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文化观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5-06-29江锦兴

卷宗 2015年6期
关键词:和谐文化文化观

摘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为一个国家财富的衡量标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探索中,创造了其关于文化的一系列独特思想。在当代中国倡导和谐文化的潮流之下,我认为毛泽东的文化观对和谐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文化观;和谐文化

党的十七大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和谐精神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一种精神文化。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的创立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一系列文化以及文化建设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其《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上都有深刻的阐述,例如关于文化的本质、文化发展的方针、文化的内容形式等,这些思想都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真理。

因此,我认为应该充分探析毛泽东同志的文化观,用这些独具特色的思想来指导当今和谐文化的建设。

1 文化建设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谈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时,他认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指导思想,他明确指出“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的。”

十月革命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毛泽东认为无论是新民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都必须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思想领域的主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文化建设。但同时,毛泽东也倡导文化建设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前者是在指导思想上一元化,后者则是发展形式上的多元化。

同样,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浪潮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胡锦涛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引导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帮助群众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冲破一切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袭,,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处于一种和谐的意识形态的包围中,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得以继续进行。

2、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指导思想上不容许多样化,但文化的发展必须是多元化的,要做到两者的有机统一。我们是一个大国,同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各个民族、各个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同的文化相互促进发展,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内在关系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关于“中国历史特点”中,首先分析了文化的本质,他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他认为“在观念形态上作为这种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为它们服务的东西,就是新文化。”

毛泽东看到了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意识形态上的反应,同时也看到了文化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解释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这三者构成了统一的社会有机体,相互影响,三者相互间应该协调的加以发展。和谐社会也应该做到经济、政治、文化相统一的发展,在构建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

1、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为和谐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和谐文化的发展程度归根结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确保和谐文化滋生的土壤。

2、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精神支撑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能够对群众起到一种感化的作用,能够塑造良好品质,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鼓舞他们为社会进步不断努力,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 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首先,毛泽东认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他觉得中国文化应该有自己的民族形式、民族特色,此外中国应该大量的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面向世界,注意相互吸收和相互发展。

其次,毛泽东谈到“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思想,对古代的文化吸收其科学的内容,剔除其糟粕,凡事要持科学的精神。

最后,毛泽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到,这种新的文化是大众的,即人民的大眾的文化,“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从毛泽东关于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思想中去思考当代的和谐文化的建设,我认为主要是要正确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和谐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开放性容易导致文化冲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众多的异国文化,我们应该坚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在建设和谐的文化的时候,注重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保持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对外国的文化加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全盘西化”或“全盘否定”。

2、和谐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潮流中,遗留下的东西有些是有用的,先进的,而有些则是落后的、过时的,在构建和谐文化的时候,我们必须区别的加以对待,对于那些仍符合潮流的,科学的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并发扬广大,融入和谐文化之中;而对于那些颓废的过时的文化必须淘汰,特别是一些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带有封建统治思想的腐朽的东西。在继承的同时,更是要注意对其加以创新,使其与时俱进,使其符合当代和谐社会的需求,不断产生当代中国先进的新的文化。

3、和谐文化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统一。

毛泽东认为新文化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的是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这种文化的主体也应该是人民,人民是这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此外毛泽东还认为文化的言语、形态必须接近民众,即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传播。精英文化,一般的,是指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或文化人为受众,旨在表达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的文化。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成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在我国,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武器和具体方式。社会和谐,顾名思义,是大众的全民的和谐,而不是个别人或者精英们的和谐,因此,我们应提倡的是大众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精英分子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必须做到两者的统一。毛泽东在当时所倡导的“新文化”,在新时期依然不过时,依然应该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方向。

4 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革命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这个文化生力军不仅向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掀起了极大的革命,并认为“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在《论联合政府》中谈到“中国是一个被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造成的文化落后的国家,中国的人民解放斗争迫切需要知识分子,因而知识分子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毛泽东把他的知识分子思想及时地转化为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注重文化队伍的建设,注重教育事业。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必须扫除一切奴化的、封建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要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

毛泽东的关于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思想同样对于我们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1、重视和谐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了人才,技术才得以创新,经济才得以推动。毛泽东早在五六十年前就看到了人才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的培养知识分子,而在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是不是更应该坚持毛泽东的这一思想,重视其培养呢?推动和谐文化的繁荣,必须靠班子,靠队伍,靠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2、普及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

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国民的素质是内在联系的,人民素质的提高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有着实质性的意义。无论文化建设采取怎样的形式,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人,因此社会社会主義和谐文化建设,归根结底,在于提高人民素质。而提高广大人民的素质,其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石。

以上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大潮中,仍然需要研究和学习这些思想,利用这些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金怡顺.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内涵的几点探析[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

[2]邓丽.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6).

[3]赵维恭.毛泽东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J].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

[4]郭建宁.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 河北学刊,2003.

[5]王怀顺.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观的当代价值[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

[6]毛泽东选集[M]. 第二卷,1991.

[7]《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江锦兴(1982-),男,硕士研究生,福建江夏学院,思政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和谐文化文化观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浅谈蒙古族那达慕的和谐文化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和谐文化视阈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探讨
节约型社会背景下传统造物设计思想的价值再现与发展
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基于超越的创造性转化——林毓生之现代中国文化观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