamy(1997:136)认为,所有实验研究方法都包括对下列三个基本实验要素进行操控,即小组类型和小组人数;处理过程;测量和观察。他们认为,实验研究中存在有大量的变量,这些变量受具体条件的影响。因此,在实验研究中,必须对一些变量进行有效控制,我们才会得到恰当的结果。本文主要针对摘要中提到的实验报告,对其实验的前测、后测、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就是指研究人员在控制某些干扰变量以后,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进行调控处理,然后测量这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变量(Vs)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操纵控制和测量的各种因素。自变量(Ivs)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它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并且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例如,我们研究对同一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产生怎样的教学效果时,各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其自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作出响应的;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对于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反应参数,通常称为因变数。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各种学习反应信息(如反应速度、正确性、机率、强度)、态度等级、知识积累、能力变化、特征分布状况等均可作为因变量。干扰变量(Evs)又称无关变量,即一些引起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因素,它使研究者无法作出正确判断与解释,称为干扰变量。例如,有些被试者的主观态度、习惯、动机、准备状态、目标定势;或对被试者的诱发启示,以及研究者本身的倾向性、指示语,与实验无关的某些动作、表情、口气、环境因素等,都足以影响测试结果,所以应加以控制或密切注意。应用语言学中有多种变量互相交织,因果关系就显得比较复杂。在二语教学中,即便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也有可能不被人们发觉。根据Maxim(1999)和Punch(1998)的观点,应用语言学中的因果关系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即时间先后顺序、必要联系以及没有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此三者任缺其一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三、分析与评论

本文根据实验研究的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与评论。

1.关于受试者的数量与选择。

优点:(1)受试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同,干扰变量较少。该研究的受试对象是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英语专业2000级全体大一学生56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男生11人,女生45人,平均年龄18.9岁,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为112分。(2)受试数量基本适中。按照文秋芳关于实验研究中各组受试数量不低于30人的标准,该研究中每班28人,人数基本符合,避免了人数这一干扰变量的影响。

缺点:该研究者按照进校时时随机分的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虽然学生高考英语平均成绩分数相当,但各地高考前训练英语听力的条件(如师资,设备等)不一样,受试对象虽然英语总分可能比较接近,但在听力方面仍存有巨大差异的可能性,这个因素是一个被该研究者忽略了的没有控制好的干扰变量。

2.关于前测。为确认这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听力水平是否相当,该研究者进行了一次听力测试。下表是其前测结果。说明:1班作为实验组是听入组,2班作为对比组是读入组。

3.评价前测。

(1)优点:该研究者采用了权威测试,即测试内容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初级英语听力》,保证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前测根据T检验,两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

(2)缺点:由于考试时间安排,考试环境等干扰变量会有影响,作者在此并未作出说明。

四、关于实验实施过程

1.描述。

(1)实验背景:实验组和对比组按不同输入方式学习10个词汇,其中5个是目标词汇,另5个随机来自字典,10个词汇混放在一起。

(2)实验阶段:①词汇学习阶段(后测):听入组以听的输入方式,教师把每词读3遍,并给出中文意思;读入组以阅读投影仪的输入方式,每个单词给出的顺序,时间间隔与速度和听入组一样。②测试阶段(后测):本阶段两组测试方式完全相同,都采用听入方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测试中,受试者先听短文录音,再听教师念出上文提到的10个词汇,然后判断其中哪些词在短文中出现过,最后交上判断结果。第二次测试中,第一部分重复第一次测试内容,此部分目的是比较读音差别对掌握目标词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对所听短文的听力理解题,问题和选项均有教师念出,此部分旨在了解短文理解程度对掌握目标词意义的影响。

2.评价。

(1)优点:该研究者采用了3种不同的输入方式,即录音,投影仪和教师朗读。输入方式多样,有利于研究者实现研究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受试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挖掘受试者的潜在能力。

(2)缺点:该研究者没有点明两组后测是否同时进行,如果同时进行,两位主持教师是否都能胜任,另外,如果后测不是同时进行,是否会存在泄题现象等等,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信度;最后,虽然研究者使用了3种输入方式,但由于中国英语教师语音的普遍局限性,是否可以尝试请英美有资质的教师共同参与,这样的输入方式应该加以考虑。实验计划越周密,实验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就会越少,但是计划有时会赶不上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计划不断进行调整。

3.关于数据分析手段。该研究者在处理数據时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检验对象分别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数据处理结果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

4.关于效度。

(1)优点:该实验研究由于前后因果关系能得到圆满的解释,内部效度比较高,所以听入比读入更有利于听力词汇的习得。控制干扰变量是是获得内部效度的关键,该研究者有效控制了下列无关变量。

(2)缺点:我们知道,听力词汇习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学习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学习个体的习得方式也会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本实验研究结果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宜推而广之。结论是其外部效度不显著。

五、小结

本文根据文秋芳关于实验研究的理论,对该实验报告中的受试者、前测、后测、数据处理手段和效度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发现,该研究者成功实现了预期目的,即听入比读入更有利于听力词汇的习得,同时阅读词汇通过练习可以转化为听力词汇。该实验研究由于前后因果关系能得到圆满的解释,内部效度比较高,但由于学习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不具有推广价值。在控制干扰变量方面,尽管该研究者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可能存在疏漏,比如,后测是否同时开展,是否有泄题的可能性等。然而瑕不掩玉,此研究当属成功案例。

由于本人受囿于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局限,未能对该研究作出深度分析与评价,因此上述分析与评价有待于进一步思索。

参考文献:

[1]Sliger & Shohamy,Second Languge Research Method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文秋芳.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王燕.输入方式与听力词汇习得——一项听力词汇习得实验的报告.

猜你喜欢

实验研究效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逆向”教学法在背跃式跳高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原油氧化特性实验研究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