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处见真情
——浅谈细节在广播文化专题节目中的作用

2015-07-01

科技传播 2015年8期
关键词:唐山人唐山广播

李 纬

河北省唐山广播电视台交通文艺广播,河北唐山 063000

于细微处见真情
——浅谈细节在广播文化专题节目中的作用

李 纬

河北省唐山广播电视台交通文艺广播,河北唐山 063000

在广播节目中开辟家乡文化专栏,需要用细致入微的采访来记录家乡的文化之美,要动用多种手段比如:“同期声、采访录音”等来精心制作文化节目;还要运用动听的故事一一展示家乡文化的灵动之美;在采访、制作之后,要用温暖的、充满人情味道的声音传播家乡文化之美。本文视角独特,可读性较强。

广播文化专题;细致采访;故事;温暖声音

唐山,自古拥有厚重的工业文化、多样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家乡土地上孕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乡土故事值得我们在话筒前悉心讲述,那么,如何制作出独具魅力的广播文化专题节目,由此来展示家乡文化魅力呢?

回想制作播出的多期唐山文化专题节目时间里,从工业文化的唐山陶瓷、唐胥铁路,到民俗文化的评剧皮影,再到旅游文化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遗存、遗址,诸多的感触和感动,都是通过细节一一在节目中展示。

今天,我们借由在广播节目中开辟的“文化唐山”专栏,回放那些用温暖平实的声音见证和记录的唐山曾经和正在发生的文化历史事件。

1 用细心的采访记录文化之美

回顾制作过的文化类专题节目,我们发现,唐山很多年前的辉煌都已经变成了遗迹和传说,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细节来追忆,而这些细节,恰恰成就了节目的生动性和完整的灵魂。于是,当我们被这些细节所感动的时候,就需要尽自己全力把这些片段和情感采录下来,并且融入到节目中,传递给听众。

迁安的爪村遗址,那里曾经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的文物遗存,既有古动物的骨骼化石,又有古人在此繁衍生息的遗迹。为了能够清晰讲述“爪村遗址”的故事,也为了能够在节目中更加真实化,我走过一片片荒草地,撩拨开密布的荆棘,找到遗址石碑的正面和全貌。然后,走进村子里,和当地村民聊天,获知了关于村民的由来以及附近龙山的传说,而这个传说在所有的文献资料中根本无法查到,于是我录制下这第一手资料,然后,我在文化专题节目《迁安的爪村遗址》中和听众分享。还有一次是在封山寺采访,也是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现在已经消失的封山寺前面石碑的片段,在那里,我将村民的讲述一一记录,配以对白,制作了专题节目《封山寺前的诉说》。

如今,唐山的滦河大铁桥、遵化蜈蚣坝、江浩故居等仍然有实物遗存,但更多的是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挖掘出了文物遗存,但现场只剩下一块石碑留在了当地,无声记录了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但在节目中仅仅讲述石碑和出土的文物遗存不能很好地概括历史的文化和传奇,于是,每到一处文化遗址,我都会到距离遗址最近的村落,邀请当地村民讲述村子的来历、发展和故事传说,因为那才是“土生土长”最本真的文化。

通过细心的采访,你会得知更多也更生动的关于乡村的历史和传说,再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家乡的历史传说大多深埋在上了年纪的老者心中,在他们讲述的时候,身边的年轻人或是孩子大多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这片土地的历史或传说既通过广播节目得以传承,也也可以通过孩子们一代代传承。

2 用故事细节展示文化之美

展示家乡文化之美,离不开用动听的故事,这样,节目才会更加生动。

比如,唐山与西南交通大学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交集,这是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的交集,曾经血脉相连的故事,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断开。在许许多多的唐山人的内心里面,对老交大的记忆非常清晰。

我们在《我与老交大的故事》专题节目中讲述了张树田老人的回忆文章,回忆了40多年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师生之情。

张树田老人回忆说,自己1971年在唐山一中任教,当时班上有很多的交通大学教授的孩子。

张树田至今清楚地记得,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陈英俊教授家住东华,仅有的一个大房间里四周全部是书架。每天晚上,他都用自己当年在东北上学时的“国高”课本对孩子进行辅导,两个孩子入睡后,自己再用仅有的书桌读书。而另一位教外语的张教授还格外重视女儿的综合素质培养,这孩子叫张栩,后来留学日本,现在南开大学任教。其实,当时那些老教授中不少人还身处逆境,接受各种审查,他们依然不放松对于孩子的教育。

这些学生,经过艰苦生活的洗礼,很多人步入高校大门,最终成为国家栋梁。[1]

我们在制作唐山交大这档系列节目时,还有一位修鞋匠的故事让我们的节目给很多听众对于平凡坚守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动。当时,我们先去探访唐山老交大旧址,遇上了一位修鞋匠,他告诉我们,他在那里摆了20多年的修鞋摊,他修鞋摊的位置就是原来唐山交大的校门,他说,唐山交大的故事就是从他的修鞋摊往里

关于尽人皆知的凤凰山,我们制作了《你不知道的凤凰山》专题节目,我们讲述了它的动人故事。凤凰山原名叫双凤山,在一千多年以前,在这片属于辽国的地盘上,萧姓贵族多为皇亲国戚,其中两位萧氏皇后由于当朝皇帝昏聩而被赐死,铸成了两段千古冤案。到了辽国中晚期,人们信奉佛教,尊崇佛教,萧氏后人非常同情两位本族皇后的不幸遭遇,便在今天的凤凰山上共同建造了菩萨庙,供奉萧观音石像,每到正月初一、十五,便上山敬香、祭祀,来表达他们对两位皇后的尊崇,渐渐的,人们便将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山命名为双凤山。到了今天,也就是现在的凤凰山。这些故事,极大地增添了节目的可听性。

3 用温暖的声音传播文化之美

同样,用朴实、温暖的声音传播家乡文化之美也必不可少。节目中,我采用温和平稳的语气播出《煤河码头》一文:“这是一个冬天,大雪初停,还有细碎的雪花间或飘落,地上一片雪白。为了追寻这中国第一条标准规矩铁路,我们从唐山矿一号井开始,走过双桥、老道口、大南湖,一直到了当年的煤河码头,那黑色的铁轨在白雪中蜿蜒前行,那是大自然和人力的完美结合。”

在《煤河码头》专题最后一篇,我充满回忆地播出:“这是最后一站,在煤河码头,那里的落寞让人联想到往昔的辉煌,曾经的鼎沸人声、曾经的声声汽笛、曾经的迎来送往、曾经的日出日落,都远去了,消逝的无影无踪,只剩下今天这形单影只的码头伫立在这里。”

在孤竹国遗存的一片碑前,我充满感动地记录:“站在石碑所在地,望着眼前的空地,四周一片宁和,只能听到风声,此时的我,内心已经安静下来,俯仰天地间,被天地的辽阔和历史的深邃感动着。尽管有人事代谢,有斑驳消亡,但是这天、这地、这月、这风、这碑,却始终存在,不曾离开。”

在每一处遗址前,我都会坚持在现场录制同期声,包括风声、雨声、老人的讲述声和自我的讲述,这样,用现场最温暖的追忆声记录那些遗迹存在的痕迹。

总之,面对唐山厚重的乡土文化,需要我们默默地探寻、发现、倾听、记录、感受,然后在节目中细心呈现,我想,这是文化专题节目在众多广播节目中凸显出来的必要步骤。

[1]张树田.我和老交大的故事 来自交大的问候[N].唐山劳动日报,2014-6-24.

G2

A

1674-6708(2015)137-0171-01

李纬,本科,一级播音员,工作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台交通文艺广播,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走,就走进了昔日唐山交大。这很像唐山人,像唐山人的坚守个性,于是我们在节目中插入了这个故事。也许年轻人对于唐山交大已经没有了印象,但是对于很多老唐山人,尤其是住在交大旧址附近的朋友来说,唐山交大就是他们的坚守和骄傲。

猜你喜欢

唐山人唐山广播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James Hutton
门泽光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刘亮、杨光设计作品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