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能效破局石油进口刚性增长

2015-07-02田野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年增长率进口量油品

□ 文/本刊记者 田野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1.6亿吨,同比增长7.5%;进口天然气3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5%。其中,4月和6月,我国原油单月进口量超越美国。尽管少数几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越美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目前美国原油库存处于高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口数量),但必须承认,我国原油进口高度依赖海外的态势并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国内能源消费结构格局短期内也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环境压力趋紧的背景下,构建新的能源战略体系亟待提上日程。

我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是否合理?石油对外依存度是否增长过快?石油进口金额大幅增长是否会制约经济发展?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小与能源安全是否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本刊邀请相关专家,针对一系列关乎国家能源安全问题逐一解答。

记者:本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包括原油和油品)进口量不断上升,进口依存度逐年扩大,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能否通过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反映我国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

陈凤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研究能源总量变化首先要与本国同期的经济变化作对比,其关键参数就是能源弹性系数,即能源增长百分率与同期国内经济增长(GDP)百分率间的比值。一般来说,在经济有所增长的情况下,该弹性系数<0.5意味着以能源增长<50%而保障了GDP翻一番,说明是在科技水平提高保障节能的条件下实现了经济高效增长,是可持续的发展。如果能源弹性系数等于甚至超过1,则意味着能源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甚至能源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这是以浪费能源的低水平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是难以持续的增长。

研究GDP增长率与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的关系可以发现:首先,与影响能源弹性系数的因素一样,过高的GDP年增长率也使得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走高,但对具体年度来说,二者的相关性表现出一定的偏离,说明影响石油消费量(包括进口量)的因素较复杂;其次,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相比,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的年度间起伏较大,这受石油产量、进口量(受油价影响明显)、库存量的相互关系影响。

以年度计算消费弹性系数往往受短期因素影响,而以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时间段来计算,则可以更清晰地反映二者的相关性。按GDP年增长率可将2001年-201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2002年平均值为8.7%,2003年-2007年平均为11.65%,2008年-2010年平均为9.73%。相应地,三个阶段的能源弹性系数依次为0.56、1.03、0.52。年均增长7.2%,意味着GDP10年实现了翻番。而在本世纪最初的10年,我国GDP年增长率达8%-14.2%,可谓超高速增长,这是造成该期间能源弹性系数偏高的基本动因。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竟达1.43和1.6。而同期与我国国情相近的印度和巴西能源弹性系数分别为0.44和0.77。相比之下,我国的能源弹性系数不但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分析发现,2003年-2007年的5年间,能源消费总量、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年增长率分别为14.05%、15.71%和8.38%,能源中增长最快的是煤炭,使得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恶化。2008年-2010年的3年间,GDP年增长率略高于2001年-2002年,但前者的能源弹性系数反而低于后者,这应归因于节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总之,我国过高的GDP年增长率不仅导致过高的能源弹性系数,而且使能源消费构成高碳化。

牛犁(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我国能源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均值,2001年-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增长率达10.6%,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3%。其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同期年增长率为5.3%,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同期能源总量增长停滞、甚至有所下降。

研究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另一重要参数是能源强度,即生产单位GDP所需的能源量,国际上多采用吨标准油/千美元为计算单位。按2013年IEA发布的能源强度数据:世界值为0.31,经合组织国家为0.18,美国为0.19,日本为0.10,中国和印度同为0.77,巴西为0.28。显然,我国的能源强度明显高于世界各国均值,甚至高于发展中国家。按汇率计算,我国2010年GDP占世界9.3%,而能源消费却占世界的20.5%。这一方面源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在提高能源效率上有很大潜力。

张抗(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海关在进出口统计中,将石油分为原油和油品(成品油)两类,其中油品不包括液化石油气(LPG)和固态烃产品(石蜡、石油焦、石油沥青等);进口的油品中包括大量燃料油,其中相当部分并不直接用作锅炉燃料,而是作为某些炼厂原料生产汽柴油等轻质油品。显然,对原油和油品必须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才能真实反映我国石油进出口全貌。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2014年,世界跨区原油贸易量(在讨论增长状况时可视为全球原油进出口量)年增长率仅为1.68%,而同期我国原油净进口年增长率为13.99%。

能源强度和能源弹性指数畸高,这与我国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在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过高。2014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4.9%和47.1%,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比重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重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超过日本、德国、美国等在工业化过程中曾达到的峰值。正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了能效提高,特别是高耗能重化工业发展过快、比重过高,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强劲增长。

记者:目前我国原油与油品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怎样?在原油生产增长缓慢背景下,消费增长的压力是否转至进口?石油进口额大幅攀升是否会制约经济发展?

牛犁: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04亿吨,同比增长9.4%;进口金额1.4万亿元,增长2.8%。2013年我国进口原油2.81亿吨,同比增长4.03%;2013年我国每吨原油购买费用为787.37美元,相当于107.42美元/桶;而2014年每吨原油购买费用为739.65美元,相当于100.91美元/桶。虽然2014年6月全球油价暴跌,但我国进口油价在9月份才开始明显降低,所以全年油价变化不太明显。

2000年-2014年,我国原油生产增长缓慢,年增长率仅为2.24%,原油消费却以7.58%年增长率增加,缺口只能通过进口快速增长来弥补。根据过去10年我国原油净进口年增长率,假定2011年-2020年原油进口年增长率为7%,到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接近翻番,为5.64亿吨;假定2020年-2025年的进口年增长率进一步降至4%,到2025年进口量也达6.65亿吨。

我们加入WTO时,不少人担心放开进口会危及国内企业生存;当国内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而国际油价飙升时,有人担心这不仅会影响我国石油工业,甚至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要回答原油进口增加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从油品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似乎更清晰。

张抗:我国油品进口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燃料油占油品进口量的50%以上,而轻质馏分油(汽油和轻柴油)所占比例较少。以2010年、2011年2年的数据为例,燃料油进口量均值占油品进口均值的64.2%,轻质馏分油仅占5.5%。燃料油中相当一部分不是直接用于锅炉燃烧,而是在有特殊设备和工艺的炼厂进行再生产,转化为轻质油品,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原油的作用。

我国油品进口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2002年油品进口量迅速上升,突破2000万吨;2003年-2007年进口量起伏较大,年均值为3355万吨;2008年-2013年进口量持续高位,年均值为3958万吨。这种变化趋势与GDP年增长率、原油进口量的升降趋势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出油品进口对原油进口的补充作用。

最近10年,我国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年增长率分别为12.98%和6.41%,同期二者进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24.72%和20.93%。原油进口量增速虽然远远高于油品进口量增速,但二者进口额增速却大致相当。以2010年为例,我国包括原油和油品在内的石油进口额为2000年的8.5倍,年增长率为23.89%,但其占全国商品进口额的比例仅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由8.23%升至11.18%。这表明,即使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石油进口量的快速提高对我国进口贸易构成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虽然我国原油出口量迅速减少,年增长率为-11.50%,但油品出口量却以12.51%的年增长速度大幅增加,二者合计的石油出口额仍有大幅增长。2014年我国石油出口额为2000年的5.4倍,但其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却降低了0.5个百分点(由1.7%降至1.21%)。显然,石油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甚小,其变化幅度也很小。

陈凤英:从石油进口额变化的角度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原油贸易对经济的影响。2001年-2005年5年间,我国原油和油品净进口量年增长率分别为12.29%和14.51%。其间油价起伏攀升,以迪拜原油年均价计算,年均值为31.26美元/桶;同期石油进口额年增长率为25.78%,占全国进口商品总额的比例却由8.22%降至7.65%,年均值为6.96%。2006年-2010年5年间,原油净进口量年增长率为14.75%,油品净进口量却大幅减少,年均增长率为-10.55%。其间油价直线攀升,迪拜原油年均值为72.70美元/桶;同期石油进口额年增长率为22.03%,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例跃升至10%以上,年均值为11.22%。对比这两个阶段可以发现:前阶段在不算很高的油价背景下,石油进口量虽然大幅上升,但并未影响到其在全国商品进口额构成中的比例,进口额的增加基本被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消化了。但在后期高油价背景下,石油进口量的持续上升造成其占全国商品进口总额的比例的增加。这时的油品虽然仍为净进口,但净进口量却大幅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石油进口量和进口额上升的势头。显然,在过高油价背景下,进口量持续大增的影响很难被经济发展完全消化,但加大油品出口(减少油品净进口)不失为减少其影响的措施之一。

从2000年-2010年的石油出口情况看,原油出口量降低了70.5%,出口额降低了22.%,造成其占全国出口额的比例由0.85%降至0.11%;油品出口量增加了2.25倍,出口额增加了8.08倍,也仅导致其占全国出口额比例由0.85%升到1.01%。二者合计的石油出口额虽然增加了3.42倍,但其占全国出口额的比例由1.7%降至1.21%。总之,石油(原油和油品)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货物,其变化对全国出口的影响甚微。

记者:导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扩大根本的因素是什么?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大小与能源安全是否存在简单的对等关系?政府和企业如何在满足刚性增长前提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张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偏高、能源强度增大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或者说,在出口导向、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片面追求GDP超高速增长,导致规划所拟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很难实现。为此,须以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使之形成适应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经济结构;适当降低过高GDP年增长率、增加第三产业份额。这将从根本上为降低油气进口增速创造较宽松的条件。

近几年,我国将节能优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开始控制能源强度和消费总量。但资金投入不够,行政手段多,市场手段少,还没有建立起从企业到个人自觉节能的长效机制。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需要更新观念,树立新的能源消费观,下大力气挖掘节能潜力,着力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使用效率和产品的节能效率,构建节能型生产消费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讲,经济活动的结果最终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行为取向。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为政府转变传统调控模式、转变传统管理思维指明了方向。政府要更多地发挥其在政策引导、产业规划、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减少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而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转变发展理念是其转变生产方式的前提,要摒弃传统单纯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社会责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践行绿色发展,实现节能增效;社会公众作为参加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要摆脱过去陈旧观念的束缚,提高节能意识,转变不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

牛犁: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在其名著《短缺经济学》中深刻揭示了计划经济的体制痼疾,指出政府预算约束的软化鼓励了不负责任的借贷、投资与扩张行为,并导致“投资饥渴症”。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将追求GDP的规模和速度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这种政绩观必然带来资源能源的高投入,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张。实际上,经济增长有其内在规律,并不是投入越大产出就越高。

从经济学角度讲,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存在一个“均衡点”,越过这个点,投入反而会成为产出的减函数,出现“规模不经济”。或者说,经济发展存在一个“潜在增长率”,当实际增长率等于“潜在增长率”时,资源配置最优,要素投入最优,经济实现最优发展轨迹;当用行政的办法不切实际地拉动经济增长、超过“均衡点”或“潜在增长率”时,带来的往往是能源消费量的过度消耗,使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陈凤英: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降低能源消耗的必然之举。国家宏观政策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科学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方向。

在需求结构方面,应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减少高载能产品的出口。我们出口的基本上都是能源投入高,产品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商品,而进口的却多是科技含量高,能源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能源密度低的商品。因此,我国需进一步加大对出口领域节能的重视,引导出口转型升级,推动外贸发展从能源和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产业结构方面,应降低第二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比重。据测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到2030年,第二产业降低一个百分点,能源消费总量减少0.5亿吨-0.84亿吨标煤。按照2010年GDP当年价格推算,如果2020年第二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46.7%降至45.1%,则可节约0.9亿吨标煤,通过改变产业结构节约能源的效应十分显著。

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居民生活用能和农业生产用能不到15%,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工商业消耗了85%以上的能源。因此,企业能源消费观念的转变是能源消费革命的关键。

猜你喜欢

年增长率进口量油品
2021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高端油品怎么卖
油品运输市场一年走势图
SP/GF-6规格分析及油品性能要求
2020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概况
2020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二手交易平台你用过吗
智能化油品分析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035年中国GDP将是美国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