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及运用策略
2015-06-30李小强
李小强
【关键词】 概念教学;常用方法;有效性
策略;生活;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111—01
概念教学主要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如何将概念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区分相似概念,能归纳相关概念,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 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所以,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谈谈对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概念教学的几种常用方法
1.归纳法。从某些个别或特殊生物现象出发,可以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生物学原理或规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推理方式叫做归纳法。运用归纳法进行生物概念教学的通常做法是举出一定数量的有效概念例证,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因此也有学者称之为例证式教学。
2.演绎法。从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生物学原理或生命活动规律出发,推理解释某些个别的或特殊的生物现象,这种推理方式叫做演绎法。运用演绎法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比较法。比较法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关概念的比较,找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类似点、不同点或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生物概念教学特别是复习课上应用比较广泛。
二、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一句简短的定律、结论、概念,其发现、产生的过程是科学家长期坚持,不断否定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领略科学家的精神,进行情感教育,还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解决各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能力、获得知识。了解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是为了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所以知识的应用自然就非常重要。不仅如此,对于一个概念来说,展示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更有利于学生知其本源,知其来源,知其背景,从而留有更深刻的印象。
2.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增强实物直观。根据实际情况的安排,对于生物学科,能进行实习性学习的要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能进行实验室学习的要自己动手实验。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由此可见直观的重要性。同时还应注意不能生吞活剥地学习,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线粒体的学习,若选用一般授课方式,首先展示其模式图,逐一学习它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特点,一些酶的分布等等,还要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实际形态。只有这些还不足够,还应让学生明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片与模式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区别等。
3.课本概念,逐词逐句挖掘,得到条理化、生成性的信息。科学规律的本质在于简短、精炼。一句关于概念的陈述,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提炼到位,才可能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化的效果。如在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时,应先讲减数分裂的过程,后总结概念,再参考课本,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概念如下:“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要经过减数分裂。在整个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复制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读完之后,让学生总结范围、时期、特点、结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处理,繁杂的描述就变得非常简单并容易接受了。
4.注重应用,加强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学以致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科学素养,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在概念教学完毕以后,再联系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概念的掌握,发展提高个人能力。如糖醋蒜是怎么制成的,以考察学生对选择透过性的理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科学的突飞猛进,高中知识容量的加大,生物这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将会有更多的名词涌入我们的视野,进入高中教材。所以,概念教学应该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者长抓不懈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倾注思考的内容。概念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奠基高中知识,日后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只有把概念教学搞好搞实,才能保证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证高中生生物知识的容量,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行为合乎大纲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符合时代的要求。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