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一堂有效语文课的理解

2015-06-30刘训泊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4期
关键词:樟树词语文本

刘训泊

当春的气息愈弥愈浓之际,有效教学的意识愈来愈烈,回顾三月初在我校举行的有效课堂赛事,一种淡淡的惊叹像蒲公英一样在心中轻舞飞扬。每位老师精美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呈现,精湛的教学技艺,都在我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现在当我又重新拾起一些片断,仿佛又走进了真实灵动、朴实高效的课堂,不由得被语文教学的魅力深深地感动着。

一、自律的目标意识

语文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意识,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效益。教学中,各位老师能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级段的目标,又能将这两个目标和教材的单元体系紧密集合起来,站在单元的高度鸟瞰文本,关注单元的主题,关注单元的目标,关注作者的意图。

戴老师执教《莫泊桑拜师》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莫泊桑是怎么学的,福楼拜又是怎样教的?”这个问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抓住细节,揣摩人物心理,走近师徒两人,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于老师抓住关键词来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感悟樟树的外秀和内秀,反复品位重点词句,又紧扣课文后面的习题,结合作者的寫作意图,引导学生感悟树品与人品的联系,体悟出人们对宋庆龄深深的思恋之情。这都体现出教者对文本的意图的深刻理解。

二、合理的读书意识

合理的读书意识是本次赛事的亮点之一,语文课离不开读书指导,我惊喜地发现书声琅琅的感性课堂,已不再有期待中的热烈,而静心会文的理性读书已被广大老师所重视,默读走进了课堂,成为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读书方法和训练内容。记忆尤深的是郭老师教学《莫伯桑拜师》一课,在学习第九自然段时,让学生带着四个高质量问题默读课文,并按照要求在书上做批注,学生沉下心来默读,思维在激烈的碰撞,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马老师在执教这一课,学习六到九自然段时,也使用默读这一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静读,并按要求找出相关语句,再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立刻进入了“静”界。

我们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更多地可能要依靠默读训练,在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默读训练的比重在增加。我想在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还应运用浏览这一快速阅读方式,从课文中搜集出重要的信息字句,这样才更加贴近课标要求,更能符合年级段的特点,读书方法才会更合理。

三、无痕的语言训练

语文老师的使命就是要带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的花园中,把语言文字训练的痕迹隐藏在学生不知不觉地和文本、作者的对话中,隐藏在自然流畅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中。这次赛课中每位老师都把训练回归课堂,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摇摆中找到了平衡,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马老师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理解“手把手”这个词语时做得自然流畅。

师:小女孩来到爱因斯坦的办公室,看到乱得一塌糊涂,就教他如何收拾。如果老师就是爱因斯坦,你就是小女孩,该怎样教我?

生走上讲台把乱得一塌糊涂的办公桌收拾整齐,没说一句话。

师:这是在手把手地教吗?这样做爱因斯坦他也学不会呀。

生又重新收拾了一次,这一次学生一边收拾一边讲解,书该放哪儿,笔该放哪儿,要放整齐,一边示范,一边强调。

师:噢,这一次我记住了,谢谢你小教授。

我们能说这是在教词语吗?这分明是引领着学生,在和学生的对话中让学生理解词语、掌握词语,悄然之中,她已将词语的理解、语言的训练浑然一体了。

四、深刻的课文揭秘

精彩的课堂呈现源自教师精心的预设,源自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我们如何能让学生发现一篇篇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奥妙,让学生学会欣赏,积淀语感,那么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学生来说,也就不是什么秘密。揭秘的情景在刘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中,课堂上师生围绕“人们为什么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樟树前留影?”这个问题来探讨学习,细细品读课文,知道樟树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永久拒虫的香气这一可贵之处,然后让学生联系宋庆龄的人品与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得出人如其树,树如其人,人树合一,这就是借物喻人,整个过程中,刘老师流畅地引领着学生,让他们在文本语言中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欣赏,并从中发现了奥妙的所在,语言表达一点一滴留存于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贴近,与作者贴近,与高尚贴近。

诚如许多听课后的教师所言,这就是真实的课堂,这就是有效的课堂,这就是回归理性的课堂。

猜你喜欢

樟树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香樟树
找词语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香樟树,樟树香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一枚词语一门静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