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启示
2015-06-25张隆龙
张隆龙
摘 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新加坡在人口稠密、国土面积狭小的情况下,利用新市镇建设等手段成功解决了国民居住问题,其高效利用土地经验值得借鉴。文章在简述新加坡新市镇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以榜鵝新镇为例,总结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几个新的特点,为我国城市如何建设高效的、承载更多城市人口的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加坡新市镇;榜鹅新镇;集约用地
1 我国城市土地开发需要由粗放低效向高效集约转变
目前,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大战略任务。其中,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面,促进城市转型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成为核心内容。
2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典范——新加坡
新加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初期时还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整个国家贫穷脏乱、住房严重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政府组建了专门解决国民居住需求的建屋发展局,负责公共住房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其规划部门借鉴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新镇、小区理论与模式进行调整、改善与深化,拟定了新镇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新镇规划、建设体系。建屋发展局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公共组屋,并通过新镇的建设来发展组屋,解决居民房屋问题。
1971年,新加坡进行了第一版的概念规划,其南部以市中心和裕廊工业区为主,中北部则规划了早期的新市镇群。新市镇主要在围绕在淡滨尼高速公路两侧布局,依托快速公交体系与工业区和市中心联系。
从1965年第一个建设的大巴窑新镇,到后面陆续建设的宏茂桥新镇、淡滨尼新镇和榜鹅新镇等,新加坡至今为止已建设23个新市镇,很好的解决了国民住房问题,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典范。
3 新加坡21世纪新市镇——榜鹅新镇
3.1 榜鹅新镇概况
榜鹅新镇位于新加坡东北部,东西临河,北面滨海,南面以快速公路为界,总用地面积为9.57约平方公里左右。榜鹅新镇通过淡济尼快速公路、地铁东北线与新加坡的中心区联系。
榜鹅新镇是新加坡在二十一世纪新镇计划下建设的第一个新城镇,于1996年正式启动建设,其发展目标是建成后能提供约9万个住宅单位和相应的商业、社会、娱乐休闲设施,共约30万人口居住生活,建设“生态镇”。
3.2 榜鹅新镇规划建设的两点核心思路
3.2.1 采用“21世纪模式”:“新镇-街坊”两级结构新模式。新加坡新镇空间层级结构的至目前为止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最初1960年代的“新镇-邻里”两级结构、197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镇-邻里-组团”三级结构和21世纪的“新镇-街坊”两级结构模式。前2个阶段空间层级结构的新市镇建设与“居者有其屋”计划制度体系紧密相连,在1990年代以前完成了解决了国民住房短缺问题的历史重任。而伴随着新加坡由第三世界国家进入第一世界国家后,新镇的目标则转变为注重通过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来改善大部分国民的生活居住质量,“新镇-街坊”两级结构的“21世纪模式”也相应提出。“21世纪模式”旨在为国民建立一个更理想的家园和社区,着眼于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居住、娱乐、商业、工业及其土地利用的合理分配,强调通过城市环境的重塑与改善来创造一种更完整的生活方式。
“街坊”是小区与邻里的变体,是新镇基本的规划单元,规模为1200~2800户,并有0.4~0.7公顷左右的开放绿地作为居住单元的公共空间。这种空间结构体现为更紧凑的发展、更高的容积率(住宅地块净容积率为3.0~3.5)和更高的高度(住宅层数约为18层或以上),将学校、图书馆和教堂等公共设施进行集中布置,将学校操场等活动设施开放给社区居民共同使用。这些街坊主要以站点密集的轻轨进行连接(轻轨站点间距300~350m),将住宅与教育、购物、娱乐功能串联起来。
3.2.2 采用新型TOD开发:在传统的“地铁+公交”基础上,增加“地铁+轻轨”的组合。一般新镇内部主要依赖常规公共交通,形成“地铁+公交”的组合,实现TOD开发。榜鹅新城通过地铁东北线快与南部的新加坡中心城区快速联系,大大缩短了通勤距离。同时,榜鹅新镇也通过南侧的淡滨尼高速公路与新加坡的高速路网相连通,为居民的出行提供常规公交和机动车交通选择。
然而,为了使榜鹅新镇内的居民能够尽快抵达新镇内部的各个居住组团和公共中心区,榜鹅新镇则在传统“地铁+公交”基础上,增加了新镇内部的高架轻轨系统,使得新镇内部形成复合型的公共交通体系,新镇内各个居住组团与地铁站点、主要公交枢纽、新镇公共中心的联系大大加强。这种大晕量、高密度站点布置的轻轨交通系统结合常规的地铁和方式是21世纪新镇模式在交通方面的最大特点。
4 总结与思考:新加坡新市镇建设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进行了五十多年的新市镇建设,并在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稠密的挑战下成功地解决了其国民居住问题。其新市镇在传统的规模结构、TOD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公共配套、公共开敞空间组织等内容在国内学界已有诸多研究。而以榜鹅新镇为代表的“21世纪模式”新市镇在新镇内部层面的“新镇-街坊”两级结构新模式、“地铁+轻轨+公交”的复合型TOD开发模式等突出特点,值得我国城市在新城开发或城市更新中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茂林.新加坡新镇规划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9(8).
[2]胡昊.从榜鹅镇看新加坡二十一世纪新镇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2(2).
[3]沙永杰.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J].时代建筑,2011(4).
[4]戴德胜,姚迪.新加坡新镇空间结构层级变化及其适应性分析[J].规划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