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结构理论的语感培养分析

2015-07-02曲伟红

科教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语感

曲伟红

摘 要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心理结构理论分析了语感以及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即语感是大脑非自遣意识的心理活动,其形成方法可以通过自潜意识的压入和非自遣意识的直接感受两种方法进行培养。最后,本文指出了语感培养最核心的方法是热爱并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对生活进行记录和反思,并通过读书进行对比与提升。

关键词 心理结构理论 语感 语感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76

Analysis of Sense of Language Based on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QU Weihong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in MouPing, Yantai, Shandong 264100)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ense of languag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sense of language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 sense of language is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n non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of brain. The forming of sense of language can be built by two methods which are pressing of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and feeling of non self promoting consciousnes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re method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language is loving of life, doing the reflection of life and improving by reading.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sense of language; method for building sense of language

本文依据近些年丁小平老师提出的心理结构理论,①对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依据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进一步从心理学角度系统整理了语感培养的方法与手段,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 心理结构理论简介

16世纪以前,心理学还未作为一个学名出现。经过17世纪的哲学心理学和19世纪的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后,心理学才具有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成立。发展至今,心理学流派众多,不同的流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不尽相同。在系统学方法的指导下,2004年左右,丁小平老师建立了心理结构理论。心理结构理论从心理层次(自遣、非自遣和无意识)、认识水平(感性阶段、知性阶段、理性阶段)和心理强度(心理元子的能量)三个维度对心理加以阐述,从而在人类心理学史上首次全面地把一个结构完整的心理学建构展示在世人面前。

人的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可以用心理层次、认知水平和心理强度进行三维描述的。心理层次是指无意识、非自遣意识和自遣意识。无意识层次的思维活动伴随人类整个生命周期始终,不存在休眠状态。它对事物的认知是定性的,遵循程序逻辑。非自遣意识层次的思维活动,除了人类进入无梦睡眠状态外,皆处于工作状态。它对事物的认知是拓扑性的,遵循形象逻辑。而自遣意识层次的思维活动,仅在人脑发出指令时才开始工作。它对事物的认知是分析性的,遵循形式逻辑。各层次的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互相转化和派生的关系。无意识心理基元可转化或派生为非自遣心理基元;非自遣心理基元可转化或派生为自遣心理基元;反之,自遣心理基元也可压入非自遣意识层次,进而压入无意识层次。强烈的心理能量和极大数量的重复可以使得自遣意识范畴的记忆印象分析行为等压入非自遣意识。人类经过分析重复,学习语言文字最终形成语感,从而“不假思索”就可以使用语言文字,就是将这个过程从自遣意识压入非自遣意识的例证。

三个层次的心理现象都存在认知水平,可分作感性、知性、理性三个水平。所谓感性阶段,是指人脑意识到所要认知的对象的存在阶段;所谓知性阶段,是指人脑意识到所要认知的对象的构成和结构;所谓理性阶段,是指人脑意识到所要认知的对象的存在和演进的内在规律,即弄清知性阶段的认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什么这样。对非自遣意识而言,感性、知性、理性三个水平所对应的心理内容是从意向上看,分别表现为情绪欲望、情感意志和审美意识。从认知上看,分别表现为存在意象、综合意象和辨证意象。

本文对语感心理机制的分析主要从心理结构理论的三个心理层次以及三个认识水平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对心理结构理论的介绍仅停留于这两方面。

2 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

依据心理结构理论,语感是存在于非自遣意识层次的,无意识与自遣意识两个心理层次均不存在语感。既然语感存在于非自遣意识,那么就必然遵循形象逻辑,即以拓扑意象进行运转,当我们尝试用自遣意识的形式对逻辑对非自遣意识的语感进行反思分析时,已经不是原来非自遣所感知的语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采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文字进行语感分析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语感很难按照一套具体的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培养方法培养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恰恰是对语感最好表达的根本原因。

从认识水平看,语感本身包含了意向和认知两部分的功能。从意向来看,对同样文字的不同感觉表明了人们对文字所描述事物的情感上的感受是不同的,可以大致分为情绪欲望、情感意志和审美意识三个水平。比如诗词创作是需要很强的语感,当对事物的感受达到审美意识时,也就是采用语言文字能够达到最高描述境界的时候,也是语感的情感水平最高的时候。从认知角度看,分别表现为存在意象、综合意象和辨证意象。当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辩证意象时,对描述该事物的文字的语感即可达到超脱文字的感觉,心领神会,无需言语,即对事物自身的感觉达到较高的境界。

以上从语感的心理层次和认知水平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下面从语感的形成过程进行心理学分析。语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从心理机制看,语感的培养存在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自遣意识部分对文字进行大量学习和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入非自遣,形成语感。第二种方法是非自遣自身在对生活工作中一切事物感受中形成语感。第一种方法完全是依据形式逻辑进行,而第二种方法则是依靠形象逻辑进行,由于第二种方法是直接依靠非自遣意识进行接受,而不需通过自遣意识的压入,所以第二种方法是效果最好的。但是第二种方法培养语感时,都是忘我的时候,这种感觉很难通过自潜意识传授某种道理或者方法进行培养,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兴趣等进行培养。语文教学的语感培养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按照某种方法进行学生语感培养时,没有成效,而无意识的某些措施反而对语感培养效果更好,即“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现象的心理学机制就在于语感培养更多的依赖于非自遣对文字对生活对事物的直接感触。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语感的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只是依靠文字的阅读就可以进行的,很多时候要依靠文字以外的感受,即对生活的具体感受进行。文字是用于描述生活的,只有有了对具体对象生活的深刻体验,再配以文字的描写,才能真正培养高水平的语感。

综上所述,语感是人大脑非自遣意识的心理活动,其形成方法可以通过自潜意识的压入和非自遣意识的直接感受两种方法进行培养。这就是依据心理结构理论得出的语感培养的最基本的心理机制。

3 心理学指导下的语感培养方法与手段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感训练主要依据对文章的分析来进行,其次外加一些背诵以及语文知识学习。这类方法的心理学本质是采用自遣意识的大量学习然后压入非自遣意识。本文着重谈谈第二类培养方法,即直接从非自遣自身进行语感的培养。

对第二类方法,杨成章②谈到“语感一定要同生活经验直接联系,离开生活经验,作为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就会同第一信号系统的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因而也就难于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谈到“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③清代卓尔不群的作家廖燕别出心裁地提出读“无字书”的主张,也就是读天地万物,读人类的各种活动。他告诫天下的读书人,不要足不出户,闭门读书,而应关注天地间一切活动的学问,投身人类实践的各种活动。本文整理了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语感培养的三种方法,即(1)热爱并体验生活;(2)记录并反思生活;(3)读书并对比生活。

一切文字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只有热爱并体验生活,我们才会对文字描述产生直接的语感。一个人对生活有热情,对万事万物有兴趣,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深入细致明察秋毫,把生活中的一切意象装入心里。清代朱锡绶说:“鸟喧情声,花写情志,香传情韵,山水开情窟,天地辟情源。”④可见眼中有物,方能生情,只有不断观察生活,才能有情感体验最原始的物质积淀。这种最原始的情感体验才是语感最本质的来源。凡是脱离自身生活体验,单纯依靠读书读来的所以语感都是无病呻吟,后患无穷。

林庚先生谈诗,把诗分成唐以前的诗、唐诗、宋诗和宋以后的诗,他说唐以前的诗是自然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模仿出来的。想出来的宋诗自然不如嚷出来的唐诗,而模仿出来的更不如前两者了。这一切均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语感培养的核心就在此。

另外,对生活的体验要时常记录并反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写日记就是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培养如何采用文字进行生活情感的描述,日积月累,语感得到了培养。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作文是不需要条条框框限制的,只要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和表达即可,如果脱离真实,盲目按照所谓的某种标准来写,反而有害。

最后是博览群书,阅读别人的生活体验并把自身的体验与书上对比。读书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有时限于自身的局限性,某些体验是自己没有的,那就看文学名著,看看别人的生活体验,这样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对更深邃的文字产生语感。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所能立竿见影的,也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大功告成的,而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语感的培养要从热爱生活开始,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培养真正的语感,提高语文水平。单纯通过文章的赏析阅读已经不能彻底解决语感的培养问题,好比作诗功夫应在诗外。

4 结论

(1)依据心理结构理论,语感是大脑非自遣意识的心理活动,其形成方法可以通过自潜意识的压入和非自遣意识的直接感受两种方法进行培养;(2) 语感培养最核心的方法是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对生活进行记录和整理反思,并通过读书进行对比和提升。

注释

① 丁小平.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心理科学,2005.21(2):20-26.

② 杨成章.语感学习的心理探索.语文学习,1992.11:2-4.

③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④ 黄希耳.增强语感的关键在于丰富心理体验.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7:31-32.

猜你喜欢

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反思语感阅读法对大学生英文能力的影响研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探微
从《香菱学诗》看作文语感的培养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