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堂的灵魂
2015-06-30段庆涛
段庆涛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语言的组织对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把所拥有的知识全部的,准确的传授给她的学生,而要完成这个传授过程就必须得借助语言来完成。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组织要具备逻辑性强,组织得要严密、连贯,而且还要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备语言”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也就从来不敢轻视教师的课堂用语,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动词的运用,也要思之再三,力求通过我的语言来达到熏陶感染学生的教学目的。下面,就课前导言的设计来谈一下“备语言”的重要性。
导言是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是否产生兴趣的关键。于是,我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不同授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语。如对话式、情境式、智力问答式。通过导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1、对话式
说明文一向都很枯燥,学生对此類文章兴致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说明文的教学任务,导言就成了学习好说明文的突破口。因此,在讲解说明文之前,我总是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外延的知识,并依此来设计本节课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向沙漠进军》时,我就根据我查阅的资料,由汉朝时期的一个国家的经历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首先我问同学们“听没听过在汉朝时,西域那里有一个叫鄯善国的?”学生中有一些有阅历的同学会立刻回答“有”。接着我就会顺着他们的话说,“那里如何如何美丽,你想不想去那里看看?”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想!”接着我就很直接的告诉他们,可惜啊,找不到鄯善国了。他们便用惊异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哪去了?”“沙漠吞噬了”“咦?沙漠?能吞噬一个国家?………”就这样,我们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自然而顺利的进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轻松活泼的导入,是整堂课学生都兴致不减,他们再也不喊“学习说明文没意思”了。不但轻松的学习了说明文的相关内容,还非常清楚的了解了沙漠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更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意识。
2、情境式
所谓情境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优化语言,把学生的感情带入一种教师预先想要设定的情境里,用这种情景去震撼他们的心灵,然后让他们带着这种被震撼的心态去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记得我在讲授课外阅读《继母,让我与你同行》时,采用的就是这种情境式导入方式。这篇文章是歌颂母爱的,但与以往所歌颂的母爱又有所不同,以往的母爱是亲生妈妈为自己的孩子肝脑涂地,无私奉献。而这篇文章,歌颂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继母所给予的孩子的无私圣洁的爱。它相对于真正的母爱来说,显得更伟大更神圣。因此,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个主题,我设计如下的导语“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高洁的,几乎每个人都是在母爱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歌颂母爱的文章,希望我们在学习时仔细体会,今天的母爱与以往我们了解的母爱有何不同?这种爱建立的基础是什么?”这样的导语设计,首先在情感上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被母爱的神圣所感染,同时有好奇于今天的爱与以往会有啥不同,这样,带着这样的情感和好奇,顺利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3、智力问答式
所说的智力问答,就是教师就本节课的相应知识,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回答,然后有学生的讨论回答的结果引入新课。这种导语的设计,能让全体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整节课的气氛都会轻松而又愉快,既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又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不加标点的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然后我让学生给这句没标点的话填上标点。学生看到这句没标点的话,当时就来了兴致,各个跃跃欲试,结果,填注的结果有以下两种:第一种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第二种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学生看到这个结果,很是吃惊,于是,我就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而且,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致一直不减。
以上是我在备课过程中“备语言”这一环节的粗浅的尝试。当然,成功的一课不单单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导语上,课堂语言的组织和课堂环节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但不管是什么课,要想成功的完成课堂教学,语言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