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状况”与“老规矩”:关于新媒体新闻操作标准的思考

2015-07-03常江杨奇光

新闻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规范

常江++杨奇光

传统新闻媒体往往拥有自己的编辑方针、操作规范或指导守则,这些方针或规范对具体的新闻编辑业务产生着主导性影响,并对新闻编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失范行为进行提前预警或及时纠正。随着新兴媒体形态的出现,传统媒体的编辑标准和伦理规范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

近日,国外新闻聚合类网站Buzzfeed于2015年1月31日发布了自己的新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既有对传统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规范的延续,但更重要的是,Buzzfeed结合新媒体的特性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编辑意见。

在国内,搜狐新闻也发布了《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据“搜狐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吴晨光在序言中表示,曼德拉逝世时,如果放弃了一个伟人给世界带来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把目光集中在他的花边新闻上,就是旁门左道;全民狂欢“打老虎”时,如果忽视了法治和程序正义,搞媒体鞭尸,亦不能苟同。当大佬们拿起冰桶往自己头上浇水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一我们不反对快乐公益,但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最终的目标是那些罕见病患者是否得到了救助,而非追逐明星湿了几次身。

本期热点访谈邀请专家学者围绕Buzzfeed、搜狐网等新媒体平台推出的新闻操作标准共同探讨新标准诞生的原因以及新老媒体新闻操作标准的异同等问题,并对其中具体的操作准则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期的四位访谈对象是:

董天策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赵云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论部副主任

苏俊斌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周劫人 新华社资深记者、新媒体研究者

常江:2015年伊始,国外新闻聚合类网站Buzzfeed发布了新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国内,搜狐网也发布了涉及移动平台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您认为有哪些原因促使新媒体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闻操作标准?

【背景资料】

Buzzfeed于2006年由乔纳-佩雷蒂(JonahPeretti)创建于美国纽约,其最早是一个新闻聚合类的网站,Buzzfeed通过筛选互联网上的新闻来聚合信息提供给读者。

近年来,Buzzfeed进行了多次内容调整。虎嗅网的一篇文章写道,Buzzfeed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媒体王国。该公司最初出名是因为其易于分享的故事和列举式文章,但如今它变得更复杂了,混杂了普利策获奖作者、严肃新闻和猫、狗、笑话等。但该公司最有趣的不是变化多样的内容,而是其背后的战略方向。2014年8月Buzfeed从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那里募集了5000万美元,随后它创建了一个游戏部门、一个数据工程团队,并任命首席信息官为它的出版商。市场很快用积极的情绪回馈了这次注资,Buzzfeed被估值高达8.5亿美元,远远超越了亚马逊老板Jeff Bezos收购老牌报纸《华盛顿邮报》的2.5亿美元。该公司的下一步是即时通讯应用,它已经与腾讯合作,成为微信的媒体伙伴。据悉,微信在全世界拥有4.68亿月活跃用户。

《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介绍了改革前后搜狐网的内容生产模式。改革前的模式是按照传播介质进行分野。PC端编辑生产的内容,只在PC上发布,而移动端生产的内容,只在移动端上发布。这样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比如移动端有自己的策划部门,PC端也有;更重要的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判断乃至价值观上并不统一,甚至出现了在同一新闻事件上,一个端口支持《环球时报》,而另一个端口支持《南方周末》。

改革则是把这种以传播介质划分部门的方式,变成以内容方向划分。以新闻方向为例,原PC新闻中心和原移动新闻中心合并为新的机构。这个机构下又分为新闻生产中心和新闻分发中心。作为“中央厨房”,新闻生产中心负责做菜,并把半成品输送至搜狐PC端首页、PC新闻首页、PC弹窗首页、手机搜狐网首页和新闻客户端首页——搜狐的“五大哨所”。而五大哨所的编辑则根据各自“餐厅”的特性,进行进一步加工,并最终将新闻产品呈现在网友面前。

董天策:总体上,这是新媒体在新闻采编方面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传播技术和媒体形态看,新媒体仍处于不断创新与演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尚未最终定型。尽管如此,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即新闻采编已有一二十年的探索和积累,应当思考如何做好做精,是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总结的时候了。这次推出新闻采编标准的Buzzfeed和搜狐在媒体形态和媒体类型方面有所不同。像搜狐这样诞生在webl.0时代的门户网站,面临着诞生在web2.0时代的社交媒体的冲击,新闻采编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全新的探索;而像Buzzfeed这样诞生在web2.0时代的新闻聚合类网站,如何尽快在新闻采编运作中走向成熟,更需要新的价值引领与操作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媒体平台推出自己的新闻操作标准可谓水到渠成。

比较一下Buzzfeed和搜狐的新闻操作标准,不难发现两者各有侧重。Buzzfeed侧重从媒体伦理角度来规范编辑标准,主要是阐明如何处理各种“关系”,譬如新闻报道与信息来源的关系、与受访者的关系、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特别是编辑与经营的关系。从其精神实质来看,主要是强调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取向与职业伦理,要求新闻报道独立、客观、公正,不受采访对象、利益相关者等各方面因素的干预,在立场上秉持政治中立,避免党派倾向,在品位上避免展示血腥与暴力,避免出现涉及性和裸体的低级色情内容,在运作上严格区分编辑与经营这两个不同性质的业务,“在广告和内容之间坚守传统媒体的严格分离原则”。

《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主要是从采编艺术角度来谈编辑标准,各章节的内容分别探讨新闻采编中的业务问题,譬如:如何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如何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如何布局网站的版面结构,如何进行页面制作,如何确定新闻报道的亮点与重点,如何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如何做好标题,如何体现网站的价值观,如何实施“中央厨房、多餐厅分发”的运作模式,如何进行新媒体时代的直播,等等。诸如此类的规范,与其说是采编标准,不如说是采编技巧。

赵云泽:首先我觉得需要指出的是,我觉得Buzzfeed和搜狐网推出的这两个规范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带有普遍性,力图在业内树立一个标准,后者更多的是本网站的编辑业务规范,甚至包含内容编辑方面的策略性指导,是适合本媒体的个性化指导规范。所以可能搜狐网这个规范他们应该很早就有,很多网站也都应该有类似的本媒体的业务指导规范。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还是Buzzfeed网站推出了一个包含“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网站新闻的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这是值得探讨的。

Buzzfeed网站推出这个伦理规范获得大家的关注和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主要是因为此前网站新闻的不规范让人们深恶痛绝。另外也说明网络媒体自身发展进入一个自我提升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传统媒体也经历过从无序到有序的状态,当然网络媒体的情况更复杂一些。

但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这些门户网站在今天来说已经是比较陈旧的一种媒介形态了,他们的生存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所以这个伦理规范的推出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也多多少少带有挽回受众、挽回尊严的悲情色彩。但是通过推出这个规范,增强网络新闻的专业性、提升公信力,用严肃新闻来争取受众。这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办新闻客户端的机构以及社交媒体中新闻制作者如果都能积极响应这个规范,那是善莫大焉。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伦理指南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响应的。

苏俊斌:各个平台推出新闻操作标准的具体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是最终的驱动力都是源自自身发展的需要。公信力不足一度是新媒体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例如Buzzfeed在2014年曾被揭露其员工Benny Johnson涉嫌抄袭他人内容,后经核实总共发生了41次抄袭。为此,Buzzfeed首席编辑Ben Smith于2014年7月26日在其网站向读者公开道歉。职业共同体的道德自律其实是源自于行业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历史上讨论、制定以及执行自律的职业伦理标准往往是一个行业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基于新兴媒介平台的传播活动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彰显,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也确实到了这样的关键时期:必须有一个可供遵循的职业伦理标准才能使其胜任已经落在肩上的重要媒体乃至主流媒体的社会角色。

周劫人:一对关键词——明确和模糊。

明确。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前也许还是传统媒体的补充,或是与传统媒体并列的媒体类型,但现在上升为最主要的形式,可以问问周围还有多少人还在看报、通过电视获取新闻资讯?连我家90多岁的外公,都是看微信了解新闻的了。所以一种“主流”媒体,必然需要明确的操作标准。

模糊。新媒体平台的新闻报道,在很多方面比传统媒体更加模糊,导致原有的新闻伦理和操作规范无法适应新情况。比如,产品形态更加融合,更不拘泥于原有的新闻报道类型,你看一个H5的轻应用,你觉得这是个什么呢,图片文字还是视频?有很多亲历式、代入式的“报道”,显然和传统新闻报道的客观、中立会有一定出入,那怎么对待呢?再比如,传统媒体报道是报道,广告是广告,软文也比较容易识别,但新媒体领域,受众很难弄清楚所谓新闻报道的背后有怎样的商业博弈存在,比如一个微信公众号在为你提供信息,但它是公益性的吗?还是某个企业为了盈利的目的经营的呢?

所以,一方面是新媒体机构本身,和对公众而言,这样的清晰规范确有所需;另一方面,也是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业务的机构,提升自身公信力的一种“宣誓”和“广告”。

常江:有人认为,新媒体的出现破坏了传统媒体长期形成的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也有人认为,传统媒体的操作标准已经过时,新媒体平台理应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操作标准。您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应有哪些异同?

【背景资料】

Buzzfeed通过下述5种校对方式规范动态化的信息(微信公号“全媒派”编译):

1.更新。添加新内容的方法有很多,与编辑商议后方可选择最好的方式。但无论如何,都要让读者知道文中补了新内容。

2.删除。社论帖永远不应该因内容问题,或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而被删除。如果出现了技术问题,比如帖子发重或是错误的URL,应尽快将其告知你的经理。

3.正文。正文的更新、更改需要向读者做出通知。爆炸性新闻的内容可以随事件进展滚动更新。

4.显示内容。为拼写错误或版式调整而更新大标题、标题组、照片栏等显示内容,不需要特地更正。但事实性错误必须要更正。

5.图片。关于更新图片的信息,联系图片编辑部。

《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也针对新媒体客户端的特点对Push(推送)规则进行了说明。一方面,Push的原则是要做到“三如”,即“出手如电、惜墨如金、下笔如神”。出手如电,是指反应速度快;惜墨如金,指在50字内传达更多信息;下笔如神,指文笔顺畅、吸引人。另一方面,Push要讲求时效性,要在重大新闻发生后尽快推送。在早中晚高峰,各需要Push-条重要新闻。早高峰Push-般在7-8时,以重大“硬新闻”为主。午高峰一般在中午12-13时之间,一般以“重要+可读性”为选择标准。晚高峰一般选择20-22时,以“可读性”为选择标准,一些媒体客户端甚至推出“夜读”模式的晚高峰Push,更突出Push的可读性。一般情况下,每日Push不宜超过6条。

搜狐网也对Htm15的制作规范进行了明确:

第一,使用符合W3C行业标准的制作方法,选择通用性好的JS、CSS3或HTML5技术来实现前端呈现。第二,在手搜WCMS建立实体时,要考虑三版(触版、彩版、普版有内容可见)。第三,考虑三端数据的整合,减少人力资源浪费。评论数据等要注意互通。多使用二维码引导用户到移动端。第四,首页或封面有频道logo和制作团队标识,封底或尾部需出现具体参与人员名单。

董天策:的确,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某种冲击。讲新媒体的发展,一般都会说到克林顿绯闻的报道。1998年1月17日,马特·德拉吉在其独自创办的“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网站上独家披露,一位白宫女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本来,这是《新闻周刊》记者迈克尔·艾希科夫逮住的一条大新闻,但在付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新闻周刊》却“枪毙”了有关克林顿性丑闻的爆炸性新闻。人们对“德拉吉报道”的这一报道津津乐道,认为它标志着自媒体传播的一个新时代。其实,《新闻周刊》“枪毙”克林顿性丑闻报道的举动,表明传统媒体在处理尚未确证的新闻时,具有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和伦理规范。

新闻报道的行业标准与伦理规范,并非一成不变,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创新和变革。很明显,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交互性等新形态、新要求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就必然会推动传统媒体某些操作方式的发展、创新和修改,从而形成某些与新媒体相适应的新的操作规范。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挑战、推动和压力下也会主动调整自身某些实施了多年的做法。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竞争而又不可能相互割舍的发展过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行业标准与伦理规范是一个创新、发展、扬弃的过程。从新闻信息采集、编发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看,一种新的标准和规范的产生,是不可能全盘推倒已有的东西而另起炉灶的,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新的情况增加新的思想和措施。Buzzfeed发布新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时说得很清楚,“目标是将传统媒体最有价值之处与新的媒介形态结合”,“希望能帮助新生代媒体建立一系列标准”。而《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的操盘手吴晨光,也是基于他在央视、《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12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从最擅长的原创、策划抓起,经过两三年的探索,才成就了这份新闻采编规范。

深入分析,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其实可以分解成技术操作、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几个层面。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最大的是技术操作层面的运作方式,价值取向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而伦理规范则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譬如,Buzzfeed明确宣称,“在广告和内容之间坚守传统媒体的严格分离原则”,何以如此?因为这一原则是保持媒体独立性、新闻客观性、传播公信力的根本准则,是不能改变的。从伦理规范上看,Buzzfeed发布的新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其实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原则的重申,改变的仅仅是某些技术操作方式。搜狐新闻采编规范的创新,也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层面,涉及某些价值取向的变化,却几乎未涉及伦理规范。

赵云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都是相对的概念,实际上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平面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一样的,都是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模式;而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则是社会网络的传播模式,无中心点的网状传播。所以,新媒体、传统媒体本身的叫法和划分可能就存在问题。将二者截然对立更是不应该的。

这次Buzzfeed网站推出的伦理指南在本质上和以往平面媒体所遵守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当然数字媒体和平面媒体技术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也有些不同的规定。

苏俊斌:我赞同新媒体平台理应有相对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操作标准,但不认为传统媒体的操作标准已经过时。例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从1991年首次颁布到1997年修订期间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国内传统媒体对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其中的服务公共利益、维护新闻真实性、保持廉洁作风、尊重同行著作权等方面不仅在新媒体平台仍然是适用的,而且跟国际上其他新闻工作者职业团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一致的。所以说,我们基于传统媒体提出的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并没有过时,对公共性、真实性、独立性以及原创性的要求本质上是对信息内容的要求,不会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方面的共通之处。

与此同时,由于新媒介平台具有融合、互动、联网的新特性,其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对此必须有因应之策,这就要求新媒体平台操作标准需要增加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编辑与发布是一个与用户互动的持续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工作。媒体在内容公开之后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乃至删除,这是传统媒体不曾有过的新问题,应增加操作标准予以规范。

二是,新媒体面对的信源更加多元化.其中既有信息不可更改的传统出版,也有信息不断变动的新媒体;传播者既有组织机构,也有或实名或匿名的个人用户。这一方面要求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必须更加审慎,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引用要预先评估由于传播环境的改变对于信息源(尤其是个人用户自我表露的自媒体)可能带来的风险。

周劫人:第一,原则性的,特别是道德性的东西是不会变的。第二,一宽一松。一方面技术发展,信息更新的时效要求更高,也更碎片化,可以让事实动态更新,所以不再需要像传统媒体那样,等到全部的事件进行完毕后、涉事各方的声音都出现后再报道,可以边报道边完善边更正,更类似于传统通讯社的“滚动”报道;但另一方面传播的广泛和迅速,却要求对已知事实的验证,要更精确,因为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第三,我很好奇的一点是,新媒体发展得那么快,这些新媒体机构制订出的规范,要多久更新一次才跟得上步伐呢?我大概在5年前参与过一次我所在媒体机构的规范修订,那时候一年中就会有几十个规范性文件根据媒体发展的情况被制订、更新、修正,每年年初再把前一年零零碎碎的新文件和修订版本汇编一次,以便一线从业者掌握。但新媒体的变化比传统媒体快多了,他们所谓的操作规范又制订得很细致,那岂不是很快就会“过时”?比如微博信源和微信朋友圈信源其实性质是不同的,甚至朋友圈发布初期和时至今日,它的公开程度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不同的,这些区别也无法通过很原则性、大而化之的规范来约束,必须细之再细。所以这个问题我很有兴趣知道,是像软件那样不停地发布“补丁”吗?呵呵。

常江:Buzzfeed在其发布的新闻操作标准中介绍了新媒体可采用的6种把关方法:利用专业机构的可靠数据、进行调查研究、规范引用与匿名、通讯稿交代来源、使用自媒体内容时联系当事人以及禁止抄袭。您认为Buzzfeed的上述信息把关标准是否抓住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要害”?为什么?

【背景资料】

在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上,Buzzfeed-方面延续了传统媒体利用法律文件、学术期刊、数据库获取准确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对包括数据信息、社交媒体信息的使用提出了批判性意见。基于新媒体平台实时性的特点,Buzzfeed在编辑标准中特别提出新闻正文的更新、更改需要向读者作出通知。此外,Buzzfeed坚持广告和社论内容之间的分离并明确表示投资人对报道没有任何影响力。

这6种确保新闻来源可靠的方法如下:

1.信息与事实。能使用的可靠来源包括各种有出处的访谈、法律文件、专家研究、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专业新闻机构发表的文章。

2.调查研究。永远不要从新闻稿中直接提取信息,而要向作者要原始数据。不要相信数据科学地反映了真实情况,数据新闻团队能够协助员工们解决有关数据的问题。

3.引用与匿名。所有的引证都要注明出处。匿名要讲清楚为何隐匿它们的来源。不许擅自批准引用或分享故事草稿。要联系来源并描述他在文中如何引用。如果一项引用引起了纠纷,确认纠纷是否有依据。

4.通讯稿。记者若引用通讯稿,则应注明来源,比如“据通讯稿称”。

5.插入内容。我们经常在新闻和娱乐中插入Instagram图片或推特。作者们在为敏感话题插图、插推特时,最好与相关用户联系。当不便与用户联系,而内容又值得报导时,最好使用截屏的方式,并给姓名、信息打码。

6.禁止抄袭。抄袭是在戏弄读者。复制、粘贴、伪作的东西,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作品,包括通讯稿。

目前来看,国内新闻聚合类的新媒体多以各类新闻客户端为主要形态。钛媒体一篇题为《聚合类智能推荐型新闻客户端的优与劣》的文章写道,腾讯新闻以用户过亿的微信和手机QQ为左膀右臂,每天早晚推送新闻,阅读者难以计数;网易新闻在移动端继续主打“有态度”,“黄易”的评论风格从网站端延续至客户端,网易可能拥有最多“不看新闻直奔评论”的拥趸;搜狐新闻客户端则最早宣布用户过亿,虽然有消息称其70%来自预装,其用户忠诚度颇受质疑,但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显示,搜狐客户端的活跃度仍然高居榜首;新浪新闻客户端发力较晚,但其在媒体领域的积淀和微博领域的巨大资源,让人难以轻视这个互联网新闻的老大哥。

董天策: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的采访、编辑与播放必须严格遵守真实、客观、全面、及时等基本原则,而且任何消息都必须有明确的消息来源。新闻机构的新闻采写与编辑具有明确的分工,而且编辑和播发的过程是一个层层把关的过程,记者采写回来的信息,经过各层级编辑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文字描述客观性、数字的准确性等方面的横挑鼻子竖挑眼,其真实性、可靠性会得到相当充分的保障,而且必须在保证事实准确的基础上争取时效的快捷。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把关人的结构与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新媒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样存在比较隐蔽的“把关人”,通常的情况却是信息的采集者与编辑者合二为一,记者即编辑,编辑即记者,一个人身兼二任,缺乏专职的把关人,如何保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便成为一个极大的问题。每一种新媒体诞生的初期,其公信力都备受质疑,其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在这种情况下,Buzzfeed在其发布的新闻操作标准中对新闻来源极其重视,明确提出“信息应当有一个确切的来源”。正是从保障新闻来源准确无误的目的出发,明确规定了如何采用信息的6种方法。应当说,这6种方法使新闻来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得到较为充分的保障,因而也可视为6种把关方法。应当说,这是抓住了新媒体信息传播“要害”的规定。

赵云泽:这些操作规范都是非常必要的,系统地按照这个规范来操作的话,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将大为提高。同时这个规范里面也特别强调了避免“有偿新闻”的方面。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苏俊斌:Buzzfeed在其《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开篇第一部分就阐明了规范使用信息源的指导原则,这个指导原则基本上抓住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要害”,因为它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核实信息的全部做法,而且还将前面谈到的新媒体平台的新特性纳入了考量。具体来说,对可靠信息源的界定、引用调查和科学研究结果需要追问其方法是否合理合规、对具名引用和匿名化引用的规范处理、严禁抄袭等其实都是从传统媒体继承下来的操作原则。针对新媒体的操作原则主要有三个:1.明确共笔创作网站例如维基百科等不适合作为报道的信息源;2.在报道中考虑嵌入自媒体链接时需要预先联系当事人以及必要情况时以截图代替;3.内容发布之后可以追加准确的事实信息。这三个原则专门针对新媒体平台的新问题,这是与传统媒体操作标准不同的地方。

周劫人:我觉得这个标准很严格,甚至已经比当下国内需要传统媒体的记者在具体执行时,做得都严格了。

常江:搜狐网发布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中明确要求通用版面中负面报道不能超过要闻条数的40%,且在排列时需间隔开。此外,手机搜狐网推荐的6条新闻中恶性社会事件类报道不超过一半。您如何评价这样的新闻操作标准?

【背景资料】

对于能够通用“五大哨所”的一般性版面,搜狐提出了四类编排禁忌。

第一,如遇重要新闻,而其它门户率先放置了非规范稿源稿件,不要盲目跟风。根据新闻价值、稿件真实性、政治风险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决定是否越界。

第二,对涉及中央领导人,尤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含前任常委)的报道,一律采用规范稿源,一般情况下禁止改标题。如更改标题,需积极正面并经过要闻部主编及以上领导批准。

第三,禁止使用低级、色情标题及图片;禁止使用血腥恐怖标题及图片;禁止侵犯他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隐私;并在法律和伦理道德允许的前提下提炼新闻点。

第四,禁止负面扎堆。负面报道不能超过要闻条数的40%,且在排列时需间隔开。不能把负面新闻和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连排。以下两例编排明显不妥,例如:

醉酒少女被3名猥琐男带至宾馆保安跟踪相救好莱坞众女星艳照是如何集中外泄的(图)

痴心男到京追女友5次遭拒杀死女友及其闺蜜缅甸女孩获世界小姐冠军被要求陪睡(组图)又如:

xxx即将访韩不针对第三国

通奸!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原副主任被双开

也是通奸!海南原副省长冀文林被双开(图)

还是通奸!齐鲁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落马

第五,严防低级错误,如错别字、错链、旧闻新发、常识错误等。

除了通用版面以外,在手机搜狐网的延伸新闻板块,搜狐新闻编辑也被要求注意正面负面新闻的平衡。对此,《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规定,恶性社会事件类的报道不能超过3条,不要一味追求流量和抓人眼球,导致整个版面戾气偏重。

此外,编者在采编规范中表示,手机搜狐网的延伸新闻板块涉性类新闻推荐不能超过一条,此点须特别注意。同时,也要注意选择严肃的涉性新闻,天然的话题性加严肃的报道角度,可以获得流量、价值双丰收。

董天策:前面说过,搜狐新闻采编规范的创新涉及某些价值取向的变化,像这种对负面报道在通用版面中的比例及其编排方式的规定,以及手机搜狐网推荐的6条新闻中恶性社会事件类报道不超过一半的规定,就涉及价值取向问题。价值取向是人们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价值倾向。就个人看法而言,我不赞成“负面报道”这个提法,因为“负面报道”是一个不准确和含混的概念,不能比较准确地界定报道本身的价值。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只要是客观发生的新闻事情,无论伦理意义或其他意义上的好坏,都应当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公众。根据这样的认识,把“坏消息”报道出来,其实是在向受众传递一种信息,或者是通过这样的“坏消息”引起公众的注意,或者是开展舆论监督,其结果或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某一事件的认识,或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行,作用往往是正面的。当然,站在某个方面的管理者或者被监督对象的立场上,这是所谓“负面报道”。从价值取向来说,我认为搜狐制定的这个新闻操作标准,是符合国情、切合实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问题也确实不少。如何看待社会的主流,如何看待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价值取向问题。无论是从把握中国发展的宏观大势出发,还是从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出发,都应分清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分清成就与问题的权重。搜狐的这个新闻操作标准,一方面充分肯定社会的主流价值,一方面又不回避现实问题,是对我国传统媒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的继承与发展,继承的是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调,发展的地方是加大了曝光“坏消息”的力度,有利于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赵云泽:这样的操作方法是一个媒体具体的内容编辑策略,每个媒体有自己的编辑艺术。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比如某天的负面新闻特别多,但是为了这个原则可能要舍弃一些,那么就影响到了对这个社会呈现的客观性了。

苏俊斌:各家媒体可以有针对其自身特点的新闻操作标准,这是媒体对各方面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因此,《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有其现实合理性。

一般而言,在新闻生产过程严格遵循新闻职业规范的前提下,版面和排序的选择应该依据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如果重要的新闻都是正面报道,便是占100%的要闻又何妨?反之也是如此。但是,如果新闻生产过程夹杂了利益因素,情况就另当别论了。由于受众眼球更容易为丑闻、负面报道、恶性事件所吸引,追逐眼球经济的利益动机就有可能驱使媒体更偏爱揭丑、猎奇、窥私等类型的报道。从防止市场化媒体由于过度迁就受众趣味而扭曲媒介议程的角度看,人为规定负面报道比例的新闻操作标准在目前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然而这样的操作标准毕竟不符合新闻本身的客观规律,从新闻业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应该对依赖广告的商业模式和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的员工激励机制进行创新,才能最终避免这种对新闻产品直接干预的做法。

周劫人:我觉得是合适的。因为新媒体比任何时候都更注重“用户”的选择,而我对“用户”的选择其实并不乐观。一则,我相信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其实“人性”是不存在“进步”的,脸蛋大腿暴力惊悚,今人和古人一样都乐此不疲。一个例证就是,“今日头条”在向新用户推荐新闻的时候,应该是参考既有用户的阅读习惯来做出的“猜测”,你可以看看,当你以新用户的身份,或是匿名登陆看新闻的时候,系统自动给你推荐的都是什么内容,你就知道,大多数用户在自主选择时,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别跟我说用户群有差异,怀疑头条上都是属丝青年,一个专业人士的今日头条页面,也许只是增加了一些行业的专业内容,但体现人性的那些新闻,会成为“不变的底色”。

所以,如果纯粹按照点击率、浏览量这样的“用户选择”来选择新闻的话,我相信“坏事传千里”的负面新闻,一定就会占据大部分网络新闻的页面,只留下少数的“正能量”。这不是怀疑网民的智商,恰恰是直面“人性的惨淡”。40%和6条的规定,我觉得是通过规范的强制性力量,来平衡新闻的色彩,我双手赞成。毕竟,连春节回家吃年夜饭都在低头看手机的这群人类,你认识的世界中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被媒介化的呢?

常江:除了制定新媒体编辑标准的伦理指南外,您认为打造“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力?

【背景资料】

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对人们的日常新闻阅读活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当下的新媒体生态仍然存在着假新闻传播、“星腥性”泛滥、媒介审判、新闻敲诈、网络暴力等问题。

2014年,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曾对新媒体报道江苏昆山特大爆炸事故进行评议,评议对象涉及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百度等网络媒体。《北京日报》2014年8月的一篇报道指出,上述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刊载遇难者图片失范,有违灾难报道伦理准则,首都互联网协会对此提出公开批评。文章还表示,这些网站,尤其是新闻客户端,以直播形式、用大版面,在显著位置,刻意刊载了来源不明、画面血腥、强烈刺激受众的遇难者遗体和残躯图片,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伤害了其亲人的感情,也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

《辽宁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新媒体的勃兴,为社会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新媒体在信息的选择和传播上存在很大误区,专注负面新闻,热衷渲染炒作,罔顾社会责任,各种低俗、庸俗、媚俗现象粉墨登场,给公众造成不良道德感受和普遍道德焦虑。

“有些网络媒体在步步为营的竞争中落了后手,就想着剑走偏锋,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偏路——把‘星腥性和网络谣言当成主营业务,对极端利己主义、纵欲主义、虚无主义等进行赤裸裸地宣扬,企图用‘脏的流量赚取昧良心的钱。”大众网的一篇评论承认在市场经济中网络媒体具有经济属性的,但面对全国6亿网民,应督促新媒体以正确的方式获得流量并最终使点击量转化成现金流。

关于新媒体的未来发展,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董天策:当前,新旧媒体正处于融合发展的态势之中。正是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明确做出了打造“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的战略部署。什么是“新型媒体集团”?从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来看,显然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之后的媒体集团。至于如何融合,如何打造,如何着力,涉及的问题太多,特别是牵涉到传媒的体制、机制问题,异常复杂,要三言两语说清楚,恐怕相当困难。

从去年8月中央明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型媒体集团以来,基本的态势是传统媒体反响热烈,不时推出各自的融合举措,而新媒体反倒有些冷眼静观的架势。何以如此?从媒体市场看,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挤压,必须寻求突围、突破的空间,而新媒体正高歌猛进,只需往前冲就赢得更大的市场;从思想观念看,传统媒体要完成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有一个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过程,而新媒体从一开始就在互联网思维中拓展,没有思想包袱;从体制机制看,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自我革新过程,难度不小,而新媒体从一开始就是充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得心应手。如此看,传统媒体集团要蜕变为新型媒体集团,思想观念更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至为关键。

从中国媒体的属性与国家体制出发,结合前面提到Buzzfeed在新媒体环境下重申新闻专业主义伦理规范这一点来看,要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真正把媒体的宣传属性、经济效益、专业主义这三个内在特性充分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统一。应当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的媒体已从单一的政治宣传工具变成了意识形态工具与信息文化产业的复合体,逐渐获得的市场主体地位和越来越大的自主运作空间,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也越来越自觉地追求新闻专业主义。

然而,在目前媒体事业单位、市场化经营的双轨制度安排下,一些媒体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使其忘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与原则,严重混淆采编和经营业务,以至于像21世纪报系那样,从集团总裁到所属一些媒体的总编层层向下属下达“创收指标”,像央视经济栏目的负责人那样,兼任广告经营负责人长达9年之久,像那些违规媒体高层那样,将整个媒体都交给商业公司去“承包”。假如不切实遵守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的原则,不在采编与经营之间设置一道防火墙,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与原则,媒体的内在品格都将丧失,又如何来建设“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当然,要真正达成媒体的宣传属性、经济效益、专业主义这三个内在特性的有机统一,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因此,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恐怕就是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媒体集团的最大着力处,任重而道远。

赵云泽:做到以上标准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仅仅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恐怕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规范都是微观层面的规定。如果要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媒体品牌,还需要媒体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有一个自由开放的传播环境,还需要立法者对记者的各项权利制定法律的保障,并且能够切实贯彻!

苏俊斌:加大资源投入和制定伦理标准是最容易着力的两个方面,然而仅有这两方面还不够。我认为最关键的方面是新型媒体集团要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思维,即在经营上要有互联网思维,在管理上有文化创意产业思维。

首先,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在于互动性、联网性和融合性,这就决定了新型媒体要改变传统媒体基于单向传播模式而形成的经营模式,转向以提供平台为主、鼓励用户参与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依靠精准广告和内容授权等多种创收渠道的新经营模式。其次,媒体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其产品的价值最终源自于从业者的创造性劳动,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保护是激励高质量劳动的关键,这是媒体产品真正的价值源泉。如果能够把优质资源充分利用在有效激励媒体工作者的原创性劳动方面,出于自爱的理性考虑,每个媒体工作者都会自觉地履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否则,再多的伦理指南也有可能被束之高阁,再多的资源投入也有可能被浪费。新型媒体集团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互联网思维,媒体集团公信力影响力的根本源自优秀媒体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我认为打造“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最重要的方面在于转变思维模式,要以互联网思维和文化创意产业思维来发展新型媒体集团。

周劼人:看到过一个朋友圈上很火的帖子,是一个从大型国企到互联网企业创业的人,用漫画形式写的《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深有感触。作为传统媒体,光知道时代发生变化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你的对手已经发生了变化。那个帖子里,两家公司的人都在开发新产品,而大公司的人花了三个月时间,报批文件还没有通过;小公司的人就已经把产品开发出来,推向市场,完成了第一轮市场测试。大的媒体机构,的确在规范化方面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有规范的机构、完善的流程,新兴崛起的媒体机构也正在努力学习传统大型媒体机构这方面的优点。但当一个正规军还在列队、整装、反复讨论作战计划的时候,是不是游击队早就已经打到家门口了呢?所以体制机制层面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像很多大型互联网公司一样,现有的大型传统媒体机构,也可以成为类似“投资人”的角色,让员工以自发组成小团队的形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充分赋权,给予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规范汉字书写
规范汉字书写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组织参加CCS“新公约、新规范”培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