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牛地致密低渗气田水平井压裂穿层可行性分析

2015-07-02陈付虎张永春李月丽余学忠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牛直井杨氏模量

刘 威,何 青,陈付虎,张永春,李月丽,余学忠

(1.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

大牛地致密低渗气田水平井压裂穿层可行性分析

刘 威1,何 青1,陈付虎1,张永春1,李月丽1,余学忠2

(1.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6;2.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三厂)

大牛地气田纵向上发育七套气层,目前成熟的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仅能满足单层开发,如何在不改变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实现两层同时动用成为一个开发难点。通过数值模拟,对水平井人工裂缝穿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地质因素穿层界限;对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一套适合穿层井的最优参数。现场试验表明: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能够实现有效穿层,达到了提高单井产量的同时也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压裂穿层;可行性分析

1 问题的提出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了太1、太2、山1、山2、盒1、盒2、盒3七套气层,气藏纵向上交错叠合发育、且产层跨距较大,平面上分片展布、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物性差,气藏内部差别较大,各套气层纵向上交错叠合。经过前期的水平井开发试验成功后,2012年大牛地气田的开发方式由前期的直井开发转变为水平井规模开发,并顺利实现了9亿方产能建设。目前大牛地气田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实现了单层动用。针对距离较近的储层,如何通过一口水平井实现一缝压两层、上下层均动用,成为工程工艺攻关的目标。

水平井产能建设区中盒1储层的有效砂体发育稳定,且部分区域内盒1层位与下部山2储层之间的泥岩隔层较薄(小于6 m)。盒1气层全区发育,连续性好,厚度相对大,可做主力气层,同时兼顾山2储层的特点,选择盒1和山2气层作为论证的对象。

2 直井穿层分析

通过对直井的穿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出裂缝压开隔层的厚度,进而为下一步水平井穿层分析奠定基础。主要研究思路是以井温测井的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对比分析隔层的压开情况,初步划分直井实现穿层的最小隔层厚度。

目前共对大牛地气田10口(11层次)直井进行井温测井,通过对比分析其中有4井次的隔层被压开,7井次未被压开(表1)。初步认为,当隔层厚度大于7 m之后,隔层很难被压开。

3 水平井穿层影响因素分析[1-4]

人工裂缝延伸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其中地质因素是影响裂缝高度的不可控因素,施工参数和压裂液性能是可控因素(表2)。通过软件模拟,对水平井人工裂缝穿层影响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压裂技术界限。

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最小水平主应力为38.38~48.40 MPa,泥岩最小水平主应力为43.34~52.22 MPa;砂泥岩应力差3.66~10.90 MPa,砂泥岩地应力差值较大。山西组和石盒子组静态杨氏模量为18.29~19.37 GPa;遮挡层的静态杨氏模量为21.91~27.32 GPa,总体趋势为随深度的增加储隔层杨氏模量差增加。

3.1 储隔层应力差对裂缝穿层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图1):①隔层地应力大,人工裂缝在隔层中的张开程度小于储层,在储隔层界面上裂缝宽度产生突变;②储隔层地应力差增大会限制裂缝高度的延伸,当储隔层地应力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裂缝无法穿透隔层。

3.2 隔层厚度对裂缝穿层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图2):①隔层厚度增大会限制裂缝高度的延伸,当隔层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导致裂缝无法穿透隔层;②在储隔层地应力差为6 MPa左右时,5~6 m隔层能有效阻止人工裂缝穿层延伸。

表1 大牛地气田直井隔层压开情况统计

表2 人工裂缝延伸影响因素

图1 不同储隔层应力差裂缝延伸尺寸对比

图2 不同隔层厚度裂缝延伸尺寸对比

3.3 储隔层杨氏模量对裂缝穿层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图3):杨氏模量较小的储层,人工裂缝穿过隔层时缝宽突变减小,人工裂缝穿层能力较弱;隔层杨氏模量变化时,隔层中人工裂缝缝宽变化不大,对人工裂缝穿层影响不大。

图3 不同储隔层杨氏模量裂缝延伸尺寸对比

3.4 地质影响因素穿层界限

通过对地质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储隔层应力差和储隔层厚度这两个主控因素,确定了明确的地质穿层界限(表3)。

4 水平井施工参数优化研究

(1)施工排量对裂缝穿层的影响。由图4可知,排量为3~5 m3/min时,缝高变化幅度在3 m左右,排量超过4 m3/min之后,裂缝高度变化不大,因此建议排量为4~5 m3/min。

(2)施工规模对裂缝穿层的影响。由图5可知,随着加砂规模的增加,裂缝高度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建议35~50 m3加砂规模。

(3)压裂液黏度对裂缝穿层的影响。由图6可知,当压裂液黏度超过150 mPa·s,缝高增加缓慢。

表3 地质影响因素穿层界限

注:L1为穿过隔层缝长,m;L2为表隔层最小缝宽,mm;L3为隔层最大缝宽,mm。

目前大牛地气田压裂液黏度一般能达到120 mPa·s以上,现有的压裂液体系基本能够满足缝高要求。

5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以DPH-65井为例,该井钻遇的储层条件较差,显示段砂岩百分比29.25%,平均全烃净增值也只有10.5%。导眼井测井资料显示盒1和山2层之间仅有4 m的泥岩隔层,砂体反演图显示水平段盒1和山2的隔层较薄,且山2砂体显示较好,具有实现穿层获得高产的条件,因此选择该井作为试验井。

对DPH-65井采用裸眼预置管柱分11段压裂,优化平均加砂规模38.5 m3,施工排量4.3~4.4 m3/min。该井顺利完成施工,实际平均加砂规模38.5 m3,施工排量4.0~4.4 m3/min,满足穿层技术界限。

通过与邻井(DP52H盒1)对比(表4),DPH-65井无阻流量、初期日产量气量明显高于DP52H,同时压降速率也明显低于临井,初步分析认为该井实现了盒1和山2的同时动用。

图4 施工排量与裂缝高度关系 图5 加砂规模与裂缝高度关系 图6 压裂液黏度与裂缝高度关系

表4 DPH-65井与临井数据对比分析

井号DPH-65DP52H显示段砂岩百分比/%29.2519.95全烃净增值/%10.53.5平均加砂量/m338.531.3施工排量/(m3·min-1)4.0~4.44.0~4.2无阻流量/(104m3·d-1)11.56.61平均压降速率/(MPa·d-1)0.150.31

6 结论

(1)对直井穿层情况的对比分析表明,隔层厚度大于7 m之后是很难被压开的。

(2)储隔层应力差和储隔层厚度是影响水平井穿层的主控因素,当隔层厚度小于5 m、隔层应力差小于6 MPa时,一般能够实现穿层。

(3)对4~5 m3/min的施工排量、35~50 m3的加砂规模和现有的压裂液体系能够满足穿层要求。

[1] A V Akulich,A V Zvyagin.Interaction between hydraulic and natural fractures[J].Fluid Dynamics,2008,43(3):428-435.

[2] 姚飞,陈勉,吴晓东,等.天然裂缝性地层水力裂缝延伸物理模拟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3):83-86.

[3] 李兆敏,蔡文斌,张琪,等.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及裂缝延伸规律研究[J].西安石油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5):46-48.

[4] 曾凡辉,郭建春,何颂根, 等.致密砂岩气藏压裂水平井裂缝参数的优化[J].天然气工业,2012,32(11):54-58.

编辑:李金华

1673-8217(2015)04-0117-03

2014-10-25

刘威,工程师,硕士,1986年生,201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现从事油气田增产工艺技术研究工作。

TE357

A

猜你喜欢

大牛直井杨氏模量
大牛地气田产气剖面特征的认识及思考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大牛
新编神话戏曲 白狐与大牛
基于油气藏认识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近距二次反射式杨氏模量测量仪简介
基于CALPHAD方法的多元合金杨氏模量的计算
柳林区块煤层气直井排采技术分析
沁水煤层气田开发直井全生命周期产量预测方法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中的横梁形变对实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