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峰:荣誉是工匠的生命
2015-06-26吴永强
吴永强
从一名技校学生到如今的济南第六机床厂副厂长、高级工程师,20多年来,于峰践行了一名现代工匠所应具备的工匠精神。他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为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一个车工的“学徒”经历
于峰的老家在潍坊诸城,最开始在诸城技校中级班学习。1991年,他通过统一考试,进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班学习。
“首先是喜欢,天生对这个行业有缘分,”于峰犹豫一下,想到了“天分”一词,不过还是换成“缘分”,好像一种命中注定,他要与这个行业相伴终生。“很快就能上手,还有就是勤奋,别的同学玩的时候,就去加工一些东西,增加实践的机会。”
“在中级班学了三年,算是老师引进门,教给我车工专业基本的东西,要踏入社会还需要继续锻炼。在高级班读了两年之后,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于峰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赞赏有加,“两年间,两周理论课,两周实践课,交替进行,理论和实践并重。这种模式现在国家也一直在提倡。德国的技能教育基本上是这种模式。”
老师带学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即所谓的“现代师徒制”。
1993年,对于峰而言意义非凡。
这一年,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举办。他顺利通过学校内部的选拔,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市里、省里的选拔,最终代表山东参加全国的大赛,受到李鹏、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同一年,他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班金属切削专业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进入济南第六机床厂工作。
神舟飞船上的“机床六厂造”
济南第六机床厂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直属的实习工厂,始建于1956年,其另一个名称为济南机械装备实业公司。
进厂后,于峰先是参加了一年的实践锻炼,然后去了技术科,接着又回到车间。“学的东西如果不到工厂去实践,等于白学了。不知道工厂的实际加工情况,一切都是虚的,形不成概念。”他形容,重返车间,“就像淬火一样,把自己反复锻造。”
而今,他主要负责技术科的日常工作,比如非标准化生产线的设计任务,以及对外的项目洽谈。“一条生产线价值大概在3000-5000万人民币。从无到有,我们负责设计、安装、后期调试等整个流程。能设计这么大一条生产线,也是靠这么多年的工作积累,以及上学时学得比较扎实。”
2002年,于峰负责为河南新乡一家做电池隔膜的企业设计一条生产线。这之前,国内并没有电池隔膜生产线。他们原来做过双向拉伸设备,和电池隔膜设备类似。于峰组织了30多人设计制作队伍,设计了一条试验线。“两年内,我们一遍遍地修改设备,最终成功了。”
试验成功后,这家公司上了15条生产设备,济南第六机床厂做了其中的7条。
“非标准化”——意味着他们设计生产的生产线,很多都是从无到有,填补国内空白。
举世瞩目的921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正式批准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便有着于峰们的贡献——飞船上,制作拍照的底片的涂布机是他们做的。
“之前,我们做了中国第一条乐凯胶片生产线,在这个基础上,中科院专家找到我们,经过7年努力,才研制出生产合格底片的涂布机。”于峰说。
像涂布机一样,独家的创造还有很多,比如人民币造币纸机器,他们做了4条生产线。2010年,济南第六机床厂开始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五轴数控周边磨床,今年通过国家验收,也是国内唯一。
高科技也需要手工操作
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于峰说:“自己学校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搞设计也没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反而有些本科生来到厂里后,理论比较强,但搞出的东西比较虚,没有灵气,实在干不下去,就走了。”
“高科技还是要和手工结合在一块,”总结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于峰感慨道,“组装纯粹靠手工完成,涉及到水平问题,每个人组装出来的东西千差万别,就像炒菜一样,同样的菜,十个人炒就有十种味道。”
一些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比如法拉利,有些师傅把自己的名牌打到发动机上,这台发动机价格就比别的高。“而我们的发动机不仅是噪音的问题,从原材料开始就不一样了。他们用我们的矿石提炼出钢材,又卖回中国,价格翻了好多番,我们还得买,没办法,这样的钢材我们做不出来。”
瑞士表名闻天下,往往一个家族只制造一个零件,却坚持几百年,视质量为生命,厂家不用担心零件不合格,对他们的零件免检。于峰最后总结道:“视荣誉为生命,才是工匠精神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