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爱共融”理念下小学科学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策略

2015-06-29郭敏

创新时代 2015年6期
关键词:探究材料评价

郭敏

《博爱共融:小学生主动发展方式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旨在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适合他们学习、发展的教育氛围,搭建锤炼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构建以“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沟通交往、主动适应生活”为核心的校本化小学生发展方式,为小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夯实基础。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导下,科学组对“博爱共融”理念下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指导策略进行了两年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支持学生顺利实施自主探究活动、多形式创新学生成果展示等方面。

一、激活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探索之门的钥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标中也指出了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环节。在日常教学中,科学问题的提出一般有教师预设和学生自主生成两种,而由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思维活力。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1.创设宽松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心里即使有许多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放下架子走近学生,用轻缓和蔼的语气拉近师生距离,用充满人性化的关怀与鼓励,亲近学生,让学生乐于与教师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并且有勇气与教师进行答辩。其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批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少些不准,多些允许,提倡讨论、辩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有利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掌握提问基本方法,让学生会问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说没问题可提。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明确从哪问、问什么、怎么问。

通过观察促使学生产生问题。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有关事实,根据事实提出探究的问题,如在《简单电路》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提供的灯泡、导线等材料,让他们思考这些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电路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电流是怎样形成回路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实验中的亲身体验,不但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技能。例如,在《降落伞》教学中,笔者在导入部分设计了让学生比一比谁做的降落伞留空时间最长的实验,让学生来测试降落伞下降的时间,发现其速度各不相同,从而提出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展开探究。

引起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问题。老师可以人为制造一些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在知与不知中产生矛盾,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在《果实和种子》教学中,故意在提供的材料里混放一些易混淆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产生争议,在此过程中自然就产生了问题。

3.分析问题研究价值,让学生善问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学生“会问”以后,要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判断问题的研究价值,从而让学生逐步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问题的质量。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全部列出,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哪些可以合并,哪些可以一同研究,哪些属于课上研究,哪些属于以后研究,哪些能现场解决,然后再逐一判断同一类的问题怎么提才更有可研究性,通过不断的分析对比,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二、提供支持,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顺利实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离开了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也不能顺利地实施。因此,教师应该安排好每一次探究活动,在活动前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有效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根据学生探究情况给予恰当点拨,让其明确探究思路;在学生陷入困境时提供借鉴,拓宽其思维。

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有效开展活动

科学教学离不开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又离不开材料。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对探究过程体验的深浅。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之间的某种关系,有的是材料本身体现出来的,有的是材料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如在《摆的秘密》一课中,老师为学生提供的摆各不相同,有的摆线长、有的摆线短,有的摆锤重、有的摆锤轻;相同重量的摆锤又设计了不同长度的摆线。活动开始,教师让学生每组选一个摆,在规定时间内数各组摆摆的次数,从而让学生产生了问题,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就会发现各组摆摆动的次数不一样的原因,进行推想,进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探究活动就有效地开展起来了。

2.提供恰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探究思路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适时、有效地进行指导,要针对学生探究的各个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情况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顺畅开展。当学生的探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下降时,要给学生分析新的生长点;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偏离主线时,要及时提醒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和核心;当发现学生探究活动浅表化时,要引导学生将活动向深层次推进。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活动情况,并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才能真正发挥探究活动的价值。如在《研究磁铁》的活动中,老师首先提供了各种材料让学生探索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在学生兴趣开始下降时又适时拿出了布、玻璃、纸、薄木板等材料,并用提示单形式提醒学生探究:磁铁能隔着这些材料吸铁吗?让学生的探究继续向前发展。最后又用一些益智小游戏,如让小铁块在悬浮在水中、我是抢球高手等将活动推向高潮。

3.提供有效的借鉴,让学生走出探究困境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的局限,有时会在探索过程中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这时,老师应给予有效的借鉴,让学生拨开迷雾,打开思路。例如,在《探测暗盒中的电路》中,学生对用什么方法知道两个连接点之间的线路情况束手无策,这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方法:想一想我们上一节课中探究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时候使用了什么好办法?稍一点拨,学生就明白可以将前一经验运用到新的活动中间来了。另外,如何有序地探测到所有的连接点之间的线路连接情况,老师又可以让学生借鉴数学中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从而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三、评价反思,以多彩的形式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评价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能注重采用多元的方式,以展示学生探究成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1.多元的方式评价学生探究过程

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这种不同主体的评价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了解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探究活动时,能注重引导学生在多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在活动中自己和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养成他们能客观地看待人和事的能力和态度。

2.多彩的形式展示学生探究成果

活泼多样的记录形式。学生一般都会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记录下来,这时老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活泼多样的图表,让学生较为方便形象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三四年级,可以用简单的简图和数字等来进行描述,进入高年级则可以用“韦恩图”、“气泡图”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归纳展现。

灵活多变的示范展示。由于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能力的差距,在每次探究活动时,总有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产生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想法,这时老师就要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这些学生来进行示范展示。一般我们使用较多的有创意讲解法、难点点拨法、操作提示法、结果展示法等,让好的想法和做法得到分享,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全面多彩的成果呈现。进入高年级以后,学生的总体能力得到了提升,表现能力也大幅提高,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更多彩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所得。如制作一份单元小报,来体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设计一份探究活动计划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划;提供一份学习功略,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等。这种方式的成果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

3.多维的标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单一的评价标准令天赋不一、志趣各异的学生追求统一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扼杀一部分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潜能。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学习基础、家庭环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探究材料评价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最美材料人
材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