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视野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寻
2015-06-25张群
作者简介:张群(1984年2月-),女,讲师,山东,研究生,硕士,从事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
摘要:生活教育蕴含着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和生长,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需要提倡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教育视野下,探寻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出课程要走进学生生活,为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了学生可能生活,进而提出可行性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思路,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66-01
教育总是发生在人的生活情境中,教育总是促进人类美好的生活。正如杜威所言,“在教育成为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的同时,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1]生活教育蕴含着人的发展-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和生长,进而重视人的主体性,理应成为我们遵循的教育思想。本文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纳入生活教育的视野展开研究,探寻信息技术课程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课程要走进学生生活,为了学生现实生活、为了学生可能生活。
一、课程走进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如果单纯以教科书的形式来体现,未免有限和单调。因此教材要走进学生生活,就要提供多种形式的体验。建立课程资源包。课程资源包中包括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包中提供技术支持、素材库(包括图片、视频、故事、案例)、视频教程、学生作品展示、知识扩展等多种学习资源。教学资源包中提供教学中使用的课件、活动案例、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背景资料、案例)等。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技术也是时刻在进步,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不断变化,为了保持资源的时代感和新鲜感,资源库需要随时不断的更新,淘汰不好的资源,增加典型的、好用的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课程资源包的建设还可以实现教材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基于内容的活动。情境体验式活动。情境体验式活动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创建多维互动的情境,学生全身心投入情境,在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如参与小品、相声、课本剧、模拟法庭等;一是创设小范围的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趣味生活情境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其好奇的天性,引入到学习活动中。前者如,在介绍网络道德规范时,可以创设课本情景剧或小品,引导学生通过在亲身参与演出或观看的过程中,体验网络的虚拟性带来的弊端,从而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遵守网络道德。
二、课程为了学生现实生活
教材中提供的知识、例子和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技术,理解技术,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技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技术是为学习服务的,技术是为表达思想服务的。因此教材目标的设计中应体现学习信息技术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体表述如下:
●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生活、社会和自然中的现象;
●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科学习;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生活的意义。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分析出哪些知识和技能能够适用于学生,哪些知识已经过时,不实用,还能用知识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现象。
活动选题。应该注重选取贴近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的主题,让学生能亲自感受到利用信息技术如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渐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其他学科学习的这种意识。
1.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活动案例 [2]
任务情境:马上就到十一黄金周了,请为自己制订一份详尽的十一黄金周自助游出行计划(WORD文件形式)
具体要求:出行目的地自选,制作一份旅游出行计划书
要求包括内容:出行交通工具及具体时间班次、每日三餐及具体住宿地点安排、每日旅游要参观景点及简介(图文并茂),大致价格,当地风土人情、土特产等内容,最后在文章最后列出搜索关键字及用到的网站。
类似这样的活动主题,会让学生感到真实,有用,而不再感到枯燥、厌烦、有压力。有助于学生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增强学习技术的兴趣,进而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2.与学科整合的活动案例 [3]
①大家都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核泄漏,这次核泄漏事件引起全世界恐慌,因为核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核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们试试通过网络看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②围绕主题“拒食野生动物 倡导饮食文明”设计一份电子宣传板报。
③执行一个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的小程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过程。模拟演示一个实验的全过程。
三、课程为了学生可能生活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习来源于生活,但不仅限于现实生活,还要超越于生活,敢于为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生活。学生可能的生活依赖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因此基于生活教育的信息技术教材能够体现为学生可能生活做准备,赋予教材一种理想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探究式活动。活动设计要基于一种问题情境,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通过给出指定的问题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由学生自己确定的问题,更能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所列问题必须具有代表性,如白色垃圾的危害与防治、新生代网络语言等生活常见问题,而后围绕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最终解决问题,在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获得知识技能、获取情感体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合作式学习活动。合作式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一个小的主题讨论,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在活动设计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分工,讨论,确定方案、执行的过程完成。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材要指导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这种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