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之谜》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记忆的唤醒

2015-06-30侯兴华

作家·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个人背景国家

摘要    《丝之谜》是华裔作家欧大旭的处女作与成名作,小说中的主人公一生都在寻求西方文化,整部作品不仅夹杂着后殖民社会状态,还以一个东南亚华人视角和文化身份展现了这一状态中的个人、民族及国家的生存状态。对岁月的回忆,揭示了后殖民社会人们普遍所处的“移位”的生存状态,唤醒了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记忆。本文主要从《丝之谜》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小说中所蕴含的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记忆进行探讨。

关键词:《丝之谜》  背景  个人  国家  历史记忆

上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被侵略的反抗时期。对于当时因政治等原因而前往异国他乡的华人来说,何时回首那段历史都饱含伤痛。英国殖民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共同夹击,是那个时代马来西亚华人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华人们还需要结交周旋于不同族群及利益集团中,生存与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从马来西亚华人的视角,对那段历史中的人生故事加以叙述,往往格外牵动人心。《丝之谜》正是这样一部力作,这部小说由马来西亚华裔作家欧大旭所著,一经出版即获得英国著名的惠特布莱德小说奖。小说以华人视角叙述,这些人群的奋斗故事错综复杂,裹挟着马共反帝反殖民的历史,充满着神秘色彩,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记忆呈现于人们面前,十分耐人寻味。而在对小说中蕴含的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记忆进行探讨前,我们首先应对《丝之谜》创作背景及小说本身有一定了解。

一  《丝之谜》创作背景及作品本身

《丝之谜》是欧大旭的处女作,这位出生于台北,成长于马来西亚,成年后旅居伦敦的剑桥大学法律系高材生,凭着其处女作《丝之谜》于2006年获得惠特布莱德首部小说奖。作为一名新人作家,欧大旭复杂的身份为其作品增添了另一份魅力。这部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马来西亚为背景,通过多角度叙述手法,对英国文学中少见的东南亚华人视角和文化身份的复杂性进行了展示,在英国文坛引起了广泛注意。欧大旭本身是在多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所以可以以跳脱的视角来客观地对当时受日本、英国殖民势力夹击下的马来西亚华人的处境加以再现。欧大旭在英国生活了十几年后,提及记忆最深刻的事情,他仍然坦言是马来西亚乡村那些事情。在《丝之谜》中,每个人都离开了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作者的影子折射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这些进入陌生异己世界的人群,不仅失去了自己本土文化之根,同时需要经历复杂的“文化移入”过程,但与移居地的原住民相比往往会成为一个“异类”。

《丝之谜》的故事便围绕着林强尼这样一个异类展开,上世纪30年代日本准备入侵马来西亚,孤儿林强尼在这一时期从矿场最底层的小工,在一番奋斗之下渐渐成为河谷最有权势的人。林强尼最初为英国殖民工厂被压榨的普通劳工,后因难以忍受折磨而报复出逃进入马来西亚农村游击队组织,在获取大家信任后,逐步奋斗,并将当地著名华裔资本家女儿娶为妻子,在此基础上当上了当地抗击日军领袖,后因利益问题出卖马共,同时在日军庇护下发展为地方资本家。但最终他美丽的妻子背叛他,自己的儿子将其视为恶魔,最好的朋友离他而去。《丝之谜》通过第三视角来叙述,且由三个人的回忆叙述组成,即林强尼的妻子、独生子及唯一友人,在他们的共同回忆下,林强尼复杂而神秘的一生在娓娓道来中呈现于人们面前。在他的儿子的回忆中,林强尼是一个邪恶的让人生厌的形象;在他妻子的回忆中,两人的相遇、结合及蜜月旅程都是正常的;在其好友的回忆中,则一直在追问。这样三个人的共同回忆,构成了林强尼形象的不断变化,让他的整个人生都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感。

这种扑朔迷离与历史结合起来,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在《丝之谜》中,相比岁月本身,对岁月的回忆更有魅力。《丝之谜》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同时是一本带有历史印记的作品。人物的存在方式与小说的再现方式之间,依靠历史這一线索联结在一起。如果从历史这一切入点探讨《丝之谜》中三位叙述主体,可以发现这三个人对历史的诠释并不相同。对于历史,文学艺术总是与其相关又想逃离历史既定范围,文学中的人物刻画往往需要在历史氛围中才能够感染人性。但在刻画特定历史时期人物时,通常会被政治利益、历史规律等因素所左右。《丝之谜》的成功,便在于其对历史人物的巧妙刻画,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历史记忆在个人、民族及国家中所留下的印记。

二  《丝之谜》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记忆的唤醒

1  《丝之谜》对个人历史记忆的唤醒

《丝之谜》的历史背景选择了20世纪40年代的马来西亚,整个故事以三位叙述者的口吻娓娓道来,即主人公林强尼的养子、妻子和朋友。林强尼的一生,就是宝玉、宋雪儿及皮特三人叙述的综合体。主人公本身在《丝之谜》中从未出现过,在这种叙述中人们对其真面目自然更加好奇。小说第一部分的叙述由其养子宝玉展开,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林强尼的本名为林成真。林宝玉对林强尼的过去一直带着批判的心理,一心要人们了解自己父亲其实是传奇与罪恶的共同体。在他的叙述中,林强尼报复矿主后被抓,刑满释放后便将本名改成洋名,通过对过去身份的掩盖和努力终于进入上流社会。第二部分则由林强尼的妻子来叙述,宋雪儿在日记中对其与林强尼的认识经过进行了回忆,从这一回忆中林强尼脆弱、卑微的一面呈现了出来,因两人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婚后的宋雪儿最终移情别恋于日本教授。因日本教授为特务头子,林强尼为了生存竟然忍受了雪儿与他的私情并听命于他。第三部分由林强尼的好友80岁的皮特来叙述,通过皮特的记忆我们可以看出林强尼出卖自己的良知出于日本人的压力,林强尼被人背叛,日本人控制了林强尼的店铺和妻子宋雪儿,以此来迫使林强尼出卖马共。因此,当集体消灭马共头目后,林强尼也被暗杀。在他的叙述中,处处可见其悲悯之心,在皮特看来,只有他知道林强尼的痛苦。从三人的叙述来看,林强尼并非儿子林宝玉口中一生与“罪恶”挂钩的形象,而是一个人性复杂的人。林强尼个人人性的复杂,与当时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对于熟悉或马来西亚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能唤醒其对马来西亚当时的历史记忆。

2  《丝之谜》对民族历史记忆的唤醒

《丝之谜》中的“丝”指丝织物,这种物品为中国特产,从小说名字即可看出其与中国有关。故事本身也确实如此,主人公是与中国根系相关的马来西亚华人。林强尼的一生谜团在三人的叙述中并没有被解开,在情节的展开中将更多猜测引发出来。《丝之谜》又被翻译为《和谐丝庄》,在马来西亚政府时代,“和谐”为其口号,希望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的各个不同文化族群能够和谐相处,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将“和谐”作为丝庄名字,其实带有反讽意味,从整部小说所表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实在马来西亚的各个族群中,他们并不和谐。二战期间,马来西亚这个国家与中国一样,均受到各个殖民势力侵略,各民族人群融合在一起导致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这种多元种族的环境中,华人在生活与社会中的矛盾处处可见。在这样一个远离中国的小市镇上,民族、党派、家国等矛盾同样在不断上演。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了渡过难关,有时失去亲情、有时失去友情、有时失去良知,在惨痛的代价中才有了这个幸存下来的成功华人商贾,而其幸存和成功的同时也失去了民族认同感。尽管欧大旭属于华人身份,但写作却以英文进行,对族人历史的叙述跳脱出了纯华人的视角。虽然叙述手法属于第三者的不可靠叙述手法,但正是如此才显现了角度的客观,不同的人与不同的评价,使读者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人群对华人这一族群的看法,从中可以窥见在马来西亚异国环境中华人这一族群的历史处境。

3  《丝之谜》对国家历史记忆的唤醒

《丝之谜》对当时近打河流域马共活动的叙述,在马来西亚历史中确实是有所记录的,欧大旭曾表示自己对日本占领新马的历史进行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当时马共内部确实出现过背叛通敌行为,导致日本人层杀害了大部分优秀马共领袖。通过这部小说,作者有意对当时的国家历史进行再现,不仅对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经济剥削加以特别描述,同时穿插着日本人对当地人的统治,揭露了当时的血腥社会状况。与很多海外华人一样,林强尼在无奈之下经常要面临一些残酷选择。在他人的叙述之下,这种选择反而让人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到林强尼内心的挣扎。反殖民反日本帝国斗争中,马共曾经是重要力量。《丝之谜》中,为了了解“真实的过去”,林宝玉将当年“书籍上、报纸上和杂志上”每一篇涉及林强尼的文章均阅读了一遍,从这些官方文件中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形象臭名昭著。熟悉马来西亚历史的人,在小说中都能将似曾相识的画面找出。但《丝之谜》中历史并不确切,而是以一种模糊的手法表达出来,这与马来西亚历史向来被官方牢牢把控有关。对于华人参与私会党、共产党事迹,马来西亚官方通常突出其劣迹,导致后人对此段历史有诸多误解。20世纪90年代末,大量马共文献的出版,才让人们认识到一个不同的国家历史。欧大旭通过对各方资料的调查和对历史机遇的掌握,构成了《丝之谜》的故事片段,其中扑朔迷离而又熟悉的历史让马来西亚读者不得不抛去历史的眼光。在官方叙述中,马共反殖抗日的历史基本被抽离干净,经过官方历史的洗礼后来成长的年轻人对马共有一种恐惧感,对那段历史宁愿选择集体“失忆”回避国家的历史伤痛。《丝之谜》这部质疑那段国家历史作品的出现,让读者能够对这段国家历史更加冷静地看待和思考。任何一方對历史稍有偏颇,则均能够影响到另一方的伤痛,所以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国家历史,也应客观地对待。

《丝之谜》这部以20世纪40年代马来西亚为背景的小说,所涉及的除了林强尼个人的一生传奇经历外,同时裹挟着那段了殖民地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夹攻历史。从某种方面看,《丝之谜》可以说是关于历史的历史叙述。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人性与命运的多边被客观地展示出来,通过三个不同主体的叙述和阐释,小说以小见大,唤醒了隐藏已有的个人、民族甚至国家记忆。

参考文献:

[1] 赵稀方:《后殖民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马来西亚]欧大旭,王丽艳译:《丝之谜》,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

[3] 朱崇科:《论欧大旭作品中的“大马”认同及吊诡》,《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11期。

[4] 曾佩玲:《论当代马英文学的反霸权与反国族建构书写策略——以欧大旭〈丝之谜〉和〈隐形世界的地图〉》,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5] 肖淳端:《欧大旭的小说与历史书写》,《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4期。

[6] 邓年刚:《多舛命运况味人生——欧大旭〈丝之谜〉的无穷意味》,《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7] 王丽艳:《后殖民主义视野下的〈和谐丝庄〉》,《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8] [美]海斯,帕米尔等译:《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侯兴华,保山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个人背景国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