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胡移植作品的炫技和思考

2015-06-25韩丽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炫技刘天华现代派

摘要 :二胡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多方面的,移植作品只是二胡作品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肯定移植作品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移植作品对二胡创作作品的巨大冲击,如何才能使二胡艺术在保留其韵味的同时不断进步、发展,才是当今二胡艺术发展的关键。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33-01

一、二胡作品的根基

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一种拉弦乐器,是中华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在过去的民间称为南胡或胡琴,根据史料资料的记载和分析,大概起源于唐、宋,又名嵇琴。进入元代,胡琴才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用一种皮来蒙面做琴筒,真正形成了“胡琴”。随着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二胡也逐渐流传到各地,二胡在它传承的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其前期一直流传于民间,主要用于戏曲和说唱表演的伴奏,很少作为独奏器乐登台演奏。到后期真正使二胡发扬光大的是近代刘天华和瞎子阿炳,刘天华将二胡引入音乐殿堂教育,并写下《良宵》等数十首独奏曲,阿炳则留下《二泉映月》等几首名曲,使二胡成为音乐会上可独奏的乐器。

二、二胡移植曲目的概况

二胡移植,即将其它乐器的优秀作品按照二胡演奏的规则完整改编为二胡演奏的作品,也就是将其它乐器的作品拿来为二胡所用。上世纪初,老一辈音乐家和演奏家吸收民间音乐曲调创作了大量的早期作品,这些早期作品成为早期移植曲目的萌芽,如:“江南丝竹”的合奏谱中将二胡分谱分离开来稍加改编形成二胡独奏曲,《落花西板》《欢乐歌》等。后又出现“江南丝竹”移植的《慢三六》。还有刘天华先生根据同名粤胡曲移植的《汉宫秋月》,蒋风之根据古琴曲移植的《高山流水》。一直到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的移植作品,这些移植作品分别分为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两类。中国作品大多是以移植我国其他民族器乐曲目而来,如:由同名双管曲移植而成的《江河水》,还有同名板胡曲移植而成的《红军哥哥回来了》,以及后来由同名唢呐曲移植成的《一枝花》等。这些从其他器乐曲目移植过来的作品,在早期原创性作品较为注重内涵表达而地方风味略显逊色上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二是一些外国作品移植的曲目,外国作品大多是移植小提琴曲目而来的,如:刘天华根据小提琴曲移植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张韶根据同名小提琴曲移植的《流浪者之歌》等。这些移植作品中包含复杂的节奏、变化音、连续人工泛音、半音阶快速级进等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具有相当高的难度,这些作品也使二胡演奏技法和创作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二胡这一时期发展的趋向。

三、不要为炫技而炫技

随着二胡艺术的发展,二胡演奏者的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和提高。在早期一些传统曲目中,像快弓和自然跳弓等一些高难度技法已经满足不了演奏者在技术水平上的需求,所以演奏者希望有更高难度的作品出现,以此来满足炫技性心里的需求,以至于后面这些高难度移植作品和现代派作品的出现。如:70年代移植的《霍拉舞曲》、《野蜂飞舞》,80年代移植的《流浪者之歌》、《卡门》,90年代以后移植的《a小调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还有一些现代派作品,如《第一二胡狂想曲》《双阙》等等。对于二胡表演者来说演奏这些作品对二胡的演奏技巧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这些曲目,还会提高二胡音准问题和一些大跳、自然跳弓等技巧的提高。但是,这些作品中出现的大量高难度技巧,“炫技”成了二胡演奏的时尚,这些乐曲使二胡的技巧更加丰富了,难度也更大了。这种形式也引起了二胡界对传统和现代,以及继承和发展的深刻反思。

从欣赏者的需求角度来看,有的人喜欢欣赏技术难度很高的作品,如:《卡门》、《流浪者之歌》等,这些高难度作品,无论从速度、音准还是半音阶的快速进行等一些高难度技法方面来说,都是较以前作品出色了很多。有的人则喜欢欣赏一些传统曲目,如:《二泉映月》、《江河水》等。这些曲目虽然少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但是它以委婉流畅的旋律、深邃的意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着听众。《乐记.乐本篇》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的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所以音乐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情感文化表露,炫技性的一些作品只是演奏者一时的情感宣泄,缺乏一些深层次的音乐内涵,不符合音乐文化发展的规律。真正深入人心、能够恒久流远的是表现深层次内涵和文化意义的那些作品。现在很多二胡演奏者都以演奏这些高难度作品为荣,认为只有这些高难度作品的演奏才能体现出二胡水平的高低,甚至还有一些演奏者排斥传统作品,我希望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尽快能走出误区。

四、二胡作品的创作不要脱离传统音乐本身的内涵

华彦钧的《二泉映月》这首作品,并非是描写天下第二泉优美的景色,而是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懑之情,表现出了阿炳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每次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作品,我都能被深深的感动。作品当中用到了很多技巧,如浪弓即在演奏长音时用弓子瞬间的力度变化奏出其内在的律动感,还有像透音,在演奏内弦上把位一指的“2”音时,食指迅速地一次即控,隐隐约约透出…个空弦音,别具风味,这是阿炳吸取江南丝竹音乐中演奏手法的结果。这些技巧的演奏才真正把《二泉映月》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样,每首二胡乐曲的演奏也都是在表现一个过程,一个充满矛盾变化的、表现具体事物的或思维的过程。在近几年的创新大背景下,二胡作品的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如出现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双阙》等这些作品大多是借鉴外国作品的一些技法,其有着很大难度的技巧性,但从近年来的这些现代派作品中,越来越多的技巧性占具二胡作品创作的主导,民间音乐及民族特色的一些内容在这些现代派作品中并无很多的表现。二胡移植作品及高难度的二胡现代派作品也只是演奏者及人们审美情趣的一种调剂和宣泄,不能作为人们审美的主流,中华民族音乐的内涵才是二胡作品音乐创作的主导和主流。作为一名二胡学习者,我并无完全反对外国移植作品,但我更加希望能够听到适合我们本民族文化的音乐。二胡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多方面的,移植作品只是二胡作品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肯定移植作品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移植作品对二胡创作作品的巨大冲击,如何才能使二胡艺术在保留其韵味的同时不断进步、发展,才是当今二胡艺术发展的关键。

猜你喜欢

炫技刘天华现代派
单杠上的花式炫技
“三论”新视野下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充满“炫技味”的发烧级耳机 SHURE AONIC 5隔音耳机
探出城市日常生活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评介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浅谈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炫技美
VIDEO
国乐改进
“生活比较法”:走进现代派小说的艺术世界——以卡夫卡《变形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