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式成藏模式在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以东濮凹陷西斜坡带H19断块为例

2015-07-02钟张起刘振旺侯读杰冯高城王鹏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断块油气藏质性

钟张起,刘振旺,侯读杰,冯高城,王鹏忠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海淀 100083;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3.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非常规技术研究院)

树式成藏模式在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以东濮凹陷西斜坡带H19断块为例

钟张起1,2,刘振旺2,侯读杰1,冯高城3,王鹏忠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海淀 100083;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3.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非常规技术研究院)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出现油井产状分布复杂的问题,在分析油藏地质异常和非均质的基础上,利用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油藏的地质开发资料,提出树式充注和成藏模式。树式成藏模式可以合理解释高部位是水层、低部位是油层的现象,能够更好寻找隐蔽油藏。油气在一定通道中进行充注、混合、富集过程,通道外的空间没有油气聚集。东濮凹陷西斜坡带H19断块为由8条断层和7个小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在大尺度上,油气在构造较高部位富集成藏;在小尺度上,油气分布更为复杂,同一断块内部相邻区域内存在不少油层厚度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树式成藏模式导致油气分布异常,在油藏开发后期更为突出,油水层判别难度增加,常用的判别方法主要有储层侵入特性法,电阻率-自然电位组合法,电阻增大率法,电阻率-孔隙度组合法。

东濮凹陷;断块油藏;地质异常;非均质性;充注模式;成藏模式

断块油藏是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一种重要油藏类型,由于成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1-4]。在成藏背景十分相似的条件下,构造有利部位并不都是高产油井,相邻油井产状差异非常显著,目前的成藏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分析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油藏的地质开发资料,发现油层分布异常现象。构造高点并非油层最厚处;井距很近的两口井,油层厚度差异较大。通过对地质异常理论、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树式充注和树式成藏模式,并对油层分布异常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1 地质异常与非均质性

地质异常是在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差异的地质体或地质体的组合[5-6]。地质异常理论最先用于固体矿产的研究,近年来,地质异常理论也用于指导油气的勘查与评价[7-8]。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区块成藏特征复杂多变。非均质性是地质体的各种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化,是影响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成藏过程、流体及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课题。

地质异常与非均质性关系密切,同一地质体,既有均质性一面,也有非均质性一面。从大尺度上看地质体表现为均质性,从小尺度上看有可能表现为非均质性。本质上,地质异常是地质体非均质性的表现。

2 油气成藏与非均质性

油气自烃源岩中生成,经过运移通道进入疏导层中,然后经过充注过程在圈闭中聚集,在适当的保存条件下形成油气藏。非均质性贯穿在整个油气成藏过程中,从小尺度看,任何油气藏都是非均质性的,都发育不同规模的油气地质异常。

油气藏是一个复杂的含油气系统,它包含5个地质要素和5种成藏作用。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在关键时刻的适当配置,就形成油气藏[9-10]。5个地质要素中都存在非均质性,它们的表现形式会有一些差别。

在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中,它们对油气藏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有所不同。在油气成藏的过程中,距离油气藏近的环节对油气藏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强,如圈闭和盖层的非均质性;距离油气藏远的环节对油气藏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如烃源岩和上覆岩层的非均质性。

3 充注和成藏模式

油气在圈闭中的聚集包括充注、混合和富集3个过程[11-12]。油气充注是油气聚集的起始阶段,也是油气混合和富集的前提和基础。

3.1 树式充注模式

油气充注是油气不断进入圈闭存储空间的过程,由于圈闭构造和储集层物性的非均质性,导致油气在圈闭中充注的非均质性。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油气充注是一个具有幕式特征的连续过程。已知的充注模式很容易解释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好的地区含油饱和度高。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在构造和物性有利的部位并不都是高含油饱和度区,目前的充注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油气的二次运移是在疏导体系内进行的,疏导体系包括砂岩、不整合面、断层面等。疏导体系是油气运移的终端,也是油气充注的始端。油气运移在一定的通道内进行,油气充注也同样如此。与疏导体系相比,油气充注的体系分支更细、分布范围更广,如同树的分枝一样,这种充注模式称为树式充注模式,如图1所示。

在图1中,(a)为一个断块的简化沉积相图。该断块北高南低,包括3种常见的沉积砂体,河道、点坝和间湾。(b)、(c)、(d)是三种可能的充注模式,即使断块的宏观结构比较相似,由于微观差异和非均质性,它们的充注程度也会有显著差异。在树式充注模式下,油水界面以上的圈闭中并不全都充满了油气。由于岩石润湿性、圈闭物性和遮挡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圈闭的某些部分不在充注路径上,不能形成油气聚集。

图1 断块圈闭内不同条件下树式充注模式

评价油气充注的参数主要是充注程度,影响充注程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油气供应量、断层封闭强度、断块内砂体的物性、储层的非均质性、充注路径等。一般来说,非均质性越强,充注的程度越低,油水分布关系就越复杂。充注丰度是油气充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非均质性越强,会增加一些区域充注丰度,产生油气正异常,形成油气高产区;反之,会降低另外一些区域的充注丰度,产生负异常,形成油气低产区。

树式充注模式并不否定已有的充注模式,它是充注过程在更小尺度下的一种认识。油气在圈闭中的充注过程,从大尺度上看它是箱式充注,油水界面以上的部分近似认为充满油气。从小尺度上看,它是树式充注,油水界面以上的部分并不完全充注油气。

3.2 树式成藏模式

常见的成藏模式包括背斜圈闭模式、地层圈闭模式、断层圈闭模式和透镜体圈闭模式,都是在大尺度下形成的模式。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油藏的微观特征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已有的成藏模式很难解释油藏开发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油气向圈闭充注完成后,继续进行混合和富集过程。油气的混合和富集过程,从小尺度上看,也是在树式的网络内进行的。

油气自疏导体系进入圈闭后,在更微细、更广泛的网络中进行充注、混合、富集过程,油气在一定通道内进行聚集,通道外的空间没有油气聚集,这种成藏模式称为树式成藏模式。与树式充注模式一样,树式成藏模式也是小尺度下的一种模式,并不否定其他的成藏模式。

4 矿场应用

4.1 地质背景

H19断块区位于东濮凹陷西斜坡带,构造背景是一个单斜,被一系列东倾正断层分割,形成3个断阶带,西斜坡带油气藏主要位于二台阶断块内,属于复杂断块油藏。H19断块主要含油层位沙3中,含油面积为2.2 km2,石油地质储量为282×104t,可采储量为68.16×104t,标定采收率24.17%。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0.54%,平均渗透率为220×10-3μm2,原油密度为0.9084 g/cm3,原油黏度为 234 mPa·s,为中渗复杂断块稠油油藏。

4.2 树式成藏模式应用

H19断块为由8条断层和7个小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构造高点在研究区的西南部,油气沿北东向的断层运移而来。在大尺度上,油气在构造较高部位富集成藏;在小尺度上,油气分布更为复杂,不同断块内油层分布及厚度有显著差异。若油层厚度大于10 m的为正异常,油层厚度小于1 m的为负异常,同一断块内部相邻区域内存在不少油层厚度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H19块油层分布及厚度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Ⅰ块和Ⅲ块油层发育较好,油层正异常分布较广,为一类断块;Ⅱ块、Ⅳ块、Ⅴ块和Ⅵ块,发育油层正异常和负异常,为二类断块;Ⅶ块没有油层发育,为三类断块。

图2 H19块油层厚度等值线分布图

油气在构造的相对高部位没有全部聚集成藏,说明油气并不是严格按照构造高低位置进行充注,而是最先进入优势充注通道。影响优势充注通道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岩石润湿性、储层物性、孔喉特征、裂缝发育、流体性质、压力分布等都可能改变油气充注通道。

典型的成藏模式认为,在构造高部位的含油饱和度较高,低部位次之;物性好的河道砂含油饱和度较高,物性较差的河道侧翼次之。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同一河道,不同部位的含油性差异显著,物性和含油性并不严格正相关。树式成藏模式可以合理解释这些异常。

4.3 油水层判别

树式成藏模式导致的油气分布异常,在油藏开发后期更为突出,油水分布状况更加复杂,油水层判别难度增加。若高部位是水层、低部位是油层,则油层通常表现为低阻现象。可以利用低阻油层的判别方法区分油水层。低阻油层与水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别不大,但也可以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识别,常用的判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13]。

(1)储层侵入特性法,该方法包括径向电阻率法和时间推移测井法,前者主要用于淡水钻井液,后者主要用于盐水钻井液。

(2)电阻率-自然电位组合法,该方法将自然电位与电阻率曲线重叠,可以很好地区分油水层。

(3)电阻增大率法,该方法也称标准水层对比法。首先选取电阻率最低的水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将目标层的电阻率与之相比,一般比值大于3倍可判断为油层。

(4)电阻率-孔隙度组合法,该方法通过绘制电阻率-孔隙度的解释交会图版来识别低阻油层。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若构造高部位的井为水层,低部位的井则为水层,这种理念被广泛接受。在小尺度下,影响油水分布的因素很多,油层和水层的关系更为复杂。高部位是水层,低部位一定是水层的理念,会遗漏低部位的油层。树式成藏模式可以合理解释高部位是水层、低部位是油层的现象。在判断油水层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更多的隐蔽油气藏。

5 结论

(1)通过深入研究地质异常现象、油气成藏过程与非均质性关系,提出树式充注和树式成藏模式,该模式能合理解释油气勘探开发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油气成藏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2)油气运移在一定的通道内进行,油气充注也同样如此。油气自疏导体系进入圈闭后,在更微细、更广泛的网络中进行充注、混合、富集过程,油气在一定通道内进行聚集,通道外的空间没有油气聚集,称为树式成藏模式。该模式是小尺度下的一种模式,并不否定其他的成藏模式。

(3)东濮凹陷H19断块为由8条断层和7个小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在大尺度上,油气在构造较高部位富集成藏,在小尺度上,油气分布更为复杂,不同断块内油层分布及厚度有显著差异,同一断块内部相邻区域内存在不少油层厚度正异常区和负异常区。

(4)树式成藏模式导致的油气分布异常,在油藏开发后期更为突出,油水层判别难度增加。若高部位是水层、低部位是油层,则油层通常表现为低阻现象,可以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识别。常用的判别方法主要有储层侵入特性法、电阻率-自然电位组合法、电阻增大率法和电阻率-孔隙度组合法。

[1] 王端平,柳强.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J].石油学报, 2000, 21(6): 111-116.

[2] 于舒杰,徐大光,康冶,等. 断陷盆地油气运移主要输导体系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34(6): 18-22.

[3] 陈狄. 河100断块分流河道砂体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模式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26(2):52-53,57.

[4] 丁可新. 东辛营13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调整政策[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23(1):54-56.

[5] 赵鹏大,池顺都.初论地质异常[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报,1991,16(3):241-248.

[6] 赵鹏大,王京贵,饶明辉,等.中国地质异常[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2):117-127.

[7] 刑国才,逄建东,刘华,等. 地质异常理论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 2004,16(2):22-25.

[8] 汤军,赵鹏大,陈建平,等.用测井数据定量计算地质异常识别油水层的新方法[J].测井技术,2002,26(6):478-480.

[9] 张海玥,侯读杰.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特种油气藏,2014,21(2):1-7.

[10] Hunt J M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petroleum from abnormally pressured fluid compartments[J].AAPG Bulletin,1990,74(1):1-12.

[11] 刘海青,李艳梅,吴琳娜,等.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东营组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1):1-3.

[12] 刘华,蒋有录,陈涛.东营凹陷辛东地区有效输导体系及成藏模[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13-18.

[13] 秦东风.低电阻率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 31(3): 79-83.

编辑:吴官生

1673-8217(2015)06-0089-04

2015-06-29

钟张起,1975年生, 1995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地质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现从事油气田地质勘探、开发工程,二氧化碳驱等方面科研工作。

TE347

A

作者简介:“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2011ZX05006-004-07)。

猜你喜欢

断块油气藏质性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环空带压初步研究
中职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期望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