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拉图的人道主义思想解读

2015-06-30金俏楠

作家·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查尔斯

摘要    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双城记》不仅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晚年巅峰之作,也是英国反映人道主义思想的优秀历史文学作品。《双城记》抛弃了以往那种以上层社会为表现对象的写法,让平民大众的现实生活走进了读者的视野,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深切的同情。本文将通过对《双城记》的深入分析,探究狄更斯作品中所蕴含的柏拉图式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人道主义思想  查尔斯·狄更斯  《双城记》  法国大革命

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查尔斯·狄更斯在表现人物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双城记》这部作品一开始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也是狄更斯在晚年的一大力作。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对下层人们的悲惨生活表示深切的同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作品塑造了多个不同人物形象,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狄更斯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人道主义思想,表现了他对社会下层人们生活的关注,这在当时社会是十分难得的。

一  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

《双城记》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极为窘迫,不仅工资制度未能得到改善,同时还要遭受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长期处于压迫下的工人阶级终于奋起反抗,尽管未能达到工人运动的最终目的,但是其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下层人们的强烈愤懑对当时的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冲击。狄更斯出身贫寒,在他幼年时期,父亲就因负债过重入狱,家庭的贫困,使狄更斯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时断时续,在他11岁的时候,便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学习基本上开始靠自学。饱受人生的苦难与艰辛,狄更斯与同龄人相比,他的思想也更为成熟,看尽了社会的种种罪恶与黑暗,他对下层人们的生活状况深表同情,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时也使他成为一名更具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

二  《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体现

1  对封建贵族的强烈批判

在《双城记》这部作品中,作者对封建贵族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同时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下层劳动人们备受压迫,生存格外艰难,而这一切都归因于封建贵族的残酷剥削。为了真实地反映这种社会现状,作者刻画了厄弗里蒙地兄弟这两个封建贵族形象,将他们的残忍与丑恶嘴脸一一揭露出来。对于他们来说,下层人民的生命是卑贱的,不值得珍惜的,因此,当他们碾死幼儿的时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没有任何心理的起伏与波澜,只是扔下一枚金币,便大步走开,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同时厄弗里蒙地两兄弟又是好色之徒,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不惜去霸占良家妇女,甚至残杀人命。这一切被梅尼特医生尽收眼底,梅尼特医生愤怒地将其告发,然而这些对于厄弗里蒙地兄弟来说,似乎没有任何威慑力,他们不仅未能得到制裁,相反又设法将梅尼特医生送入监狱。梅尼特医生在狱中遭受了巨大的身体摧残与内心折磨,导致精神失常,这对他的妻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最终对生活感到绝望,离开人世。封建贵族的残酷与罪恶使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愤恨。作者在小说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封建贵族的鞭挞与厌恶,同时,在情节上设置上,作者又使厄弗里蒙地两兄弟遭到了报应,这无不体现着狄更斯内心深处的人道主义思想。

2  对复仇者德伐日太太的同情与否定

《双城记》中,作者着重对德伐日太太一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首先,她的姐姐遭受了封建贵族的残忍虐待,丧失了性命,姐夫无法忍受心中的怒火,与之理论,也被活活折磨而死,同时,德伐日太太还亲眼见证了梅尼特医生在监狱遭受的折磨与摧残,她的内心充满了仇恨,作为下层劳动妇女,她的身上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色彩。不得不说,德伐日太太是一个充满智慧、明辨是非的智慧女性,她不仅充满谋略,而且具有胆识,她能够组织一大批妇女走上战场,并指挥她们作战。然而,当大革命达到一个高潮之时,德伐日太太已经成为一个完全被仇恨充斥的恐怖杀人狂魔,她内心的仇恨与日俱增,她活着的目的就是报仇。当她手刃仇人,杀死代尔那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无比快慰的,她甚至要将代尔那的妻子儿女全部杀掉,这似乎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德伐日太太的家庭被封建贵族迫害的家破人亡,她所表现出来的愤恨与暴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她后来陷入了疯狂杀人的暴力深渊,完全丧失了最初的人性,这在作者看来是持否定态度的。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德伐日太太的残暴与仇恨心理进行了深入刻画,同时,对她的这一行为进行批判。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德伐日太太由最初的同情逐渐转化为不满。这同样是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

3  对仁爱之士卡尔登的赞扬

卡尔登在《双城记》这部作品中,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卡尔登博学多才,拥有极高的才华,但是他的内心是孤僻的,再加上律师的身份,他对人的态度就显得冷淡。而路茜的出现使他性情大变,他开始活泼起来。他对路茜充满了满满的爱意,愿意为了路茜做任何事情,而路茜与代尔那却情投意合。尽管如此,卡尔登并未表现出妒忌与愤恨,他默默无闻地帮助路茜、关心路茜,发自内心希望路茜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胸怀与度量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代尔那被判处死刑后,卡尔登非但没有趁机使路茜回到自己身边,还自愿代替代尔那受刑,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来使路茜的家庭得以完整,这种爱已经超越了生死,是一种纯粹的、无私的爱。读者在读到这部分时,常常会为卡尔登的行为所触动。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色彩。

4  对善良女神路茜的歌颂

路茜是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着重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与德伐日太太有着相似的经历。她的家庭也被厄弗里蒙地兄弟迫害,内心也遭受了极大的痛苦。然而与德伐日太太不同的是,路茜没有陷入仇恨中无法自拔,而是充满大爱,将家庭之间的矛盾与仇恨一一化解。她自小便与父亲分割两地,没有享受过父爱,在她知道父亲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激动的,她的爱与善良感化了父亲,使父亲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她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父亲走出痛苦,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同时,路茜又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无论遭遇多大的家庭变故,她都能将家庭打理得完整有序,为这个家默默付出。作为一个母亲,她尽到了对子女的教育的责任;作为一个妻子,她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解救自己的丈夫。甚至对于外人,路茜也表现出来她的博爱,她为别人当证人,企图让别人能够脱离危险,还为一些对他人不利的证词感到难过,可见她的内心是善良、博爱的,从路茜身上,无不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辉。

三  《双城记》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多重表现

1  进步性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用了很多的篇幅对于法国大革命进行描写,包括了整个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起因、过程和最后的结果。狄更斯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地揭露了贵族阶级的残暴专横、纵欲奢靡的生活,以及在其统治之下平民生活的艰辛困苦。普通百姓地位卑微,甚至连一些生活的基本权利也很难享有,很多人因为冒犯贵族尔含冤入狱,作者通过贵族与平民之间强烈的反差对比,描写了当时法国社会中存在的激烈矛盾,也揭示了法国大革命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压迫与专横的统治下反抗也就成为了必然,作者表达出对于法国普通平民的怜悯与同情以及对贵族阶级的憎恨与厌恶,肯定了法国大革命的正义性。法国人民群众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结果,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革命推翻贵族的统治具有推动历史进程的深刻意义。作者赞扬人民的力量、歌颂革命的成功,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通过对法国大革命整个过程的描写,也是为英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现状所忧虑,表面的繁华,也难以掩盖当时英国社会的腐朽与堕落。作者狄更斯建议英国当权者以史为鉴,展现了超前的思想性。

2  局限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狄更斯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是、狄更斯對法国大革命认识的主要来源,而卡莱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充分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和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在《双城记》中,狄更斯虽然通过法国大革命来影射英国的当前社会,警告英国的当权阶级,但是其中对于革命暴力的场面描写也对抵抗的人民发出警告,将革命的原因归咎为人民的报复行动,而暴力只会带来新的灾难与杀戮。狄更斯个人对于革命带来的恐怖状态和杀戮情景是难以接受的。他承认革命能够对暴力罪行予以制止,但对于无辜百姓的生命依然难以保障,新的暴力依然无法消除。但是法国大革命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意义,还带来了新的社会变革,破坏了原来有的腐朽社会制度而建立了新的政权。狄更斯对于法国大革命暴力行动的理解是扭曲的,他误解了人们疯狂而盲目的付出行为,使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幻想性

从狄更斯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出狄更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人道主义者,因此人道主义精神也成为其处理问题的重要方式。狄更斯虽然认为法国的贵族阶级荒淫暴戾、冷酷残忍,难以被原谅,但是通过暴力革命,以威胁无辜百姓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个人的利益也是不可取的。他主张的更多的是以宽恕仁爱的精神,通过精神的感化和自我的牺牲来缓解矛盾、消除仇恨,引领社会的变革,进而拯救整个社会。狄更斯的思想固然寄托着其个人的美好愿望,也展现了其和平、仁爱的救世主张,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所处的历史环境,这种思想和观念明显是不现实的,这种美好和真诚的人道主义带有太多的幻想性。

四  结语

《双城记》这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它对后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借鉴,同时这部作品也使狄更斯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引领了英国文学的思潮,同时他的喜剧化手法以及夸张、讽刺的运用,也使《双城记》这部作品具有了极强的艺术价值与感染力,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伍笑颜:《试论〈双城记〉中的“善与恶”》,《作家》(下半月),2015年第6期。

[2] 张楠:《解读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3] 韩睿:《论〈双城记〉中的人物形象所折射的人道主义精神》,《青春岁月》,2014年第5期。

[4] 刘雨、薛晶晶:《评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芒种》,2014年第12期。

[5] 邱细平、王桃花、何素芳:《〈双城记〉中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6] 刘斐:《谈〈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7] 白杨:《〈双城记〉人物形象折射出的人道主义精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8] 刘芳、王禄芳:《〈双城记〉中的极端人物形象及其“圆圈”结局——再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作家》(下半月),2015年第8期。

(金俏楠,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双城记狄更斯查尔斯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My New Teacher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