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哲指导下的当代体育价值观研究

2015-07-02刘静

科技资讯 2015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刘静

摘 要:作为精神动力,体育价值观能改变部分中国人消沉困惑的不佳状态,积极引导人们以自尊、自信、自强的战斗姿态去迎接各种挑战和风险,去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该文通过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寻求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将价值理论引入体育研究,既可以充实体育研究的理论体系,从较深的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体育的本质,又能够体现出其现实意义,为我国体育目标的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价值观 社会主义 体育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42-02

我国体育界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讨论中,主要在教育范围内进行理解和吸收,缺乏符合自己特征的视角。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多维体育观、终身体育观、真义体育观等提法,这些观点往往依赖于对体育自身不断扩大的功能进行主观价值判断。譬如所谓“真义体育”,就是一种典型的把体育功能的内涵理解为乃至规定为含有肯定评价意义的“体质贡献”,致使体育功能这一概念实际上成为正向功能的代名词。其实,功能应该是一个中性词,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它是某个事物在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由事物自身的结构所决定的,不能够被其他事物所代替。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显露出它维护和培育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面促进作用,远非单一功能所能固定。近几年体育人文学科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这一趋势表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当代体育发展中仍然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1 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1 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或一般观点,反映人们的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人们关于各种价值现象的观点和看法中比较稳定的、深层次的东西,是系统化了的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体系,是具有普遍规范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思想的总和。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客观的关系状态;价值观是对这一客观状态的主观认识或表达。简单地说,价值观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一套观念。

1.2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了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虚伪与自相矛盾,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抽象和非实践性缺陷。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把每个人以及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的尺度和目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核心,都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时俱进的表现。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7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 体育价值与体育价值观

2.1 体育价值

美国体育哲学家齐格勒(Earle Zeigler, 1919-)认为:哲学可分为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和价值论四个部分,价值论是进行哲学研究的结尾。每个人都必须去发展与其它部分信念相一致的价值体系。不难看出,齐格勒已经认识到价值论应该成为体育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哲学的一般观点看,所谓体育价值即体育的功能对主体所呈现出的意义,既有静态的体育价值现象,也有动态的体育价值冲突和体育价值变迁;既有手段性的体育价值,也有目的性的体育价值。体育价值产生的基础是由人类社会对于这种特殊的身体实践形式的需要所决定的。人们出于自身的需要从事体育实践,并通过这种特殊的实践来调节自己或者他人的身心,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或竞争关系,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共同的发展,就是这种价值关系的客观反映。

2.2 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就是对体育价值以及体育价值关系的整体的、根本的观点和态度,就是对体育与作为主体的个体、群体或整个人类发展的特定关系的根本认识,它包括体育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的认识,还包括了体育对主体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对主客体相互关系产生的特定效应等方面的认识。体育价值观是价值观在体育方面的具体化,是人们对体育感知和认识的重要内容,是指导、支配和评价体育实践活动和功效的核心观念。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当代体育价值观

过去由于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体育相结合的误解,常常脱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来看待马克思关于体育的论述,形成单一的体质派观点。现在,又在不断放大体育的经济、社会功能,过分突出体育的社会价值,而掩盖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造成中国体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既要看到马克思当时对体育所进行的个别针对性的论述的历史局限性,以及过去“苏联体育模式”的束缚,同时也要看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伟大的思想光芒,不能否定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体育发展中的现实指导作用。

该文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国体育价值取向的指导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3.1 为中国体育确立现实中多数人和每个人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以现实的、实践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更加突出了这一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观点。

中国已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体育的功能正在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重大改变,体育越来越贴近人民群众的个人生活,各种体育理论见解和探讨虽层出不穷,但最终都要围绕体育如何为人的发展服务。长期以来,中国体育以社会为本,重视极少数竞技精英夺取金牌带来的政治效益,忽视现实的绝大多数个体人的体育需求。这样的观念导致制度缺陷,形成两极分化,一面是体制内集权管理“为国争光”,一面是体制外失控的“丁俊晖现象”和足球市场化后的“百战百败”;要么是放任百姓盲目的“喊山晨练”,要么无视城乡不同的体育需求而计划在每个村都修球场。中国体育丢失了现实中的多数人和个体人,致使中国体育游离于社会发展的大好环境之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服务大众的方向和出路问题。现在,人们迫切需要重新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中国体会重新确立起“现实的人”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让个体人的创新能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自由地享有体育,拥有体育权,提高生活质量。

3.2 避免运动精英片面发展带来的异化和物化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社会具备了全体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后,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崇高理想。高度的分工是从人的初级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转变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马克思是在专业化相当成熟的情况下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这似乎与我国现阶段需要各种各样专业化人才不相适应,特别是对专业竞技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其实,马克思对分工后大生产强制人、奴役人、束缚人的丑恶现象的批判,正是人们现在努力摆脱体育只重视经济、社会效益,只强调形象工程、金牌奖金,而漠视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体育为百姓生活服务所需要的批判理论和精神。我们既要看到体育作为工具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不能忘记马克思对这种分工带来的弊端和负面因素的批判,并努力使其积极作用发挥多一些。

3.3 积极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中国体育向何处去?这似乎是许多人极力回避的问题,更不用说几十年、几百年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当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走在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时,体育价值目标理应内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系统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支配地位。体育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子系统,必然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当代体育发展目标价值应与之契合。

重新寻回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以体育的价值来提升国人的思想境界,并自觉地汲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营养,弘扬爱国、拼搏和创新精神,完善当代中国的体育制度,维护人的美和尊严,中国体育正致力于寻找回自己的理想家园。

4 结语

人们在体育的奋斗拼搏中,展现了人类生命力的旺盛与永不衰竭,拼搏和奋斗的最终结果是人超越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和潜能,发展和完善了自我,从而使主体深感成功的快乐与自豪。作为精神动力,体育价值观能改变部分中国人消沉困惑的不佳状态,积极引导人们以自尊、自信、自强的战斗姿态去迎接各种挑战和风险,去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与对手和困难的奋力拼杀中去感受生活的乐趣,去品尝胜利的欢欣,去体验人生的真谛。它激励人们在公正对等的规则下,尽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去争取人应拥有的基本权利与尊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们潜在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也在人们规范竞争和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中变得更有活力。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文价值观念是构建新体育的航标,以体育的价值来提升国人身体素质和思想境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体育发展的崇高理想,进行价值重建,将新的体育观念撒播繁华的城市和广袤的山村,触及每个人的内心,是体育成为人人享有的权利。我们希望中国体育能够在新的价值观的指引下,走向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髙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胡小明,石龙.体育价值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惠蜀.体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4] 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