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法家学者的冷峻思考
2015-07-02
【书籍简介】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由五十五篇独立的文章集辑而成,共十万余字。法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冲突而没有仁爱之情,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文风犀利,说理精密,议论透彻,语言平实又富于幽默,运用了大量浅显生动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资料来论证抽象的道理,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智子疑邻”等,都是其中的寓言名篇。
【关于作者】
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他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在初次读到韩非的著作时就佩服地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说,我如果能见到此人,与其交往,互相讨论一番,就是死也没有遗憾了!不久,因秦国攻打韩国,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虽然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但却遭到了他的师兄、秦国丞相李斯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不过正是在韩非的思想指引下,秦王嬴政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精彩选读】
春秋时期,楚庄王继承他父亲楚穆王的王位做了国君时,还不满二十岁。当时的楚国,大权掌握在令尹(相当于丞相和大将军)子孔、太师潘崇以及庄王的两位老师公子燮和子仪的手上,楚庄王不但毫无实权,甚至有被废掉的危险。
于是聪明的楚庄王施展“韬光养晦”之计——在宫中成天享乐,不问政事,一副昏君的模样,以迷惑那帮权臣,从而保护自己。即位三年,他没有发布过任何命令,更没有任何政绩。
看到楚庄王这个样子,一些忠心的大臣们都很为楚国的前途担忧。有一天,掌管军事的右司马陪坐在楚庄王身边,他便用隐语劝谏楚庄王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面的山丘上,身披彩衣,神气十足。但它三年不展开翅膀,不飞也不叫,默默而无闻,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心里明白,右司马如此煞费苦心讽喻的是谁,但他并不着急,而是心平气和地说:“三年不展开翅膀,是因为它正在休养生息,以便长出丰满的羽翼;不飞不鸣,是因为它置身事外,静观治民的方法。虽然它现在没有起飞,但一飞必定冲天;虽然它目前没有鸣叫,但一鸣必定惊人。你放心吧,本王知道该怎么办!”
这样继续沉寂了半年,楚庄王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亲自坐朝处理政务,开始了他的霸业之路。自此,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君登上了政治舞台。楚庄王下定决心改革内政,先后废除了十项不合理的制度,制定了九项新的法令,惩治了五个大臣,提拔了六个有才德的人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这样一来,楚国政治修明,国家大治。接着,他举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打败了齐军,又大胜晋军于河雍,以后又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顺。楚庄王统治楚国二十三年,共并国二十六、开疆三千里,称雄天下,成为当之无愧的春秋五霸之一。
【书籍简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这部巨著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编者希望此书能通过描述影响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史事、政策等来警示后人,宋神宗认为此书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为其定名为《资治通鉴》。其中的名篇有《赤壁之战》《祖逖闻鸡起舞》《孙权劝学》等,名句有“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等。
【关于作者】
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勇敢,7岁时不仅能背诵《春秋左氏传》(即《左传》),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件传为美谈的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了水缸里。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溺水的小伙伴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