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占庭镶嵌画特点之初探

2015-06-29陈凤丹

卷宗 2015年6期
关键词:拜占庭基督基督教

陈凤丹

谈到中世纪的西欧大多数人会说那是一个宗教和野蛮人胜利的黑暗时代,但是拜占庭帝国无不是那个时代文明的一叶扁舟,在那里其中最值得我们去谈论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那里的镶嵌画艺术,拜占庭镶嵌画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镶嵌画是拜占庭帝国的象征与标志。那么又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拜占庭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1 拜占庭镶嵌画与希腊罗马传统

1.1 拜占庭与希腊罗马的历史背景

拜占庭帝国的所在地曾是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区域,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东地中海沿岸和西亚广大区域的各个民族经历了“希腊化”的时期。这样古典希腊文化深深扎根于当地的各民族中并得到了这些民族的认可。那么这里的镶嵌画是否也受到了古典艺术的洗礼呢?

1.2 拜占庭早期镶嵌画与希腊罗马艺术传统

四世纪中期到六世纪末,如拜占庭镶嵌画形成了题材多元性和模仿古典创作手法的特点,这是一个多元文化因素混杂的过渡时代。意大利拉文纳教堂入口拱顶山墙装饰画《牧羊图》,描绘的是普拉西狄亚牧羊的场景。画中人物造型端正,面目清秀,背景中的花草和山石采用了古典时代流行的写实手法。另外建于公元五世纪的拉文纳洗礼堂中心穹顶的装饰画“基督洗礼”图,虽然中心圆形画面是有12使徒围绕,但画面中心是描绘约翰为基督洗礼的场面,有着明显的古典风格,约翰是基督教最早的领袖,曾为基督耶稣洗礼,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个极为有限的画面上,镶嵌画画家镶嵌画家增添了山河与花草树木的背景,这些都很明显的透露了古典艺术传统对拜占庭镶嵌画的影响。

1.3 拜占庭晚期镶嵌画与希腊罗马传统

从1204年到1453年是拜占庭镶嵌画发展的晚期。在这一时期帝国的国力衰微,拜占庭艺术受到来自政治和宗教的控制也明显减弱,另外大批学者对古典文化的研究让古希腊罗马文化又一次在帝国的土地上复燃。因此拜占庭的镶嵌画艺术在这种氛围中受到影响,风格特点也具有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影子。如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南边画廊上的《圣母祈祷图》中可以看出画中圣母整体形象塑的造不再是之前生硬的线条轮廓线,转而变成了用更小的嵌片来塑造以达到更加柔和的造型,色彩的过渡也没有过去那么突兀变得更加循序渐进,整幅画的色调看起来更加和谐。圣母的面部带有着真实的表情,刻画更加细致入微。由于拜占庭晚期对古典美的追求和研究,所以可以想到晚期拜占庭艺术风格的转变无不是因为当时对古典风格的探索和追求而形成的。

2 拜占庭镶嵌画与古老东方文化艺术传统

2.1 拜占庭镶嵌画与古老东方艺术传统

对于古代东方艺术,特别是中东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地区在地理上相邻相依,长期以来由于战争或者是和平交往的方式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

意大利拉文纳地区圣维塔尔教堂内有两副镶嵌画分别叫做《査士丁宁皇帝和侍从》,《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单从两幅镶嵌画的形式上看,两幅画面上均为一排人并列的站在一起,垂直的线条,严格控制着他们的身体。他们的面孔和动作是从一个模子制成的,要区别他们,只有靠外在的服饰道具等因素。画中全体人员无不是以正面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对于人物形体的处理特别不注重,只是很程式的勾出身体的轮廓线更不必说有细节的刻画。很明显在这两幅画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到色彩是那么的绚丽但是金色作为的身份分别用大块的白色、红色,使画面富有变化,侍女身上的衣服都是用色彩艳丽的花纹加以点缀。两幅画纯正的是在叙述皇帝和皇后来教堂参观这个事件,对于构图没有注重,透视法和人体比例也不做准确的处理,画中人物都是细长的身条,身体和头不成比例,人都显得过于高大。因此从这两幅画中对人物的安排和色彩的处理,体现了中东艺术中讲究色彩而忽视造型的绘画特点。

另外埃及的绘画艺术在古王国时期就形成了一个特点正面律,但是在拜占庭镶嵌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显的正面律的痕迹,只是拜占庭的镶嵌画上的人物没有埃及法老那么死板。拜占庭的镶嵌画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在罗马帝国早期意大利地区的基督经常以卷发没有胡须的形象出现但是到了后来却变成了留着长发,发型变成了中分式的,而且还留着胡须,面部也显得比较瘦,变成了典型的东方人的形象。

3 基督教与拜占庭镶嵌画

3.1 基督教与拜占庭帝国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地颁布米兰勒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且又宣布基督教为罗马的国教。基督教如此繁荣昌盛,而它的重要活动场所在修道院和教堂,所以装饰教堂和修道院也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活动之风。绚丽、神秘、气势宏大的特点也逐渐被作为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壁画形式为教堂和修道院进行装饰。

3.2 基督教对拜占庭镶嵌画题材和内容的影响

罗马帝国时期,在基督教没有被承认他的合法地位时。镶嵌画主要作为的室内装饰艺术主要是用来装饰 公共建筑的内部,题材较为广泛,比如,庞贝古城遗址出土的镶嵌画《伊索斯》镶嵌画,展现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阵波斯国大流士三世的场面。还有庞贝古城遗址出土的《鸽子饮水》关于动物为题材的镶嵌画。从画中可以看到人们除了懂得如何描绘空间和光,还逐渐从历史场景延伸到日常生活。但是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力逐渐变得强大时,以至于称为整个帝国的国教时镶嵌画的题材发生了巨变。在拜占庭镶嵌画初期,基督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出现,而后来随着基督教的地位的抬升,基督以真实的形象出现在镶嵌画中,如在拜占庭早初期拉文纳的新圣阿波里奈教堂内部的装饰,教堂正厅两旁分别是殉教徒队列和殉教女队列。面向教堂东端走去,尽头就是基督和圣母。整体观察整个教堂的镶嵌画看,人物身后已经没有自然界的景物,也没有花草和山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金色的背景。金色象征着画中人物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神。当拜占庭镶嵌画成为宗教的特殊形式后,在色彩和线条的运用上体现了严格的程式化倾向。它的色彩不是模仿自然物的颜色,不同的身份固定的勇者不同的颜色,这一个原则概括的说,就是让信徒忽视真实细腻的宗教形象,而尊重内心神圣和崇高的宗教感受。从而达到基督教所要的肃穆矜持与激动人心的永恒。这是基督教浓郁的情绪在拜占庭镶嵌画中的最显著的体现。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了希腊罗马艺术传统和古老东方艺术传统对中世纪拜占庭镶嵌画艺术独特的风格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罗马人对于真实美的追求和表现以及古老东方对精神美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结合起来,是拜占庭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一部分。如果说古希腊罗马传统带给拜占庭艺术的主要是技术和对美的憧憬,那么古代东方的影响则着重体现在颜色、造型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基督教世界观的指导下完成的。”镶嵌画作为拜占庭的象征和标志完全印证了以上所说的。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探秘.第一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3-11

[2] 特里高德(美).拜占庭簡史.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4-98

[3]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98-123

[4] 得斯佩泽尔、福斯卡.路曦.欧洲绘画史.第二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32-46

[5] 孙津.基督教与美学.第一版.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21-45

猜你喜欢

拜占庭基督基督教
拜占庭帝国的绘画艺术及其多样性特征初探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逻辑补充——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谈起
从基督绅士到职业俗人——美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启示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