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这事,好莱坞怎么做
2015-07-02高海博
高海博
“一个连外国人都不用的简写概念最近却在中国火了。”北京新影联总经理周铁东感到好气又好笑。
这个简写就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
周铁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文学改编为电影是好莱坞“玩剩下的”,现在却被莫名其妙地炒热了。
好莱坞制片公司Bliss Media CEO韩薇来中国呆了几年后,对此也已慢慢适应。她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电影市场太热了,每年都会出现热词。
“一个有市场接受度的文化产品才能称之为IP,但现在被滥用了。”她说。
好莱坞故事的三大来源
韩薇发现,身边所有的人都在谈论IP。但她很疑惑,还没有做出产品来怎么能称得上IP?
她认为,IP一定是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哈利·波特、星球大战。
她对很多网络小说改编持怀疑态度,因为那些作品真实的受众群体并不明显,是“无聊的时候才会看的”。
但是当影视行业迅速升温,需要内容提供商开发出更多的作品,基于被熟知的内容而改编,自然成为最稳妥、最保险的方式,因而受到资本青睐。
周铁东认为这是行业普遍现象,“IP改编与原创能力低并没有直接关系”,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环境里,这是常见的事情。
周铁东介绍,好莱坞的故事来源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根据名著、畅销小说改编,包括《指环王》《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第二个源头就是某个制片人或者导演,心里有一个创意,去找编剧,或者自己写一个梗概。第三个源头才是原创剧本,也叫“投机剧本”。投机剧本是指作者写完之后,放入市场待价而沽,这样的剧本要真正被做成电影项目,几率并不高,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根据美国知名编剧罗伯特·麦基统计,美国作家协会每年登记的剧本是35万个,再加上漂在协会体制外的剧本,总量约有120万个,可每年电影产量才600多部。
《娱乐产业经济学》里披露过一个数据,美国电影产业每年浪费在选定剧本上的钱超过5亿美元。由此可以想见剧本的成活率。
电影产业专家史蒂芬·弗勒斯对每年好莱坞票房前100名电影的研究显示,2004年至2013年的10年间,有8年改编剧本电影的数量超过原创剧本电影。
不过,单就数量而言,美国电影的主体还是由原创剧本支撑,但因其小众本质,市场回报仅占市场份额的5%,非原创的、开发定制的大众剧本则占市场份额的95%。
作家为什么转型做编剧
韩薇的朋友购买了著名诗人海子的一首诗,准备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电影的片名,韩薇问:“剧本呢?”
回答是:“先不管剧本,这个名字就足够有人看。”
这几乎颠覆了韩薇对于电影的认知,“版权与编剧是两回事,不是说买了版权就能拍电影的。”
她最新制作的电影《日月人鱼》也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取材自美国星云奖同名获奖作品。
“电影人最忌讳的一点就是让作者做编剧。”韩薇强调,她绝对不会让小说作者参与剧本创作,在她看来这完全是两个行当。
“作者变成编剧的感觉就好像是一部游戏改编自一部小说,但是小说作者去做游戏去了。”韩薇相信,应该由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日月人鱼》合同签订完成,意味着作者把改编权交给了制作方,“我具体怎么做不会跟作者有任何沟通,当然作者也不会说什么。”
总之,她不希望作者参与,因为这样会对编剧有影响。但是,在接触中国编剧之后,韩薇就理解了小说作家纷纷转型为编剧的原因,“中国编剧没有生产出足够让人信服的作品。”
韩薇说,“编剧能力没有让一个作品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在她看来就是真正的编剧能力,能够给作品赋予新的意义。
没有说服力的后果就是更多文字行业的人进入编剧领域。当然,这可能再一次稀释了整体水准。
“中国编剧的剧本更注重文学性,而美国编剧的剧本是实用性。”韩薇举例,比如女孩想男朋友的场景,中国编剧会写在车里女孩想起了她的男朋友,美国编剧会写在车里女孩看看身边的副驾驶,趴在了方向盘上。
“太多内心戏,就没法拍了,要有表现动作。”韩薇说。
炒作只是一种掩饰
编剧问题可能只是制作能力不足的表现之一。
韩薇介绍说,在好莱坞拍戏,一天只需要拿着几页纸的剧本,每一页时长一分钟。每个工种看到剧本之后,就会基本明白具体的走位。
她认为,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人才积淀不够,“新产业爆炸式增长,但产业中的人大多还没有经验。”
中国的现实是,当大量新的影视公司进入行业时发现,老牌电影公司的实力并不比自己强多少,何不干脆自己做呢?
事实上,影视公司的项目多数外包给制作团队,徐克可以给博纳拍,也可以给乐视拍。新兴公司就会想:徐克也可以给我们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兵就是人才,人最重要。”韩薇感觉,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一个诸侯纷争的时期,“内容有很大的议价能力,有时候一个项目就可以成就一个公司。”
当然,正如周铁东所言,这是原始积累期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炒作IP只是一种掩饰。
在好莱坞,电影细分类型明显,动作片导演、剧情片导演划分细致,分工往往意味着专业化程度高。
但韩薇在中国的感受是,这些环节并不健全,中国电影还远未称得上“工业化”。
“IP再好,剧本是烂的,制作是烂的,有什么用呢?”但她也明白,“如果能把IP开发好,那将是不得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