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美 意深 情浓

2015-06-26王少连

雪花 2015年2期
关键词:诗作意象诗歌

王少连

杨川庆是鸡西诗界的骄傲,川庆在大学读书时,就已走进诗歌创作的旺盛期,并创建了黑大的冰帆诗社,受到我省著名诗人梁南、陆伟然、林子、巴彦布等热情祝贺和支持。走上社会后他仍然和诗歌创作紧紧相依,执着前行。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多种作品,并获有关奖项。他送我的《杨川庆诗选》就是2013年出版的作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诗也因思想的解放而进入前所未有的大爆发时期,各种流派纷呈,以不同的色调和声音形成诗歌的喧嚣。

在充满激情的时代,当以追求艺术个性为标识的诗人在努力寻求异质为快的时候,川庆不为五彩所炫目,他冷静地审视诗歌的各种现象和艺术形式,不拒绝、不排斥和借鉴那些有益的诗歌元素,以中正、真诚、宽厚为人文思想特色,以含蓄、深挚、质朴为艺术追求,使其诗歌拥有儒家的温柔敦厚之旨,兼具时代先锋诗歌的内蕴。川庆的诗歌很少棱角,有别于现代派的深奥难解,也不同于某些迎合的浅露,艺术兼容并蓄,诗风明白如话,却深沉隽永含不尽回味,形成个人的诗歌特色,他用真诚赋予诗歌以力量,用深沉的思考拓展了诗歌的空间,这也与川庆的儒雅、宽厚、公正的为人相表里。几十年来,川庆在诗歌写作中,始终挺直自己的精神,捍卫自己的理想,喊出自己的声音,进行自我的诗美创作,给诗作以馨香的灵魂,浓郁的情感,深邃的哲理。他的诗集选入的132首诗中,集结的大都是八十年代初到九十代初的作品。川庆的诗歌不是时髦的,却是持久的,他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和艺术感觉。川庆诗选中的作品很少有追求大题材,或者貌似大气魄的诗歌,但又都是小中见大,如美国诗人狄金森一样,在生活的一花一草,一思一想点燃的诗思中,不虚伪、不造作,立足我国几千年的诗歌文化传统和人文传统,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精华,犹如山间清溪汇成的深潭,清波粼粼,婉约深邃,以真性情抒发情感,也以真诚情感引领读者,在情感中展开人性的深度思考,使其在平实如话的艺术诗句中涵蕴了不尽的情感深度和理性的厚重,以一颗充满爱的,甚至悲悯之心来面对生活,直抵人的内心,去感动读者,去诗化读者,建立起自己的诗歌世界,用自己的诗歌细节,构筑了具有人性魅力的广袤的诗歌森林。正是川庆坚持了立足传统,兼容并蓄的艺术创作原则,才取得了诗歌的丰美的创作成果。我认为川庆诗歌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识,很多流行一时的诗歌在几十年之后都归于沉寂,或被人遗忘。而读川庆的诗歌,依然如同初读,亲切感人,如嚼橄榄,艺术魅力持久不减。

诗的内容美是诗美的最根本、最重要的表现。他以亲情、友情、爱情、乡情为内容的大量诗作中,在平和质朴的意象中,把心灵美、生活美、自然美的价值观展现出来,充分做到言其情、沁心脾的作用,达到了诗歌创作突显精神的目的。在写亲情的《怀念》《新嫁娘》《最贵的醋》等诗作中,诗人用场景陈设,生活细节叙述的结构手段,把对亲人的浓情厚意彰显出来,很深地雕刻在读者心灵的回音壁上;在写友情的《我们这个寝室》《给挚友杨锦》《给挚友潘洗尘》《你那么多关于冬天的诗》《赠别》《兴华的信》等诗作中,有的以叙述为结构手段,有的则从心理意识为结构手段,在对事实参与和回忆体验中,将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意蕴在平凡的生活中;在写爱情的《那个早晨》《初雪》《心灵序曲》《枫叶,悄悄地红了》《别》《我向你走近》等诗作中,川庆在写作中舍弃了那种直抒情恋的热烈之笔,转而以感情脉络为结构坦露自己深沉的爱意,使诗情上升到—个纯美的境界。川庆生长在称为冰雪故乡的鸡西,出去求学、工作,到现在依然没有走出龙江的地域。因为川庆的根深扎在故乡的土地上,所以他的诗作里溢满浓浓的乡情。如,《恒山》《雪夜》《在雪地上行走的时候》《冬天里的太阳》《冰帆还在》《准备雪橇》等诗作皆是如此。川庆用多种结构手段,用意象结构写出家乡地域环境和北方独有的冰雪世界,让诗行释放出“家乡美”的感情能量,用一股神力去震荡读者的心怀。

有学者说,意象是中国美学的根基,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灵魂。意象作为一种美学的概念并被放大一种美学的思想。川庆正是把这种思想与情感的能动力量与家乡的人物和景象互为交融,通过感觉的手精酿出新颖独特的印象,让读者在他经过内心改造和加工组合的物象中,感受到一种神奇的情境和纯朴的美感。川庆在《新嫁娘》一诗中,用视觉的感观直接捕捉到具象,直接诉诸给读者,让人在读后对这种兄妹亲情感再现的体验,让人特别温暖心脾。你的微笑/你羞红的脸庞/在祝福的目光中徜徉/妹妹,今天是你喜庆的日子/让我送送你吧/你今天是新嫁娘/时间旋转着走了多少春夏秋冬/清晰的记忆我永远都不会遗忘/拉着你的手我们走向不远处的小河/童年的欢乐河水一样汩汩流淌/狗吠中你眨动担心的眼睛/我在你身后站出刚强……/你长大了,现在我要送送你/你今天是美丽的新嫁娘……/温暖的亲情,疼爱的爹娘/挥挥手你向前走吧/妹妹,我的祝福写在心上。川庆在诗的意象创造中,不只是停留这种感官的印象上,而是调动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对事物进行改造后,赋于这种变后具体形象一个新的形态生命。在《北方的汛期》这首诗中,川庆就是这样主观的将汛期具体景象,进行改造后呈现给读者的。倦怠的天空在远来的呼啸中/急遽地变换面孔/阳光匆忙地扶起摇动的白桦/完成最后一次夏眠/渴望旋转着活力/在汛期逼近中/定格成欢呼/汛期来了,北方/节日一样辉煌的流动中/展现出他男性的面容。更为可贵的是川庆在诗歌创作中,在把中国传统诗歌表意功能和对先锋诗理的探索作了很好的融合,在继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脉承传统,运用拟喻、象征、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对物象、情境和事件投入改造的能量,将各种具体物象进行加工成新的意象群体,挖掘出新的无穷的魅力,构成川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在《眼睛里的冬天》这首诗中,川庆写下如下诗句:你此时走进我/心事在眉宇间筑巢/唤不来温暖的鸽子/美丽的梨花是最古老的比喻/沉重若失恋/久久见不到阳光/这个时刻你走进我/猝然雪崩/我无法选择你/你到来是一种必然/若河里的水/作为一种流逝/尽管想象在轰然间坍塌/我还是迎候你/也许有一天/梦想在阳光下复活。川庆此时眼里的冬天,没有简单的具象描述的展现,而是用比喻和象征创造意象的手法,进行虚实结合、真假呈现。他用冬天的实和人生理想的虚相结合,拓展出一片想象的天堂,也留下深深的不尽哲思。有人评价川庆的诗作意象构建突破了平面模态,呈现出复杂的立体构成。我也有同感。他在诗《火山岩》中写道:时间都风化了/而岩石,以黑褐色/以斑驳的面孔/袒露一次痛苦的巨变/历史的点点滴滴/没有淋湿他们的名字/被释放的都释放了/完整、光滑。热情/即使不幸给它们以苍老/它们依然存在着/以石的形象/季节的风又一次吹来/火山岩沉默着。这群火山岩象征的意象群组,虽然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变化巨大,刻下了很多或痛苦、或迷茫的历史印记,也有无数普通如火山岩一样的历尽苦难而不改的坚持,构成了这个社会发展坚实的基础。三十年后品读这首诗,让我联想到具有火山岩风格的煤矿工人群体。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奋战在煤海,在经济改革大潮中经历了十年的煤炭经济低迷,现今又沉入煤炭企业生产的危困时期,就如在时间的风化中,经过一次次地痛苦巨变。虽然他们的面孔斑驳,不幸使他们苍老,但是矿工兄弟们依然以石的形象,在改革中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沉默着、奉献着,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用忠诚和敬业去迎接改革行进中新的黎明。川庆这首《火山岩》结构的立体意象,还会让读者从不同视角、不同体验,得到不同的启迪和感受,从国家到民族,从个人到群体。这就是川庆创造出的意象群体,不确定性生成的魅力所在,使这首诗常读常新。

一首好诗画出的不是事物,而是事物所产生的效果,生其意是说,诗反映的事物不贵详,而是贵留有余地。在诗的表面文字后面应该有若干空白处,让人在品思后不尽的玩味,才是上乘之作。这就是诗的空白美。川庆在诗歌创作中十分娴熟地掌握这种技巧,用简炼的笔触在字行后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品味中不尽享受诗的空白美,在思想上得到深刻的启思。他的诗作《挑夫》用简短文字写出: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沉思/在雪白云朵F/行走着历史/行走着无法言喻的时间/所有的良知者/此刻都该睁大瞳孔/作一次真实的透视。这样超越描写具体物象的诗句,以心灵的映射,在读后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在社会进入现代生活的今天,挑夫负重徒步登山的现实,让川庆在良知的拷问下,呼吁大家作一次真实的透视。透视什么,是他给读者留下的空白时空,透视人生、透视精神、透视思想、透视职责……总之可以去纵情驰骋,多方思考。在《下棋的孩子》这首诗,川庆对诗作了整体的空白处理。这些孩子让我想到过去/那些甜甜的日子/孩子,你纯美的微笑/让我欢乐/使我置身在甜甜的梦境里/孩子,棋盘虽小/你却能走满世界/这世界因你而温馨了呵。细味之后,诗作虽是写的一个生活的画面,看似直白,其实川庆将他的诗意完全隐匿埋藏起来了,只有去深思,才能在他留下的空白之后探求诗的真实意义。那就是童年生活的棋局只是欢乐的,可以任游世界。而从童年梦中醒来,步入人生棋局的每一步都满是艰辛,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只有孩子的纯真是温馨的、美好的,让读者多么想再回到童年的时光呵!川庆还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在诗中创造空白,形成很强的跳跃感。他的诗作《寄北》:此时,/南方的阳光正在盘旋/我沐浴其中,思维若起伏的海面/北方此时可在飘雪/我思念那里,那银白的田园。诗中一动一静、一冷一暖的两个镜头,两种颜色强烈反差的画面,在快速转换中给人们联想。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虽身在充满阳光的他乡,依然不忘北方那片土地,在那里操守田园的父老乡亲。川庆的思念饱含着浓浓的乡情啊,他的旅游快乐也被浪花卷入了一种淡淡的思乡情感之中。

川庆自八十年代初发表诗作,他的诗作引起文学界诗人和评论家的关注,已有多人对他的作品进行评论,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天,在这里写下对川庆诗选作品的认识、理解和体会,望各位作家对不当之处多多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作意象诗歌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现象
七月诗歌
来自林间的风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