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首纤检人:凭风重吟边塞诗

2015-06-26马亮

中国纤检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检石首带队

马亮

“作为一名党员,带队参与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必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沙亮对记者说。

而此时,距沙亮部队转业到石首纤检所从事公检工作,已过去了13年。13年的不懈努力,让他收获了不平凡的业绩,特别在2013和2014年度,他连续两年带队赴新疆公检,先后驻守库尔勒、奎屯等地,以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圆满完成任务,广袤的西域留下了他奉献的足迹。

故事,要从每年的10月份说起。

十月天山雪,吹度玉门关

每年10月,沙亮便要带队前往新疆参加经营性棉花公证检验。10月的石首还未有一丝秋天的味道,新疆已下过两场雪。

天刚蒙蒙亮,沙亮就带着同事们从宿舍往库区赶,清晨的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同志们里面穿着保暖内衣,毛衣毛裤,外面套着羽绒服,里三层外三层捂得严严实实,还是抵不过旷野的寒风。

这身衣服清晨穿起来有点冷,到中午可就热得很了。新疆温差大,中午太阳当空,气温上升到零上10摄氏度,工作人员在车皮之间来回跑,忙得一身汗。等下午温度降下来,凉风一吹,感冒的人也就多了。

没去过新疆的人可能觉得“早穿皮袄午穿纱”颇为雅致,而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却是另一番风味了。沙亮在这种环境下,每天工作9个小时,没有请过一天假。而整个团队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2014年,当新疆公检告一段落的时候,3月份他们去了湖南,4月份在河北,6月份在郑州,8月份在荆州,10月他们又踏上了去往新疆的路……

陈茜和周学玉是团队里的女同志,刚到新疆,因水土不服气色很差,也吃不惯当地伙食。沙亮看在眼里,自费为陈茜买来当地的上等红枣安神,又给妻子打电话把家里的酱菜泡菜邮寄到新疆给大家换口味。

“对我们,他就像对自己的亲姐姐一样啊。”陈茜感叹道。而多年来,他一直把团队成员的生活起居放在心上。

奎屯公共型保税仓库年货物吞吐量达100万吨,在大量收购棉花的时节,每一车皮进库,都要划开包装,抠出棉花抽样质检。

一车又一车棉花运来,大家的手指都抠破了皮抠出了血,然而没人顾得上说什么——任务就是公检,要第一时间完成检验任务。

干着干着,有人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开始打电话。难道这时候还有时间聊天?沙亮赶忙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李杰忍受不了手指的疼痛,打电话向家人诉苦。

李杰是团队中年纪最小的同志,今年只有21岁,是刚参加工作的独生子女,平日里沙亮手把手地教,让他尽快熟悉各项业务。

面对这种情况,沙亮没有多说什么,他伸出自己伤痕累累长满了老茧的双手。李杰看到这双手,什么都明白了,默默关掉手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就这样,沙亮的团队格外和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工作和生活有了冲突怎么办?

沙亮的选择很简单:“先拣重要的事情办呗,不重要的只好放一放。”看似正确的回答,却被同志们“揭穿”了真相:“他眼里,工作上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沙亮母亲早逝,2014年他带队辗转各地公检时,12岁的女儿正要升初中,而85岁的父亲卧病在床,家里只有妻子一人在操持。

不可避免的,工作与家庭、公事与私事发生了矛盾。而每当矛盾发生时,沙亮总是选择工作为重,舍小家为大家,服从安排,按时保质做好每一次外派公检。

2014年11月,正在新疆进行抽样检查的沙亮接到妻子电话:“父亲病重。”

沙亮很担心父亲,但身为领队,实在无法脱身,只好宽慰自己:父亲年纪大了,卧床也不是一天两天,生病是常事。

于是他嘱咐妻子送父亲到医院精心照顾,而自己依然坚守在新疆继续工作。

两天后,噩耗传来……

而此时石首纤检所派出的公检团队正与省局7个单位合作,必须按期完成新疆15万吨检验量,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

“父亲已经离开了,既然我是因为工作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不如坚持到底,完成手里的工作任务,用业绩告慰父亲。”他这样对妻子说。

妻子得知丈夫有这样的胸襟,也表示充分支持这个选择,她觉得好好工作,干出成绩才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既然回不来,那就站好每一班岗。

她对沙亮说:“家里的事有我呢。”

随后,沙亮带领同事努力工作,出色完成了公检任务,直到2015年1月底带队归来。

在对纤检人来说,平凡的公检工作中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丰功伟绩,有的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有的是春风带雨,润物无声。

猜你喜欢

公检石首带队
抓党建 带队建 促审判
光荣带队60年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打造“中国渔药之乡”成了这个县的一把手工程!副县长带队赴华南考察
塔城地区质监局领导赴棉花公检一线调研指导工作
新厂镇:石首“四化同步”第一镇
棉花公检实验室HVI颜色托盘运行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
第五师皮棉入库公检销售正式启动
窃蛋龙化石首现赣州等
产城融合:夯实石首县域经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