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及CT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研究
2015-06-28王家兵
王家兵
X线及CT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研究
王家兵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苏州 215231)
目的:分析X线及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痰检阳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单行X线检查,14例单行CT检查,17例联合X线和CT检查,以上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分别对应组1、组2、组3。比较3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组1诊断正确19例,正确率为63.33%;组2诊断正确12例,正确率为85.71%;组3诊断正确17例,正确率为100%。组1分别与组2、组3的比较以及组2与组3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1确诊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可见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余11例未能明确病灶,并发现15个空洞。组2确诊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并发现空洞12个,支气管传播灶10例,钙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连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气肿4例,肺大泡3例。组3确诊的17例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发现空洞15个,支气管传播灶12例,钙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连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气肿5例,肺大泡2例。且组1可见病灶均分布在肺上叶和下叶,且未能明确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组2和组3均检出了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区域的病灶。结论:肺结核单纯采用X线检查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确诊率明显低于单纯CT检查和X线、CT联合检查,且不能较好地检出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部位的病灶,对少量积液不敏感;而单纯CT检查仍会存在一定漏诊情况,确诊率不及X线、CT联合检查。因此,X线、CT联合检查肺结核的确诊率和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肺结核;X线;CT;诊断价值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且死亡率较高的结核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低热、夜间盗汗、乏力、消化不良、月经失调等[1]。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主要采用痰检、X线检查进行诊断,其中痰检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操作复杂且时间较长,且部分痰检阴性患者容易被漏诊、误诊;而X线检查操作简单、迅速,是临床最常用诊断手段,但其影像学结果不能尽如人意[2]。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检查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并表现出了一定优势。本研究回顾了61例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采用不同影像学手段的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探析X线及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肺结核痰检阳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单行X线检查,14例单行CT检查,17例联合X线和CT检查,以上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分别对应组1、组2、组3。61例患者年龄19岁至81岁,平均41岁,患者临床症状如下:患者午后持续低热,体温在37.6℃-38.7℃之间,咳嗽伴痰血且咳嗽时间均不低于20d;20例患者伴支气管结核,10例患者呼吸困难,6例患者有多发性关节痛等全身性过敏反应。其中,组1患者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1.8-6年,平均(3.7±1.2)年;组2患者有男性9例,女性5例,病程2-5.8年,平均(3.3±1.3)年;组3患者有男性12例,女性5例,病程1.9-6年,平均(3.5±1.5)年。三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和研究方法
组1单行X线检查,组2单行CT检查,组3联合X线和CT检查。三组所涉及仪器设备及其相关参数如下:X线机为东软X机,最大输出电流500mA,最大输出功率50kV,摄影曝光时间2.0ms-6300ms,透视曝光时间0-5min或0-10min,最大X射线剂量50mR/ min;CT机型号东软CT-300016排螺旋CT,扫描时间1s,最短扫描时间0.8s,重建时间1s,密度分辨率3mm,电压120kV,电流200mA。
行X线检查时,患者暴露患侧摄片,如果患者双肺均存在病灶则取右侧位摄片。
行CT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肺底区域,部分需检查纵隔淋巴结情况的则进行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优维显,使用剂量为370mg/ml。
扫描结束后,安排3位医生分析患者的X线和CT影像学结果,并进行统计,比较3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统一以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确诊情况
组1诊断正确19例,正确率为63.33%;组2诊断正确12例,正确率为85.71%;组3诊断正确17例,正确率为100%。组1分别与组2、组3的比较以及组2与组3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诊断正确率比较
2.2 扫描结果
组1确诊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可见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11例为支气管播放灶,5例可见钙化灶,6例见胸膜肥厚粘连,胸水7例,其余11例未能明确病灶,并发现15个空洞。
组2确诊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发现空洞12个,支气管传播灶10例,钙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连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气肿4例,肺大泡3例。
组3确诊的17例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发现空洞15个,支气管传播灶12例,钙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连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气肿5例,肺大泡2例。
且组1可见病灶均分布在肺上叶和下叶,且未能明确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组2和组3均检出了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区域的病灶。
3 讨论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肺部感染疾病,其病灶多出现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且病灶容易发展为空洞,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无效可发展为散播病灶或持续性排菌源,增加临床治疗的困难[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肺结核病情、预防肺结核传播有积极意义。
临床中,痰检、X线检查、CT检查等都是常见检查诊断手段,但是痰检操作时间长,不利于尽早诊断和治疗。而X线检查操作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处理重叠的胸部组织结构,重叠部分的影像密度分辨率较差,且对于部分隐蔽的病灶部位如心影后病灶等以及分辨率较低的病灶如少量积液、肺气肿、纵隔淋巴结等均难以显示,极大影响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4]。如在本研究中,采用单纯X线检查的患者中有11例未能明确病灶,占比36.67%,且其显示的病灶分布主要分布在肺上、下叶等较为明显的区域,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的病灶分布并不明确。可见X线检查的结果并不甚理想。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还可处理好组织结构重合问题,即实现无组织重合,并能够显示整个肺部的结构及其周边组织结构的影像;在积液诊断分辨上,只要患者取了最佳体位(一般为侧卧位),CT检查可将15ml-20ml之间的少量胸腔积液准确检出,且能够明晰地显示纵膈盘区、心影后区、肺尖区等隐秘区域的病灶[5]。在本研究中,单纯采用CT检查的肺结核确诊率可达85.71%,显著高于X线检查;而CT检查和X线检查的确诊率可达100%,可见CT检查在肺结核检查中具有X线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
综上所述,肺结核单纯采用X线检查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确诊率明显低于单纯CT检查和X线、CT联合检查,且不能较好地检出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部位的病灶,对少量积液不敏感;而单纯CT检查仍会存在一定漏诊情况,确诊率不及X线、CT联合检查。因此X线、CT联合检查肺结核的确诊率和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1]刘振河.CT联合X线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161.
[2]曾建国,程寿林,周婵.X线平片与CT扫描诊断肺结核对比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521.
[3]王俊.肺结核患者CT及X线影像学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4):3098.
[4]许家华.胸部X线与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98.
[5]张志华.CT影像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疗程判定及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2,2(9):211.
R521;R445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6.20
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