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访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2015-06-26解永敏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蓝领技师学院

解永敏+吴永强

近些年,在许多一、二线城市,很多行业的蓝领劳动者工资早已超出普通白领工资。机床车工、钳工、育婴月嫂、快递员、厨师、手艺精湛的泥瓦匠等,掌握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们薪水不断上涨,月入上万元已不是稀罕事。因此,这让不少人感慨,与其做一名企业的小白领,还不如当一个高级大蓝领!

其实,蓝领是一个产业链的基础,也是劳动精神的人文载体。蓝领阶层崛起背后有着诸多隐秘原因,它是对制造业、服务业的价值重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回归。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企业一线所需高技能人才,致力于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化、系统化和高端化。近五年来,该院学生获得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项114个,31名同学因竞赛成绩突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近日,适逢该院建院六十周年,本刊记者就新蓝领时代职业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当下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等,对该院党委书记崔秋立进行了专访。

职业院校是高级蓝领“孵化器”

有媒体报道,华北闻名的一个建筑城,曾出产过大量土建、机械制造和水暖工程队以及所需高技术工人。作为最早一批业主,一家企业的张经理干机械制造业20年,而今却发现钱越挣越少,刚刚收上60万元工程款,刨去工资、运营等费用,手里只剩下8万元。

“都花在工人工资上了。”这家企业的张经理告诉记者,小工日薪已从去年的120元上升到180元,技术含量最高的车工和钳工、电焊工日薪都超过了300元。的确,当蓝领价值被充分表现,并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时候,“中国制造”的价值也就不仅仅依赖长久以来的成本优势了,技术与特色显现的尤为重要。

《齐鲁周刊》:我们了解到,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1955年建校,到今年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可以说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是这样吗?

崔秋立:我们学院是山东省人社厅直属普通高等院校和技师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建设单位。1955年建校之初,就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全国首批工人技术学校之一。1990年,经劳动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省高级技工学校;2000年12月,改建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后来又加挂了山东劳动技师学院的牌子。建院六十年来,紧随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了一批一流的实训基地。目前,拥有机械制造、数控技术、3D打印、逆向工程、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等68个校内实训场地和集“产学研”于一体的3个“校中厂”。

《齐鲁周刊》:工业4.0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同样如此,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是什么?

崔秋立:工业4.0时代能够在设计、配置、排序、规划、制造和运行等阶段中纳入个性化的、用户特定的标准,并能够合并最后的修改。通过工业4.0,即使生产一次性项目和极小的生产量也可以实现获利。基于此,我们学院近年来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和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构建,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机电专业群为龙头,经济管理、信息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目前有31个大专专业、17个技师专业、13个两年制高级技工专业、5个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和10个初中起点的四年制高级技工专业。拥有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和物流管理等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0多个省级重点专业,我们的焊接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人才紧缺型和产业支撑型重点建设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是全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钳加工、机床切削加工、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工作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山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

《齐鲁周刊》:你们学院培养的学生,许多获得了全省,乃至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崔秋立:是这样。早在1993年,在全国首届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中,我们学院就有两名学生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而且全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就举办了那一届,当时全国60多名获得“技术能手称号”的优秀技工,也只有我们学院的两人是在校生,其他都是在企业摸爬滚打很多年、有实践经验者。

进入新世纪,学院继续发挥优势,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学生不仅可以接受严格的高等学历教育,而且能够得到系统的高端技能培养,使之成为拥有学历证书和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知识型技能人才。目前,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有的车工、钳工和电焊工,因为技术高超,月工资已达到15000多元,还有的成为一些制造型企业的高级管理、设计人员。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就是高级蓝领“孵化器”,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孵化”出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

开创“卓越技师”培养新模式

眼下正是毕业季,山东劳动技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小顾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已成为一家电梯有限公司安装部的经理助理。说起自己求职的经历,小顾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我们学校的‘卓越技师培养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对我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有很大帮助。”

“卓越技师”培养,凸显了重视职业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同时也折射出对“蓝领”价值认可的回归。中国自古就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很多年轻人希望大学毕业后走上“劳心”的白领岗位,人们对蓝领或多或少有些歧视心态。其实,现代社会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技能的高低之别。随着高技术人才的急需,蓝领职位也将越来越受到应有的尊重。

《齐鲁周刊》:有媒体报道咱们学院是中国“双证”制度的先行者,这怎么理解?

崔秋立:所谓“双证”,是指学历证和高级职业资格证。我们学院,是全国最早拿到“双证”的学校,所以说是中国“双证”制度的先行者。上世纪90年代,还是劳动技校的时候,学生在我们学校里毕业就可以拿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到了2000年改为高职院校之后,我们的学生同时又具有了专科学历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但蓝领培育,不能忘记职业价值观的塑造,也就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对他们走入社会有着多方面的好处。

《齐鲁周刊》:是你们最早开创了“卓越技师”培养模式?

崔秋立:是的,我们201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卓越技师”培养试点,就是在优秀专科生当中选拔一批文化基础扎实又具有技能基础的学生,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和国家技师资格的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的时候可以拿到专科学历和预备技师,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拿到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齐鲁周刊》:目前你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崔秋立:应该说还比较好。我们始终注意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技术人才,发挥校内实训中心、实习工厂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作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确保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深化校企合作,我们牵头组建了全省最大的职教集团——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培训教育集团,并与省内外16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和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实行专业共建和定向培养。并邀请省级技能大师在学院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用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确保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社会要求,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2014年,我们还成为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学校,学生在学院进行3年学习后进入济南大学再学习2年,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使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进一步提高。正因如此,才使得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近些年就业情况较好。

猜你喜欢

蓝领技师学院
报告:中国蓝领群体月均收入5 000元至8 000元
初等教育学院
王建清为蓝领代言
郭锐20年磨炼成“蓝领状元"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