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如何多途径引导学生学好生物

2015-06-25李秋芳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细胞分裂学生会染色体

摘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现象,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69-01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大多还保留着初中学习生物的想法,就是平时不当回事学,考试前两天背背就行。可考试结果却令学生自己失望,因为高中生物知识点多,前后联系紧密,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而且试题灵活,需要理解题干信息后,综合分析才能给出答案,不是靠简单的背知识。很多学生总是经历几次考试后才能明白这些,但是这时前面学的知识已经丢了很多。那么,怎样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很快适应,尽快入门,学好生物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什么“朵朵葵花向太阳。”?为什么“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感受生物这门课程的趣味性。例如讲《神经调节》这一节时,教师提问:当用针扎你手时,你是先感觉到疼呢?还是先缩手呢?学生会很有兴趣地讨论回答问题。你再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学生会很清楚、明白地记住这一知识点。教师再问:1如果做体检时采血样,用针扎你手指时,医生告诉你不能动,你为何就能忍着不动呢?2为什么婴儿会尿床、尿裤子,而你有了尿意,就知道要上厕所呢?学生会兴趣很高地讨论这些问题,最后也会自己总结出低级神经中枢(脊髓)要接受发育良好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当然也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佩服、喜欢老师,他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条件。那么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重要的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清楚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带有什么样的情绪。要多和他们聊天,做他们的朋友,疏导他们的思想,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让学生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课上才能表现积极投入,这对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持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提问题,说“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一个眼神,有时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例如: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一句“不错”,“很好”,“角度不错”,“理解很到位”的肯定,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学习干劲十足。

三、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用独特的教学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生物课与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个人的教学技术手段,过硬的基本功,专业的知识水准,再加上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教师整体的美的教学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一座知识宝库,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有一种敬佩之情,有一种想把所有知识都学到手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概念太枯燥,细胞、分子的微观结构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如果老师的语言做到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就会把生物现象描述的更加逼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当然,一些难记住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作适当口决化。例如:学生对生物分类很容易混,在学习原核生物的分类时,我用“一(衣原体)篮(蓝藻)子(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比较容易记得住,提高了课堂效率。

面对严谨枯燥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个小笑话,讲个小故事,来刺激学生疲劳的神经,唤醒学生用有意注意来学习,适度放松后,又会达到较好的精神状态。

四、注重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生物知识。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生物知识,学生会感到学生物有用,例如:我们讲细胞代谢时,教师会谈到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这些病的患病原因、症状,为什么长胖容易减肥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室窗台上种上几盆花,可以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讲细胞分裂时,有丝分裂也好,减数分裂也好,都很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到,理解起来很难到位。在上课时,用细铁丝的拉伸状态和螺旋缠绕来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规律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上课时可以两人一组合作来做模型,用黄色、红色橡皮泥做出染色体、染色单体,注意它们的长度、大小,然后根据细胞分裂时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做出相应时期的模型,每次移动橡皮泥的时候,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体,像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的生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贴近实际。活动后,各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用语言和图解说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甚至还可以在电脑上制作细胞分裂的动态模型。学生积极性很高,掌握的知识也深刻。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中,老师习惯于“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课堂的配角,教师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想把头脑真正地点燃,教师就不应该是一个好“演员”,而应是一个好“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或合作,或互动,或探究。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点燃学生创新求知的火苗,他们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学来的知识远远比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要深刻的多。

猜你喜欢

细胞分裂学生会染色体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
例析有关细胞分裂的图文信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