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出印象派
2015-06-30邱月烨
邱月烨
香港的许多画廊集中在毕打街12号的毕打行内,画廊楼的入口很不显眼,大约只有一米宽。这里的楼道安静而狭窄,却聚集了香港最具实力的画廊汉雅轩、艺术门以及国外的顶级画廊如高古轩、立木画廊、Ben Brown Fine Arts。
出差路过香港,我又毫不犹豫地来这里扫了扫楼。这次,让我眼前一亮的是Ben Brown画廊,从门口路过看到奥里.格斯(Ori Gersht)颇有些印象派又充满数码质感的作品,我便停住了脚步。
这是以色列摄影艺术家格斯在港举办的首场个展,他曾于全球各大非常出名的艺术机构举办过个展,如伦敦泰特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特拉维夫美术馆等,其作品均有私人和公共收藏。此次格斯在Ben Brown的展览名字叫做镜花缘,似乎很唯美很小清新,不过要是你知道它的创作过程,或许你会说的是,酷。格斯此前因一系列“炸花”的作品出名,拍摄花卉爆炸的瞬间,作品很美,但创作手法还是少了些门道,所以他的新作品系列也就是Ben Brown展出的镜花缘,便升级了创作手法。
在创作镜花缘系列的过程中,格斯和工作室团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精确无误地复制了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馆藏的三幅老扬.布吕赫尔的花卉静物画。然后,他们把瓶花拿到精心布置的工作室中,放在多面镜子之前。当电荷流通镜面破碎、爆炸时,格斯用多部高速相机来拍摄爆炸瞬间的情形。当相机聚焦于镜子表面,以捕捉玻璃破裂之际所呈现的碎屑和残片时,此刻花卉的镜像变得模糊不清,这样的成像作品命名为“实体(Material)”系列;而相机的焦距有两倍之远,旨在记录花卉镜像在剧烈爆炸时支离破碎的情景,则命名为“虚拟(Virtual)”系列。此外,镜花缘系列中还有一组名为“融汇”的作品,是格斯用锤子在镜子背面的钢板造成冲击波,以同时呈现玻璃实体与镜像的技巧。
Ben Brown的展览介绍中写道:每部相机记录的皆是同一个场景,但画面却大异其趣,由此可见,独一无二的客观真相并不存在,连摄影这种具象的媒介亦不例外。格斯通过镜花缘探讨了摄影的表现力、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破立之间变幻莫测的关系。
细节隐藏了大量的信息,举例来看,《镜花缘:实体E01》(2014)呈现了玻璃破碎的瞬间,无比精准,既彰显了镜子背面龟裂的细纹,亦展示了玻炸碎时不可思议的美态,而背景之中的静物仍依稀蒙眬、斑斓绚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相比之下,《镜花缘:虚拟E01》(2014) 展示的花瓶毫发可鉴、生机盎然,与老扬.布吕赫尔的油画杰作遥相呼应,但细察之下,其静谧表象之下的分崩离析仍无所遁形。《镜花缘:融汇B05》(2014) 则糅合了上述两种技巧,既展现了不规则的玻璃旋涡,又展现了花卉精致细腻的镜像。
Ben Brown画廊媒体总监周桂丽告诉本刊记者,展出的X件作品已经卖掉了一部分,“一般欧美的藏家比较青睐摄影作品,大陆的藏家非常少,把摄影作为第一件藏品的新藏家也比较少。目前买我们摄影作品是一些成熟的、已经在收藏摄影作品的藏家,很多人喜欢这种跟花的题材有关的作品。”据了解,从最小到最大尺幅,格斯此次个展的作品售价为一万美元到五万美元不等。
在全球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市场中,藏家对于摄影作品的喜爱程度逐年加深,购买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摄影收藏在中国还算是一个新兴的门类,仍然需要培育。周桂丽向《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记者解释道:“大家可能对一般摄影作品的版数限制的认知不是特别清楚,其实每个摄影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有固定版数的,有时候可能会外加两到四个AP(artist proof)。艺术家根据作品给自己定的版数也会不一样,绝对不会超出这些数字加印的。但很多人觉得摄影就是一个打印的作品(print),许多藏家不放心,这就是一张照片,谁都能打印,为什么我要在你这里买,你的好在哪里?除了作品有艺术家签名外,藏家收藏摄影作品后,也会拿到一个证书。藏家如果想要在二级市场上再次出售作品的话,证书和签字都是凭证。这个凭证就像藏家和艺术家之间的一个合同,这个肯定是不会违反的,这是一个保障。大多数的初级藏家还没认知到这些,另外就是有些人喜欢收藏孤品的艺术品,每个人的收藏风格不一样。”
中国的摄影收藏市场不成熟是此次展览大多数买家为国外藏家的原因之一,而另一方面,从传统思想来看,中国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也颇有讲究,格斯的镜花缘系列作品固然很棒,但破碎的花与镜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镜花水月——“虚幻”的意头,或许不是某些中国藏家的“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