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人的利益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2015-06-29黄瑞林
黄瑞林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在制定了一系列调整利益分配的政策和法规后,提出了复兴中国梦和构建法制社会的新命题,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它方面的发展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利益上。又指出社会主义“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以前,一般认为社会利益问题从属于经济增长问题,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对利益的认识不断深化,利益的内涵被广泛拓展,利益目标向社会延伸,即重视就业、平等、根除贫穷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利益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些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利益上,离开了人的生存和利益的需要,离开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的任何利益就失去了意义,社会稳定的基石就会动摇。
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利益关系史,这其中首要的是经济利益关系。旧社会统治者利用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对被统治者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同时,也利用手中的文化工具对被统治者进行愚弄。因而人们的反抗不断,农民起义不断,要求得到利益的呼声不断——“物不得其平则鸣”。所以,经济利益的不和谐导致了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不和谐,进而造成他们对经济利益的诉求和政治利益的诉求。到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都对未来社会提出过美好的希望,这就是世界大同,亦即和谐社会。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同样也是美丽的空想。因为要找到并且揭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需要科学的智慧和力量。马克思正是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史的过程中,发现了社会不和谐的经济根源,而且为未来的和谐社会勾画了一个远景,这就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应有的制度。即人们在享有上应是公平的,进而在政治关系上应是平等的。
我们应当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更多地表现在利益矛盾上,其中所引发的社会冲突也大都表现在利益关系上,所以,要使人民群众分享和共享改革成果,我们一定要更多的关注民生。尤其是关注那些下层人群的生活状况,像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等。为盘牢社会稳定的基石,党中央在众多领域制定调整了一系列利益分配政策,“三农”方面尤其明显。在原来“减负、多予、少取、放活(具体实施内容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基础上,近年又出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些政策把农村中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作用的主体因素“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政权的稳定,更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了基础。
在我国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中,现阶段的利益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管理手段滞后,出现利益纠纷等现象在所难免。但我们必须鞠躬尽瘁的工作,把这些现象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如进入90年代后,国家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逐步实行三种不同的工资制度,企业成为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主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难以保障,且与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之间的收入出现落差,且差距日益加剧。离休人员情绪波动,呼声较高,发生了上访事件,出现了民意涌动,干群关系紧张,威胁到社会的和谐局面。党和政府知情后,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责成劳动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一文,文件要求必须做好这些离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待遇平衡工作。随后各地按文件规定对其应得利益进行调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等,提高了他们的待遇。并在以后的调资中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同步进行,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他们高兴的说,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没有变,让我们感到了温暖,体会到了关爱,我们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我们知道,就业、民意乃民生之本。即使是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政府工作体制较健全的国家,政府对就业和民意也是高度关注和进行干预的。如子女入学问题、看病问题、养老问题、文化生活问题、意识形态宣传导向问题等等。要更多地体察民意,中国古语说得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要防民之口,我们必须要体察民意,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宜疏不宜堵,不能因失察或制度缺失而形成民意涌动。在这里,我们借鉴一下《孟子》第一篇(下)——“梁惠王章句下”,是很有意义的。齐宣王问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孟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使之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该文说明人心向背与利益向背紧紧相连,又说明王者的行为与决策要“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方能顺应民意,国泰民安。在工作中,各级干部必须用“三严三实”的务实精神为指导,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向党和领导机关负责。
我们知道民意并不一定代表真理,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冲动性,但能说明人心向背的问题,也关乎到国泰民安问题,特别提醒我们要善于关注民意,疏导民意,使民意与党和政府的号令一致,步伐一同向前。利益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环节,加快富民是实现利益和谐的基础工程,实现富民,各级政府要抓好全民创业,营造创业环境,鼓励创业精神,开拓创业门路,提供创业政策,要放开胆子,加快步伐去拓宽发展经济的路子。
社会穩定和社会和谐是以宽容、理解、信任、尊重、祥和为基本特征的,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状态。每个人都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和责任主体,他们不仅要从社会中受益,也要参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创建。这是一种道德意识,也是一种道德诉求。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学会去爱,真心去做,其诚心如保赤子毋自欺,做好典范、当好楷模,利益中能让出来,业务业绩要优,为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协调有序,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