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研究
2015-06-25许金菁
许金菁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合肥 230022)
产业集聚指的是某种或某几种产业在某一具体空间范围内的高度集中。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业集聚正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而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发展服务业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随着安徽省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工作,服务业集聚发展初见成效。
(一)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
2013年,安徽服务业总量规模跨上6 000亿元新台阶,实现增加值6 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9.5%,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三。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3.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0%。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财政增收贡献也不断增加。2013年末,安徽服务业就业规模达到1 637.7万人,比上年增加68.7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8.3%;服务业税收收入为1 410.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50.8%,服务业税收收入对全部税收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2.1%。
21世纪以来,安徽省服务业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逐步降低。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2013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占比达到50.7%。以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批发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安徽服务业与城市经济互为促进,服务业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势头明显。省会合肥服务业正强势崛起,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2013年,合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和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7%,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安徽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战略性举措,集聚区产业发展渐成规模。截至2014年7月,安徽省已经建成52个服务业集聚区,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市,兼顾了各地的地区均衡性、行业代表性和比较优势等多方面因素。根据安徽省集聚发展态势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集聚区可分为以下几类:现代物流园区,信息软件园,研发创意园,文化旅游园,服务外包园,中央商务区,金融服务园。这些集聚区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大大提升了安徽服务业的发展层次。
(三)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化水平测算
1.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择。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主要有行业集中度、区位商、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其中区位商指数在测度产业集中度时比较客观全面,而且计算简单方便。结合数据获得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此指标进行计算。区位商可以用产值或者就业人数来计算,考虑到服务业行业特性,以及数据可得性之限,本文采用产值作为计算单位。区位商大于1表示某地区该产业存在产业集聚,区位商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倾向越突出;相反,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某地区该产业不存在集聚。
2.测算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最新行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十四个行业。
经测算得出,安徽省服务业中存在集聚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其他行业都不存在产业集聚。值得注意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这几个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它们的集聚水平较低,说明安徽生产性服务业并没有充分发挥集聚优势。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说明以前存在集聚优势的行业正在逐渐丧失这种集聚优势。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安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
总体来说,目前安徽省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明显滞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吸收就业方面表现较弱,其集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成本效益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安徽省都需要把更多目光投向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新业态,现在全国各省都在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省服务业的发展规模较小,发展环境有待于改善,仍有很多问题亟待改进。
1.基础薄弱。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服务业比重在全国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安徽省服务业却面临比重偏低、增速偏慢的境况。2013年,安徽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1%,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现阶段,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更是接近70%。与之相比,安徽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程度不高。
2.行业不全,品牌效应不显著。按照世界服务贸易组织划分,服务业有143个行业,安徽在大多数行业尚处于空白,有的行业也只处在起步阶段。如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还没涉足,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形式还未真正建立。传统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发展,但有影响的服务品牌不多。
3.结构不优,发展层次偏低。与工业企业相比,安徽省服务业企业经营效率竞争力不明显、优势不足。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安徽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4.竞争力不强。近几年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发展虽初见成效,但由于起步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处于探索阶段,和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周边地区甚至安徽省的许多优质项目、优秀人才,给安徽省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安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实力不强。与外省相比,安徽省服务业集聚区规模、实力总体较弱,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只有5家,还有3家没有过亿。甚至个别集聚区盲目追求体量,由于拆迁问题而没有开工建设,造成了土地和资金的闲置浪费。
三、加快安徽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一是要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可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的运作模式,率先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并且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二是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以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基础性和公益性领域,使民间投资尽快成为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
2.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靠制度、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远不如靠市场、靠需求自发推动效果好,“小政府,大市场”才能更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在于规划和引导服务企业,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政府也应理顺市场各方关系,为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完备的市场。
3.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与工业集聚注重区位和成本因素不同,服务业集聚更依赖人力资本。因为服务业是终端产业,基本活动是为其他企业或组织提供知识、信息或者技能服务。服务业要实现由一般发展模式向集聚发展模式的转变,人才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应利用安徽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制定完善的人才吸引政策,吸纳各种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强化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创新性。
[1]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姚战琪.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梁琦.产业集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杨向阳,高觉民,童鑫乐.关于服务业集聚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贸经济,2009,(2).
[5]何俊.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与集聚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8).
[6]李惠娟.国外服务业集聚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7).
[7]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6).
[8]梁华峰.澳门服务产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