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精神盛宴的序幕
2015-06-30王文槐
王文槐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精神盛宴的话,那么语文无疑是这场诗化的生活、诗意的人生盛宴的精彩序幕!学好语文,对人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语文”呢?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2月1日给友人的信中回忆了“语文”的由来:“‘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原意如是,兹承询及,特以奉告。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答滕万林》)对什么是“语文”,专家学者及语文教育工作者历来有仁智之见,但有一些看法都是大家认同的。从语义学的角度看,“语文”是一个合成词,“语”指语言,“文”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语文”之“文”关涉到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甚至文明,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文明,当然就离不开语文了。由此可见,语文是“百科”之母,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启人心智、陶冶性情、为人的心灵打下精神底色的生命奠基课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语文就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合称。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用语文这个工具“接收”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依归。良好的母语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安全的基本保障。德国语言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民族语言明晰而透彻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景观,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文化。人们一代跟着一代,把各种深刻而热烈的富有意义的运动的结果、历史事件的结果、信仰、见解以及生活中的忧患与欢乐的痕迹,全部积累在民族语言的宝库里。总之,一个民族把本民族的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生活的语言里。”汉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等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心理的烙印,汇集了中华文明的智慧,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标志。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尤其是汉民族远古文化的结晶。著名的艺术家于是之在《幼学纪事》中回忆说,从老师的讲解里,领略出秦少游、辛弃疾词作的艺术奥秘:“他们能在婉约近人的文字中抒发出忧国、爱国的深情以至豪情来。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诗人余光中说:“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中文乃中国人心灵之所寄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汉魏不朽,让我们常保中文的灵动与清纯。” 语文教学是文明的倾诉,是文化的沟通,是生命的表达,是人的精神培植。语文教育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
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教育就是培养人们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即语文素养。语文教人们识字、读书、写作、明理、做人、做事,教人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语文教育通过富有文化内涵、文化品位的言语作品来积淀知识、历练能力与思维、涵养言语智慧、提升审美品位、塑造美丽和谐的个性、形成人生的智慧。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和人生的智慧。
语文课堂,要直面文本,直面语言,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实现文从心出,心在文中,循文会心,实现心灵的相遇相通。
语文教育要积淀文学素养,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思想品质、文化品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读书写作,固本培基。语文开启人生精神盛宴的序幕!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