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人造纤维纺织业:功能衣带动人造纤维景气 创五年新高

2015-06-29许育圣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台湾人纺织业新台币

许育圣

羊年来临,岛内各家服饰店纷纷打出新年“暖洋洋”的口号,以促销炭纱纤功能衣,主打无静电、不伤肌肤、耐洗好穿。这样的功能衣商机,也带动台湾的人纤纺织业打出另一片新天地。

功能性服饰 全球热销

近年畅销的发热衣、凉感衣等具功能性的人造纤维(人纤)织品持续推陈出新,台湾的传统纺织业也纷纷引进人纤纺织技术,并将产品行销全球。但有鉴于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的行业标准分类,并未明确针对人纤纺织业进行分类。因此,以人造纤维制造业的定义为基准,再加以区分,凡从事人造纤维的纺纱、假捻、缔卷加工、经胶合、针轧、水轧、热融、纺粘及融喷等方法制成织品,编制绳、缆、网等均属于人纤纺织业的行业范畴。

在人纤纺织业的行业分类下,观察近五年台湾人纤纺织业者TOP10排名(如表1),可发现前8名变化并不大,南亚塑胶工业多年蝉连冠军,台湾化学纤维居其次,力鹏企业紧追在后。其中南亚塑胶及台湾化学纤维曾隶属于台塑集团,2013年南亚塑胶的人纤纺织营收约新台币321.28亿元,占总营收的17.14%;台湾化学纤维人纤纺织收入318.44亿元新台币,占9.61%;此外,力鹏企业隶属力丽集团,是完全从事人纤纺织业的代表性厂商,总营收为264.74亿元新台币。

根据2013年台湾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统计(如表2),台湾人纤产品在生产量及销售量上,除聚酯丝、聚酯棉、聚胺丝的产销稍有萎缩外,受发热衣及凉感衣等功能服饰热卖的影响,原料如聚胺棉、聚丙烯腈棉、聚酯加工丝、聚胺加工丝多呈现正增长,加上欧美景气日渐复苏,台湾人纤产品景气较2012年改善不少。

根据人纤纺织业TOP10营收变化(如图1)观察,除因2009年金融海啸及2012年欧债危机影响,造成总营收表现下滑外,在其他年度TOP10业者营收实际上是小幅增长的趋势,2013年为近5年最高,总营收达到1620.1亿元新台币。

发热衣商机持续蔓延

目前台湾人造纤维总产能为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大陆及美国,其中聚酯纤维的产销占比最高。有鉴于功能性服饰持续热销,人纤纺织业者不仅引进具功能性、环保性的人造纤维,并已研发出透气、舒适弹性、吸湿排汗、抗菌防臭、抗紫外线、抗静电、防水,甚至吸湿发热、温度控制等各式加工技术,再加上不同功能的特殊涂料及薄膜应用,出现市面上多元化的功能服饰供消费者选择的局面。

不仅发热衣及凉感衣依特定季节热销,结合特殊薄膜应用技术,主打持久防水、防风及高度透气的GORE-TEX材质等,虽成品单价较高仍受消费者青睐,更加带动台湾人纤纺织业者持续朝向高附加价值的功能服饰方向发展。

传统御寒衣物又厚又重,携带不便外在清洗及保养上较费工费时,近年人纤纺织业者已将产品触角延伸至轻量化服饰上,不仅强调产品重量减轻,更有快干且容易清洗保存的优势,加上多数业者与各式品牌及渠道商进行搭配,借由庞大且深植市场的营销模式,应可进一步带动台湾人纤纺织业的产品销售及推广。

猜你喜欢

台湾人纺织业新台币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纺织业觅路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