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慈善
2015-06-24
92岁的英国老太奥利芙·库克从悬崖上翻越围栏、跳下河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长达80年的慈善生涯划上了一个令人唏嘘的句号。
库克是英国从事慈善活动最久的公民之一,每月向多达27个慈善团队捐款,为此用去了所有的养老金。然而,这样一位菩萨心肠的老太太,自杀的理由竟是“受不了来自慈善机构无穷无尽的索要”。老太太的爱心被绑架了,她坚守的慈善事业被亵渎了。这件事情令全英国轰动,不少人静下心来拷问慈善的本质。
在国内,“慈善”早已不是人们熟悉的那个词了。从郭美美毁掉了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到陈光标式的高调捐款,再到全民为渐冻人捐款的ASL冰桶挑战……形形色色的慈善中,哪些是真正的慈善?哪些又是披着慈善外衣而另有所图?
前天,自称“安徽首善”的张艺冬来到上海,为提倡母乳喂养“站街”。他穿着女性文胸,胸前抱着一个娃娃,造型十分可笑。张艺冬的定位是“草根公益人”,他做了不少善事,但也因此“患病”,被称之为“慈善病人”。他曾进行过一系列令人瞠目的表演:跪陈光标、抱郭明义、整容成雷锋,甚至想把身份证上的名字改成“雷锋”(但被拒绝)……高调的炒作行为给他本身涂上了一层奇特的色彩,以至于看客们早已分不清他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不管是把行善者当成摇钱树的“强制捐”“逼捐”,还是追求名动四方的高调作秀,这样的慈善都是一种暴力。即便当下见效快,也并不能为大多数人带来长久的变化,甚至会催生各种虚情假意的伪善。
我想起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19世纪末,加州铁路大王为了纪念染病去世的儿子,捐钱成立了以儿子的名字命名的斯坦福大学,并把自己用来培训赛马的农场拿出来建成校园。他的这一举动为以后的美国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与那些追求短视的暴力慈善不同。
拒绝暴力慈善,首先要明白“慈善”的含义。慈善很大,大到无法用一个准确的定义去描述它;慈善很小,小到只要有心就足矣。真正的慈善,应是源自善心而不掺任何杂质。
(摘自《新民晚报》)
【素材解读】
当“慈善”的前面加上了“暴力”这一修饰语,难以想象,这将是一种怎样的慈善。慈善的本质在于心善,如果不能做到心善,那么慈善事业对于捐助者和受捐者来说都将变成一种负担,慈善行为本身也可能变成作秀。
【适用话题】
暴力慈善 真正的慈善 作秀