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构建

2015-06-25马红岩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协同创新

马红岩

摘 要:提出以能力链为基础提升自身能力,以创新链为手段进行协同创新,以专利链为核心推动专利联盟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从形成结构洞优势提升能力、构建企业文化营造环境、吸引人才造就优势三个方面分析自我能力的形成;从寻求多元主体协作方面实现企业协同创新;从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形式推动专利联盟创新优势的形成和实施。

关键词: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专利联盟;三螺旋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042-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知识时代、信息时代,各行业都在寻求创新发展的快速路。面对环境的改变,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保持其竞争力的动力;尤其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科技创新能力尤显重要,关乎其生存,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现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本文提出了以能力链、创新链、专利链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

一、多维构建能力链,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能力链是“三螺旋模式”的基础链,需要企业从信息、文化、人才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推动建立。企业要建立信息与控制优势,保证企业在行业、产品、意识上保持信息通透;文化上要营造创新环境以适应更高的创新需求;引进与培养创新型人才,保证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建立三管齐下的创新机制。

(一)形成结构洞优势的创新能力

结构洞是指在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单位与其他单位存在直接联系,但其他单位之间没有相互直接联系,其他单位无直接联系以及联系中断的现象,看上去好像网络结构中形成了洞穴,这种结构上的洞穴就是结构洞[1]。结构洞占据者具有突出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它利用结构洞能够获得更多、更新、更为全面的信息以及控制有价值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这样就相当于拥有了更多社会资源和对资源的调动能力,有利于对不同资源的整合。因此,结构洞出现在不同位置,对企业创新能力所产生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

在高新技术企业外部,企业应该建立尽可能多的社会网络结构洞,占据结构洞中心位置,提升企业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并对结构洞进行动态维护,不断占据新的网络结构洞。企业可从三个方面创建外部结构洞优势:(1)占据企业与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中的结构洞。以共享、用户参与为特征的web2.0模式的兴起,使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与信息的共享。企业应该利用社交网络积极地与消费者对话,找到与消费者的结构洞,从而有利的把握消费者网络,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形成创新优势。(2)关注竞争对手的异质信息整合。在这个以速度带动节奏的时代,作为以创新为主体的企业,要想保持动态持续的竞争力,必须以专注的视角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和异质资源,并积极融合消化竞争对手的异质知识资源,与本企业创新点得到有效融合[2],进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3)关注行政管理组织的异质信息整合。企业外部除了竞争对手、客户等机构网络,还包含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和证券投资机构等人际网络结构,这些社会网络资源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企业拥有了较高的中介中心性,企业便在外部建立了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获取更多的动态异质信息资源,服务于自身发展;同时通过控制优势,阻止竞争对手之间异质资源交流,干预有效信息的流动方向,使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拉大,以便更好服务于企业创新。

然而,在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结构洞的形成会阻碍有效信息在企业中的实时交流,限制创新能力的形成。企业可以从组织扁平化、搭建信息桥和引导非正式组织间的交流等方面消除内部结构洞对创新能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INSEAD副教授Martin Gargiulo观点“创新更多地来自于那些对不同部门和领域都有了解的人”[3]。企业结构洞的占据者应为结构洞两边搭建信息桥,有效促进信息在结构洞成员间的实时交流,弥补结构洞带来的不利影响[4]。

(二)营造发挥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

作为创新型企业,仅仅获得信息与控制优势只是提升自我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在企业还要构建一个益于创新的文化环境[5]。

企业创新能力开发最大的障碍就是企业员工在既定的机制里容易产生同质化的思想意识,使企业逐渐失去创新性。个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存在形式,崇尚个性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个性的文化氛围有助于企业员工发动创新思维,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文化有了包容性,企业员工没有了因创新失败受挫的顾虑,会更愿意提出创新和实施创新[6]。另外,在企业文化中要建立有付出就会有丰厚回报的信念,不只是制度,而是将这种文化作为显性文化反馈到员工之中,让员工参与产品生产和体验,让员工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都有精神回报。所以,个性、包容、以及提升员工参与感、成就感与满足感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创新型企业构建其企业文化的方向。

(三)打造创新人才队伍

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才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都是十分宝贵的,很多竞争活动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和更宽阔,就必须花大力气开发创新人才,创造创新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打造创新人才队伍,包括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人才培养。

人才引进计划被很多国家和企业提上战略的高度,可见人才引进的重要性。作为中国企业的新星小米公司,在几年的时间里推出了miui系统、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盒子、小米平板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几年时间里推出成本定价、抢购模式、社会化营销等基于网络的集中全新营销模式;在几年时间里完成了小米手机/平板与小米路由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小米路由与小米电视/盒子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小米手机/平板与小米电视/盒子的互通互联控制传输,并基本完成产品血管脉络的构建[7]。这些快速的、高质量的、深入人心与市场的创新活动就是来自于小米公司对每款产品、每项业务都能不惜血本找牛人强人的策略,也就是引进顶尖的行业人才来执掌,保证核心团队没有短板。

企业除了引进人才之外还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培养的常态化、制度化和有效性。企业内部培养的人才,能够更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熟悉企业产品或服务内容,更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且企业培养起来的人才对本企业有更多的依赖性和责任感,能够更好地发挥人才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企业培养一批有素质、有技术的人才群体,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变革创新。

二、着力搭建创新链,加强企业协同创新能力

创新链是“三螺旋模式”的实施工具。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人才少,可以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构建创新链,实施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8]。协同创新是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下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和风向标,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全新组织模式。

创新链要以国家意志指导或者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着力点。其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现主要存在于以国家意志与机制安排的方面;由于它有利于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有利于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而成为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创新已突破传统的线性和链式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并逐步演变为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为基础的协同创新模式[9]。基于企业的协同创新,不同于基于国家意志的协同创新,没有后者那么大的波及范围与强大效果。基于企业的协同创新,就是企业依据自己的创新项目,与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展开的合作性研究,旨在使创新产品或服务更好更快地作用于市场而换取利润。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是搭建创新链的主体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应与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职能、不同主体积极协作,合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工作。首先,组建不同形式的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跨行业完成技术创新,形成产业合力。因此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人才和学科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组建不同形式的联盟体系,完成创新飞跃。其次,企业内部在机构设置上应设立单独的部门负责科技协同创新工作。例如可以设立协同开发部,下设协调组和专家技术组;协调组负责与政府、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等部门或主体联络协作项目的经费、人员构成、协作任务等事宜,专家技术组则负责协作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相关科研工作。再次,争取多渠道财政支持,针对协同筹备、合作研发、推广应用、成果产业化等多个环节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最后,建立以项目细分为主导的绩效考评制度,对科技协同创新的绩效考评进行宏观设计、微观追踪,加强项目引导、质量监控和评价监督等工作。

三、积极促成专利链,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共赢

专利链是“三螺旋模式”的外围突破力量。目前,我国虽然是知识产权大国但不是强国,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仍较小,而且绝大多数的发明专利由于不具备必要专利的属性而难以被吸纳转化为技术标准。就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现状而言,很少有单个企业能够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因此企业间需要进行技术上的合作。专利联盟模式正好体现了企业在技术上的合作形式,也成为“三螺旋模式”中专利链的建构主体。

专利联盟是企业之间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以一组相关的专利技术为纽带达成的联盟,联盟内部的企业实现专利的交叉许可,或者相互优惠使用彼此的专利技术[10]。这代表某一领域先进技术的多个专利拥有者通过交叉许可组建成专利联盟,有效弥补了我国单个企业现有创新实力不足的现状,使企业拥有技术标准制定机会、实现创新要素共享机会、获得创新机制建立机会,从而促成新的创新优势。

在创建企业专利联盟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在创新联盟中建立一个核心创新企业做主导或者以行业协会做主导,多个创新骨干通力协作,其他创新企业协同执行的专利联盟模式;另一方面,专利联盟在专利产生过程中就要进行合作,完成技术上的深度联盟,并且在自我创新提升、协同创新建立的基础之上逐步推进,以保证联盟的牢固性和持续性。

四、“三螺旋模式”的建构关系

能力链基础地位的稳固、完善,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动力。企业中有在信息、文化、人才等多方面管理中不断提升,才能保障企业科技创新的坚实地位,产生共赢吸引效应,促使创新链、专利链的形成。创新链、专利链的构建应围绕能力链的发展而展开,又体现能力链的带动性。

创新链是能力链的进一步扩展。企业首先只有具备了创新的自我成长实力,才能在协同创新中得到优质合作伙伴的青睐,具备协同创新成员的条件。另外,企业创新活动是一种高成本、高水平的企业活动,协同创新一方面使企业摆脱了经济实力、创新能力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使企业走出了自我创新的小范围禁锢,更符合我国大部分创新企业的发展现状。现在中国的高新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高新企业的产业规模、技术积淀、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企业在完成创新的活动中要积极的寻求合作伙伴,为创新活动寻求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技术人力支持,虽然协同创新会使企业支付一定的经济报酬,但却为企业实现创新的及时性和优越性提供了保证[11]。同时,协同创新使企业与其他研究机构拥有了技术、知识、人力等互通互助的机会,能够使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异质知识和技术,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人员的知识领域和创新能力。

专利链是创新链的一个递进形式,需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建立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机制。专利联盟在创新协作方面涉及的合作范围更加的广阔,它跨行业、跨区域,引入了更多的研究企业和机构,是一个开放性和开阔性的创新。协同创新是一项创新的协同合作,而专利联盟则实现了一组创新的合作,这对我国企业以捆绑式的方式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竞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在国际上产生更多的中国技术标准带来了机会。专利联盟比协同创新更加的复杂和开阔,但是协同创新的合作形式、成功经验、形成机理却能为专利联盟的组建带来较多的经验和启示,并且能有效地弥补专利联盟一些合作机理的缺失。

五、综述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螺旋模式”体现了能力链、创新链和专利链三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多重互动作用。该模式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形成一个螺旋状的联系模式,这种缠绕在一起的螺旋由能力链、创新链和专利链三个基本方面构成。能力链承担着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创新链是知识和技术的源泉,专利链则是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三个方面保持原有作用的同时,每一个又表现出另外两个的一些能力,三者交叉、结合,角色互换多样,多边和双边沟通灵活,由此形成持续的创新流。

参考文献:

[1] V.Latora·V.Nicosia·P.Panzarasa.Social Cohesion,Structural Holes,and a Tale of Two Measures[M].Star Phys,2012:10-13.

[2] 王金羽,孙晓雅.企业创新中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J].科技信息,2004,(5):31-33.

[3] Martin Gargiulo.结构洞的创新作用[J].商学院,2009,(8):3-4.

[4] 刘广为,杨雅芬,张文德.科技资源共享中“桥”的应用——基于人际网络“结构洞”理论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0):60-64.

[5] 束军意.论创新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创新文化建设”[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108-1

[6] 王婧.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创新文化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3.

[7] 虎嗅网.为什么雷军有这么强的布局能力[EB/OL].http://www.huxiu.com/article/33995/1.html.

[8] 百度百科.协同创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530733.htm?fr=aladdin.

[9] 高霞.高等院校科技协同创新的路径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9):79.

[10] 孙建国.LED专利池及专利联盟建设策略与方法[J].科技与法律,2010,(5):59.

[11] 邱建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协同创新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