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天津自贸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06-29蒋宏钰

北方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环渤海自由贸易区经济圈

蒋宏钰

2014年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决定在依托现有新区、园区的基础上,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3个自由贸易园区,至此,天津自贸区已正式获批。如何对天津自贸区实施准确定位,并结合天津地方特点,设计科学长远的发展路径,是在自贸区建设中需不断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天津自贸区建设的定位分析

(一)天津自贸区与国家经济整体战略布局的关系

根据国家对自由贸易区的规划,上海自贸区仍是我国自由贸易区的主体,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面对的是不同方向。天津自贸区面对主要是东北亚地区,而广东自贸区面对的是港珠澳,福建自贸区面对的则是台湾。本文认为,国家新审批通过的3个自由贸易区布局体现了国家经济整体战略布局。

天津自贸区的成立正是国家经济整体战略布局新的举措之一,是国家对天津经济发展的认可与期盼。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其对我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天津自贸区的成立也有助于加快推进国家经济战略整体布局,其与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一道,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二)天津自贸区的发展优势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第二批获批的自贸区的名字中去掉了“试验”二字,这就充分说明了天津自贸区作为我国北方目前为止唯一获批的自贸区,并不主要承担类似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综合改革功能,而是要其发挥在我国北方经济发展中的功能。

关于天津自贸区采用何种建设模式,目前据公开信息显示有三种初步构想:一是建设单独的东疆自由贸易区;二是东疆保税港区与协同天津港保税区一体化发展;三是包括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三大区域。不论政府最终采用何种建设方案,东疆保税港区都将占据自贸区的主体地位。

随着天津经济的迅速发展,东疆保税港区在租赁、贸易和航运等产业上已经有了深厚的发展基础,这也是天津自贸区的主要发展优势。由于在自贸区的建设上,招商引资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天津在融资租赁业务上的领先优势将是天津自贸区发展建设的优势基础。

(三)天津自贸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关系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是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其中,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起着龙头作用,滨海新区近年的经济发展建设也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必将进一步巩固强化其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

天津自贸区的建设将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发挥几个优势:一是天津港在物流上的优势;二是生产制造工业上的优势;三是多年保税区建设上的优势。随着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天津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之一,其自贸区的建设对于加快带动环渤海和北方的经济能够起到很好的融合作用。

二、天津自贸区建设的路径构想

(一)围绕实体经济,适当放开政策限制

目前为止,在整个沿海的大城市之中,只有天津将现代制造业作为城市的主要定位,并且在此定位的基础上拥有全国先进的制造业,这是天津最大的优势之一。天津自贸区的建设应依据天津实体经济优势的特点,在政策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放宽。应在天津实体建设的整体布局的基础上,适当放开政策限制,制定调整负面清单,使得天津的实体经济更加充满活力。但自贸区在政策适当放开的同时,应关注当前天津工业经济整体下行的趋势,对存在诸如产能过剩、项目储备不足,产业集中程度不够高、产业链条不够长,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的实体经济工业,还是要在政策上加以适当引导。

(二)创新金融租赁,联通海外金融市场

相比于上海自贸试验区注重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目标,天津自贸区可借助天津在租赁、贸易和航运等实体产业上的发展优势,建设国家级金融和租赁产业园,实现金融与租赁产业聚集,发挥自贸区内的辐射效应,使得金融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

当前天津的各类金融机构总数已突破千家,天津自贸区在建设中应依据天津金融租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是金融一体化,而互联网金融具备打破被物理时空和行政区分割的天然优势,能使现有的金融体系结构更具活力,更加服务于实体经济,也能更加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困境,为此,应将互联网金融作为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发展。

(三)打造现代物流,发挥天津港口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功能之一。天津港作为京津冀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201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4亿吨。天津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应借助天津港的优势,打造现代物流,使得天津自贸区发挥海关监管功能,加强进出区域的便利,从而使其在整个物流的链条中,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环环相扣,高效衔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竞争实力。

(四)加强服务行业,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目前天津服务业的比重不足46%,而北京、上海、广州一般均超过50%,甚至接近80%。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工业上,其经济增速也主要依托于工业上的高投资,但随着产能的逐渐过剩,加之现有东疆保税港区在货物贸易上所获得的政策已经非常接近于自贸区的要求了,继续在工业上追加投资的意义已不多,为此需要在服务行业和金融的开放上加以突破。

自贸区的服务业开放,应当充分利用天津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天津加强服务行业建设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对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既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又应当注重能够发展民生的服务行业。但天津自贸区服务贸易的开放是在天津地区整体服务行业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展开的,相比于服务业发达地区有着一定的劣势,这就需要自贸区在建设中进行充分合理的设计,既要解决自贸区服务贸易开放上存在的很多需要单项批报的商业问题;又要切实以自贸区的服务业开放来辐射引导天津其他地区的服务业发展。

三、对天津自贸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在战略布局上坚持全局化视野

“战略布局”一词原是战略上的专用术语,现在军事领域、外交领域、经济领域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战略布局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围绕特定对象而进行战略实力的调动、分配和投送等。在任何战略的实施中,战略布局的主要作用是塑造战略态势,从而影响战略交流。我国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将天津、广东和福建作为第二批自贸区,体现了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自贸区的数量和方向的宏观调控。天津自贸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战略布局:一是在对自身进行清晰定位的基础上,尊重客观实际,注重大局,既要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经济促进天津自贸区发展,又要以自贸区的发展带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这是在自贸区外部发展上需要坚持全局化的布局。二是在天津自贸区内部的布局上要坚持全局化视野。自贸区园内各个产业的分布应当依据滨海新区以及天津本地的物流优势、金融优势、现代工业优势等,使得进入园区的企业优质化、数量合理化、协作高效化。

(二)在政府监管上进行创新化探索

随着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如何在建设中有效实施政府监管是需要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自贸区的管理模式可为天津提供相关的经验借鉴,但由于定位、优势及地域的不同,在政府的监管模式上,天津自贸区需要进行创新化探索。为此,在天津自贸区的监管策略上应当坚持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可根据自贸区发展目的,将落脚点放在自由贸易上,通过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对自贸区内的货物、服务贸易、金融、信息、人口等进行通盘监管,使得各要素形成自由、快速的流动。尽管有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管理模式可以复制,但天津自贸区在监管上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在当前“半市场化”的背景下,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做好开放、市场和政府监管的有效融合。不但要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解决以批代管、监管不力或是过于干涉市场化运行,同时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方法手段,做到信息公开、评估科学、管理协同。

(三)在法律支持上尊重国际化惯例

当前,国际范围内已经建立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虽然自由贸区所在的地域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其主要目的均是为了吸引内外部投资、搞活经济,获取发展空间及利益。为此,尽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东西方经济博弈加剧,各个自贸区基本均能依据国际惯例,在本国或是本地区的国情、地情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支持自贸区的法治化运行。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环渤海自由贸易区经济圈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收敛和空间溢出性——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环渤海发展纲要获批将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自由贸易区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